1、学习初衷
(1)个人介绍
- 我是一名银行工作者,目前从事信贷管理方面的工作,日常工作主要是对存量贷款做贷后检查的相关工作。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下行,风险暴露越发严峻,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风险迎前管控能力,换言之,我们需要做好存量客户分层分级工作,以便提前找出风险隐患,这就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处理来实现这一目标。
(2)学习初衷
- 我报名的初衷,是因为我不是数据专业出生,并且excel也只是略懂皮毛,每次遇到处理数据相关的工作,效率总是比较低,且逻辑比较混乱。为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数据质量,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数据信息,今年4月,在领导的鼓励下我积极报名了BI相关课程的学习。
2、作品简介(作业10)
(1)业务背景/需求痛点
业务背景:近日,应监管要求,我行计划收购某市某村镇银行。作为本次收购计划的尽调审计组成员之一,我需要在正式尽调前对该行信贷资产质量作相关结构性分析,以供领导小组对该行整体资产质量作出初步判断。经沟通,该行提供了2025年5月末贷款明细表,现就分析结果作相关汇报。
需求痛点:分析维度较多,EXCEL分析根据各维度反复进行数据透视等操作,且当前仅收到某月末数据,后续村行将陆续提供近3年数据,待收到数据后,我行将不得不对各期数据进行重复统计。
(2)数据来源
- 企业数据:采用该村行某月数据,已对客户ID及支行名称做脱敏处理
(3)分析思路
- 我主要从5个板块对村行整体信贷质量进行了分析,以思维导图形式表现如下:

(4)数据处理
- 自选数据:选取村行贷款明细表,包括贷款余额、五级分类、所属支行、产品名称等,并对其进行脱敏处理。
在计算不良率时,一开始试图通过复制一张数据表,将不良贷款余额筛选出来,再通过跨表计算,结果发生了数据膨胀,最后通过在原表基础上复制贷款余额,对贷款余额进行过滤(按不良维度过滤),再通过SUM_AGG函数将不良贷款余额/总贷款余额,得到了不良率。
(5)可视化报告

可视化报表共通过7个组建实现,先是对该行整体贷款情况进行展示,再通过客户划型、支行维度分析、担保维度、产品维度进行分别展示。
通过交叉表展示了个人客户及公司客户的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等信息。
从上述数据来看,该行贷款主要为个人贷款,且不良贷款也集中在个人贷款。
通过柱形图和折线图表现了各支行的贷款质量,从分析结果来看,需对E行个人贷款进行重点关注,特别是发生不良的客户,排查是否存在中介等系统风险。
从抵押、质押、保证、信用四个担保维度对全行质量进行分析,后续现场核查中,需对抵押类贷款的押品做重点核查,包括是否为异地抵押物,押品重估价值,最新用信抵押率等;此外,需对保证类贷款的保证人保证能力进行重点核查等。
从产品维度发现不良贷款分布情况。下阶段,需对出现不良的三类产品的产品结构、合规性、中介风险等等风险角度去深入核查。
3、学习总结
(1)学习经历
为期6周的线上学习终于将告一段落,每周的视频学习、作业准时提交成了这6周萦绕在我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且紧急事件,连续好多个夜晚,加班回到家,还会打开视频学一会,再跟着视频做两道题,回望过去的1个多月时间,深感充实与收获。
- 初识BI:课程开始前,是不知道什么是BI的,刚开始的两节线下课,也完全是听得云里雾里,通过1个多月的学习,发现BI是一个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并且使汇报既具备实用性又兼具美观性的有效工具。
- 逻辑能力提升:文科出生的我,常常对数据处理的逻辑感到混乱,借此次学习的机会,不断使自己厘清处理逻辑,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 自我突破方面:从一开始犹豫要不要报名,到初阶结束犹豫要不要参加进阶,再到进阶中期开始感觉到自我技能的提升并获得满足感,每一周作业的完成并得到满分的结果都让我感觉到满足,特别是完成了一项技能从无到有的突破,这使我希望自己在这件事上不断深耕。
- 未来规划:跑完最后一公里,拿到FCP证书,同时不断提醒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未来工作中将不断使用该项技能,借助BI工具在实践中更加精进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