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上传宽度大于 1200px,高度大于 164px 的封面图片
    调整图片尺寸与位置
    滚轮可以放大缩小图片尺寸,按住图片拖动可调整位置,多余的会自动被裁剪掉
取消
bear9939(uid:185956)
职业资格认证:FCP-FineBI | FCA-FineBI
【数据追梦人】受够了电脑维护、机房运维、桌面支持,年过30还在找寻自己价值的IT男
实体企业IT,大多数从电脑维护,机房运维,再到桌面支持……每天琐碎、繁杂、没有地位地工作,让我忍不住想去抱怨些什么,但不能抱怨,因为只要一个电话,电脑城的同行们就杀过来了~你的优势仅仅只是到的快一些,人脸熟一点。作为一名不愿意当程序猿的企业运维IT,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危机感悄悄地跟随着抱怨,越过额头,爬上心头。 130226 转眼30多岁,小鲜肉的头衔已经交给下一代去传承。面对危机,人总会有各种尝试,网工、HRP、建造师、高项、FCBP……以后,感叹学之太杂,也庆幸学之有用,尤其是眼界的拓宽。修一台电脑能影响一个员工,建一套软件能影响几个部门,而若想一个企业站在信息化铺好的数据道路上进行决策,就真的需要我们企业IT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企业整体的高度去考虑、规划企业的信息化道路。 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然而,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哪有那么简单?且不说上面的两家控股集团公司,光是公司内部,就涉及到几百口员工和五大部门。要说信息化建设最难的是什么?那就是人,人思维上的转变,比方说就算你强行把刀耕火种的原始人拉到现代来,短期内他还是只想着温饱问题。 有一次我在和某部门员工沟通痛点和需求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描述:我每天抄表记录有十几页,太累了,听说现在已经可以自动读数了,能不能把取到的数,模仿我的手写体,填到这卷抄表簿里,这是我前任和前前任一直用的,每个月抄满一大本。唉,以前领导还看看,现在堆得那么高,都没人看了…… 这不是个例,当时公司里传递信息的手段五花八门,邮件、共享文档,包括二指宽的小纸条,业务人员逆来顺受的工作着,老员工跟新员工说,就这样做就好了,别问为什么。就算去业务部门询问痛点和需求,要么就是说不出来,要么就是各种拒绝。当然,作为IT的我们更要检讨,这么多年来,没让我们的业务人员看过好东西,也真是苦了他们了。通过我们的执着引导,终于收集到了生产部和财务部的一部分痛点——把线下五花八门的EXECL、纸质报表收集到线上,相互关联后可供筛选和查询,并作为后续报表的基础数据。 转变从使用FineReport9.0开始…… 考虑到公司里的IT都没有什么开发基础,因此通过搜索和论坛推荐,我最终锁定了不需要太多代码基础的FineReport。果然,好的报表工具效率很高,加上前期调查的充分,各种表单直指业务部门痛点。随着各种表单的诞生,一次次地为生产部的工作带来了轻松的享受。生产经理开心地发现,以往每天至少6个小时才能完成的生产日报,现在一上班就能看到了,而且数据是从生产第一线提报上来的,一点都不用担心中间有人计算错了;而财务主任也慢慢地发现,每到月底,再也没机会吐槽生产部门没效率了,因为不用等待,生产月结数据会在第一时间,伴随着邮件呼啸而来。效率的明显提升,更是帮忙加大推广,逐渐的原来不愿意交流的部门也开始敞开心扉,死水中的搅拌棒瞬间变成了触到G点的振动棒,报表的建设瞬间如火如荼…… 130227130228 2013年的时候,曾经有人向我安利过BI,当时我们全公司都对BI嗤之以鼻,不就是EXECL画图嘛,光软件就要花几十万,只是为展现几个数据,太不值得。然而随着各种报表的开发期望纷至沓来,需要展现的内容更多,展现的方式要求更直观和具体,仅有三个人编制的信息部门已经不堪重负,回家加班做表,也是司空见惯。现在想想,或许是2013年的自己和公司的报表建设都还太过年轻,而现在,在二者都趋向于成熟的时候,BI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 为了深入了解BI是什么?怎么用?如何解决当下公司遇到的问题?我看到了帆软的BI的培训班。说实话,报名费还是让我犹豫了下,倒是不贵,只是说真的,到底这玩意值不值得花这个钱?序章的讲解,让我吃了定心丸,上来就讲怎么从网站爬数据,然后做成仪表板,哇塞,瞬间感觉已经成为数据人了。 之后的学习就……还是蛮难的,那啥啥啥分析,啥啥啥算法,让我着实费了很多的脑细胞。建模是尤其痛苦的,看着满眼的数据,如何清洗,如何归类,一遍遍地尝试,一遍遍地调整,没思路了就重听下Royide老师的视频,然后撸起袖子接着试。说实话这段学习时光让我挺怀念,很有种高考前的味道。 群里的兄弟们很有意思,也很厉害。刻苦上进一堆问题的白鹤,实力派的考证达人顾哥,考试前一起抱佛脚的listen、花花和lja2008,还有天天忙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凌风等人。还记得大家一起在群里七嘴八舌地讨论,瞎出主意的时候,让人怀念。 自从上了BI课,人就着了魔似的,同事交流,家里闲谈,万事皆可分析的理念,被我到处灌输。同事有人说我停留在理论上,我就分析给他们看,用某个月的生产数据,结合生产业务流程,假想特殊情况的发生,做了一份生产数值异常下滑的分析报告。这份报告被拿到了公司信息化建设会议上讨论,老总也在年底专门包了个红包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奖励。 130229 拿着fr与bi的成绩单,有了新的开始,可是…… 按理说,有了信息化提升带来的甜头,公司应该更加重视信息化的构建,然而事与愿违,IT编制和架构的不合理性,以及对信息化方面投入的犹豫不决,让IT工作缩手缩脚,也让我萌生了跳槽的想法。PS:我一直很感谢我原来的公司给我的各种历练。 多年呆在一个公司,让推销自己成为一道难题。说实话,久而不广的运维经验并不具备什么优势,既然之前用了finereport,也学了fineBI,索性就拿着这些方面的成绩去试试看……紧张的拿出简历,讲述了以往的报表改造之路,也展示了最近做的BI报告。面试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在问了几个细致的问题后,信息老总拿着我做的股市分析报告跟我开玩笑地说:“要不你就做股市分析算了,我们天天跟你炒股去……” 130230 新的公司、新的环境、新的同事、新的工作。在这里,我可以向更多的人请教、讨论、交流;在这里,有更多的信息化项目,让我可以体验以前从未有过的挑战;在这里,有较为成熟的信息化组织架构和工作方法,让我可以更多的去思考、去规划、去实践我心中的信息化理想。当然我不否认翻一倍的薪资对我的诱惑^_^。 可是到了新公司我又开始纠结了,因为我被分配到了MES小组。别看这是信息化小组,可尽是跟生产一线打交道,今天取仪表数据,明天整理物料进出料线,我喜欢的报表和准备大干一场的BI都到哪儿去了?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随着一天天的深入,我才渐渐发现,这里真的是一片待开发的新天地。因为现今的数据分析大多是两个方向,一方面是财务和营销这类成熟的分析,这些已经被研究的非常透彻,往往在未分析之前,就会有成套的分析指标拿来做参考;而另一类则是当下较为时兴的智慧城市,这些仍处在探索阶段,不过由于其应用面很广,各种相关的分析和成果也是层出不穷。 而对于一个实体企业,对于80%以上的成本都耗在生产上的石化实体企业,领导最关心的、最值得分析的以及最容易出效益的,更应该是对于生产数据、安全数据、能源数据的分析。那么我作为MES小组的成员,无论是生产基础数据的收集,或是生产业务场景的了解,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30231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也许现阶段的工作岗位不是我可以选择的 ,也许工作内容也不是我可以控制的,但是,我相信我坚持并努力着的方向是正确的,是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价值的,是我必须为之深耕不辍的。 可能有人会说我傻,好好的换了工作,还涨了薪,像现在这样踏踏实实把手头的工作做好不就行了?还“折腾”啥呢? 是啊,我还“折腾”啥呢?我还在折腾“啥“呢?那就是我一直以来的信念——让数据支撑企业决策,让数据淋漓尽致地发挥出那无法计算的价值! 人常说,“医生是越老越好,IT是越年轻越好”,对于这句话,我是极其不认同的。20岁有20岁的激情与热情,30岁也有30岁的坚持与韧劲。多年的工作与锻炼,让我们更加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IT?怎么做才可以真正为企业带来长期价值? 拥有着年轻的心和不服输斗志的我相信,我们这一代IT人必将引领行业的改革创新和大数据的未来。让帆软成为我们的翅膀,为我们丈量天下的分析梦想助力飞翔。
一个工具带来的思维转变——BI工程师实战班学习分享
定位篇 实体企业IT,大多数从电脑维护,机房运维,再到桌面支持,每天琐碎、繁杂、没有地位地工作。我总想吐槽:为什么百度一下就会的东西,非要打电话让我过去教怎么用WORD、EXECL,为什么电信的故障非要打电话对我来兴师问罪,为什么你瞎搞整瘫了电脑,而让我跟着想办法导数据,装系统……但不能抱怨,因为只要一个电话,电脑城的同行们就杀过来了~你的优势仅仅只是到的快一些,人脸熟一点。作为一名不愿意当程序猿的企业IT,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危机悄悄地跟随着抱怨,也爬上了心头。 转眼30多岁,小鲜肉的头衔已经交给下一代去传承。人常说,医生是越老越好,IT是越年轻越好,对于这话我的理解是:自己的价值体现,要从做一个别人短期内无法替代的人开始。那么怎么做呢?就业后,各种尝试,考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证,异想天开的想去当人事;考了建造师,想着要不去做做工程项目?最后差点去考了注会。虽然学的很杂,但学习总是有用的,一方面锻炼了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拓宽了眼界,一番总结后,我的结论是企业IT应该站在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的高度去为企业考虑该如何规划信息化的构建,而不再是一个修理电脑的维修工。 124975 信息化建设前篇 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比方说就算你强行把刀耕火种的原始人拉到现代来,短期内他还是只想着温饱问题。所以信息化建设的分步进行是必然的。先看看现有的情况,公司里传递信息的手段五花八门,邮件、共享文档,包括二指宽的小纸条,业务人员逆来顺受的工作着,老员工跟新员工说,就这样做就好了,别问为什么。就算去业务部门询问痛点和需求,要么就是说不出来,要么就是各种拒绝(后来想想,也许理由很多:麻烦、困惑、不信任,以及可能还有个人/部门利益等等)。还好,最后通过引导公司最大的生产部,终于收集到了一部分痛点。 转变从使用FineReport 9.0开始。好的报表工具效率很高,加上前期调查的充分,各种表单直指业务部门痛点。随着各种表单的诞生,一次次地为生产部的工作带来了轻松的享受。一潭死水中扔进一块石头,可能是没感觉的,但架不住一直扔。后来生产经理发现效率的明显提升,更是帮忙加大推广,逐渐的原来不愿意交流的部门也开始敞开心扉,死水中的搅拌棒瞬间变成了触到G点的振动棒,报表的建设瞬间如火如荼… 信息化建设不到火候,是很难听到高大上的需求的 。13年的时候,曾经有人向我安利BI,当时我们全公司都对BI嗤之以鼻,不就是EXECL画图嘛,光软件就要花几十万,只是为展现几个数据,太不值得。可是现在,随着各种报表的开发期望纷至沓来,需要展现的内容更多,展现的方式要求更直观和具体。因此,BI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 学习篇 自从用了帆软的FineReport 9.0以后,了解到帆软还有一款叫FineBI的产品,好用的FineReport给了我很惊艳的感受,那么FineBI又会是什么样呢?正好看到BI的培训班(BI工程师从入门到精通实战班),可以好好了解下BI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说实话,报名费还是让我犹豫了下,倒是不贵,只是说真的,到底这玩意值不值得花这个钱?序章的讲解,让我吃了定心丸,上来就讲怎么从网站爬数据,然后做成仪表板,哇塞,瞬间感觉已经成为数据人了。 之后的学习就……还是蛮难的,那啥啥啥分析,啥啥啥算法,让我着实费了很多的脑细胞。建模是尤其痛苦的,看着满眼的数据,如何清洗,如何归类,一遍遍地尝试,一遍遍地调整,没思路了就重听下Royide老师的视频,然后撸起袖子接着试。说实话这段学习时光让我挺怀念,很有种高考前的味道。 Royide老师讲课很有范,也很容易懂,班主任老师也很尽心尽力^_^还记得有一次夜里12点多有问题想不通,寻思着先把问题问了,估计得等明儿老师才能答复吧。结果刚问出去,老师就解答了,真的很感动,再次感谢一下班主任和Royide老师。 群里的兄弟们很有意思,也很厉害。刻苦上进一堆问题的白鹤,实力派的考证达人顾哥,考试前一起抱佛脚的listen、花花和lja2008,还有天天忙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凌风等人。还记得大家一起在群里七嘴八舌地讨论,瞎出主意的时候,让人怀念。 自从上了BI课,人就着了魔似的,同事交流,家里闲谈,万事皆可分析的理念,被我到处灌输。同事有人说我停留在理论上,我就分析给他们看,用某个月的生产数据,结合生产业务流程,假想特殊情况的发生,做了一份生产数值异常下滑的分析报告(见下图)。这份报告不止被Royide老师夸奖,还被拿到了公司信息化建设会议上讨论,老总额外奖励了600块钱作为信息化建设创新奖励。 124972 奖励事小,公司信息化发展事大。其实BI的学习只是一方面 ,而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才真正地让我受益匪浅。Royide老师分别从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两个方面由浅入深地讲解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思路,使我受到很大启发,因此也让我在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会议上能够侃侃而谈。 124980 BI学习班结业证书 帆软认证资深BI工程师(FCBP)证书 信息化建设后篇 经过调查了解,周边的很多家化工厂普遍信息化建设不足,而各个工厂的业务部门甚至部分IT,也对信息化建设有着或多或少的迷茫。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迷茫?与信息化深入骨髓的互联网公司相比,我们这些实体公司到底缺少些什么? 工具、数据和思维。 良好的工具是提供数据成熟的平台和基础。举一个例子:我司的部分生产、财务人员,常年被各种报表套牢,别说改革创新,连日常工作都几乎无法完成。通过帆软FineReport,用一键出表的方式替代原有半天甚至一天才能解决的报表,解放了他们的双手,也在此基础上丰满了业务数据。业务人员时间有了,自然就有了更多的功夫去思考如何提升。 数据成熟度带来数据化思维的转变。再举个例子:开始与生产、品控内勤进行交流,同为年轻人,按理说思维应该很活跃,但交流的结果,很是尴尬,无非是局限在公司现有的ERP或者什么系统上。经过引导,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他们不知道到底要如何实现自己的需求,我讲了BI,他们更是觉得天方夜谭。但给他们做了几个报表以后,就好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数据大门。经过多次交流的他们,逐渐能够很准确地说出自己的需求,并且已经开始尝试性地提出数据分析模型,稍加引导后即是一个很好的BI页面。其实很多部门都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分析需求,有的已经在人工判断,有的还存在于概念之中,大到整体流水线的节能降耗、大型设备机组的预知预修,小到办公用品的发放、警示标志的张贴位置等等。如果将这些分析进行优化和固化,相信智能化工厂的实现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实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之路,从一个好用且实用的信息化系统开始。再次为帆软点个赞。 这里还要为我们的老总点个赞。50多岁的老总,却是公司内走在信息化建设最前沿的人。他所提出的理念,独到、超前,但又很接地气。他一直强调信息化建设不是IT一个部门,而是全厂的事情,IT部门负责引导,全厂动员去发现信息化痛点,提出建设需求。正如Royide老师所说,由上而下的建设方式是真的非常省心。而老总的魄力和好学也成为我们IT部门学习的楷模。 小商品市场不做好,淘宝取代它;视频网站不做好,抖音取代它,所以不管是一个部门、还是一家工厂,如果做的不好,迟早都会被淘汰。但相信我,当银行的柜台换成了ATM机,小超市变成了自动售货机,在传统行业饱受冲击的当下,我们IT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引领着改革创新和大数据的未来。让帆软成为我们的翅膀,让我们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前行,IT兄弟们,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用Royide老师的名言收个尾:莫问前程,勇往直前。 这是课程地址,有兴趣的可以报名:BI工程师从入门到精通实战班(学有所获最重要) 更多推荐: 一个企业IT人员的数据分析学习之旅——BI工程师实战班学习分享 BI带来的项目经理价值提升——BI工程师实战班学习分享
个人成就
内容被浏览2,587,185
加入社区6年79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