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IT老兵的故事
我是一位在数据分析岗位上干过了15年的老员工,非常有幸能在这里分享我的故事给大家听。
初始FineBI
5年前我来到目前工作的单位从事IT运维管理。在工作中发现公司数据应用能力不高,处于此前一直在干报表业务的经历,开始公司报表平台建设工作。通过身边朋友介绍了解到帆软BI产品。作为一个以前从未用过BI产品的老IT,看到业界对FineBI的评价,于是从帆软的网站上下载了FineBI试用。作为此前一直通过SQL Report的制作报表的IT老兵。在一开始接触到FineBI工具 突然间感觉自己不会做报表了,自己已经习惯通过代码获取数据了,类似FineBI那样通过维度、层级、公式来进行数据可视化工作有点不大适应。在之前的工作经验,我已经明白BI应用对一个企业业务发展的重要性,BI的自主式分析能力将给IT部门的数据应用项目带来本质的提升。于是带着一份对数据分析的热情,我开始一段FineBI的学习历程。
我的第一个FineBI仪表板
为了在公司推动BI的使用,我这位老兵作为试水者开始一段FineBI学习过程中。我的FineBI学习过程是从帮助文档开始,通过帮助文档我了解FineBI的体系架构。同时帆软为了帮助用户掌握FineBI 在帆软的网站上提供培训视频、社区讨论、产品认证这些对我的帮助很大。特别是,社区中定期会有些任务发布,通过一个任务Case完成,我逐渐熟悉了FineBI这个产品,并在疫情期间在家中完成了我第一个FineBI作品《新冠肺炎疫情分析》。通过对疫情数据空间可视化地图展示,我第一次感受到BI工具的魅力。
让用户可以看到并理解数据
今年7月份,为了推动公司数据分析业务的发展,我负责公司工程维保数据的质量分析工作,处于对FineBI的了解我选择使用FineBI作为数据可视化展示平台。在维保数据分析报告的制作过程中,我通过帆软社区讲堂掌握了利用Python进行数据采集的方法并应用在维保数据采集过程中,将原先2周才能完成数据报表制作过程降低到2天内完成维保数据质量分析报告输出。通过BI报表可视化呈现,使数据特征进行可视化的放大,用户可以更加容易理解数据含义。这是我认识到BI的精髓在于“让用户可以看到并理解数据”。
越努力、越幸福
2020年疫情的原因,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不少。一天、半月、五年、十载,青葱岁月,一晃而过。唯有全力以赴,一往无前,燃烧炽热的青春,所求人生的梦想,方不负此生。而我,因为热爱BI的关系所以学习了FineBI,也因为FineBI助力我成就探索数据价值、形成业务洞见的愿景的实现。老兵将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