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元宵刚过,我先给各位拜个晚年。距离上次发帖好像过去快半年了…一方面去年年底在备考PMP,最后花了一天时间参加冬季可视化大赛匆匆收场;另外嘛,本人的创意也有点枯竭,毕竟BI的图表类型也一直没更新嘛,几种常见的图表排列组合一下也穷举了很多了,一直等着番薯嘉年华现场去吐槽产品经理…好啦,该水帖的时候也得现身刷刷存在感,今天带来的图形是:温度区间图(Temperature interval chart)。
一、图表背景
好啦,我承认刚那个词是我瞎编的,不要太认真。本创意来自《网易数读》的一篇文案:
没来南方前,北方人也不相信自己会在南方的室内被冻哭:“气温真的是10℃ 吗?温度计坏了吧?我怎么这么冷?为什么穿这么多都没有用?为什么10℃ 比我经历过的零下10℃ 还冷这么多?”
这个温度感觉的差异实际上是体感温度与实际气温的不同,体感温度是我们能感知的温度,而湿度会直接影响体感温度。
中国南方主要城市冬季的相对湿度一般在70% 以上,根据中央气象台展示的体感温度换算表,在5℃ 时,相对湿度达到70% 时,我们的体感温度是2.6 ℃,一般来说体感温度如果在8℃ 以下,就已经感觉很冷了。
(网易数读原文)
由此就诞生了这张实际体感对照表,清晰地呈现了不同湿度下体感温度的变化,我们今天就来仿制一下。
二、制作分析
数据非常简单,两个维度一个指标,结构清晰可见。数据集如下:
体感温度表.xlsx
(10.08 KB, 下载次数: 37)
不难看出,图形由矩阵图和代表数值的条形图组成,毫无疑问,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拼接组合图。
三、图表制作
1.导入excel数据集,记得把温度、湿度设置为文本,体感设置为数值。
2.选择自定义图形(这里用的是最新版FineBI,旧版界面可能有些区别),图形属性选择“矩形块”,分别将温度、湿度分别拖入横、纵轴,体感拖入颜色轴。
3.为矩形块设置区域渐变颜色,为了保持跟原文一致,我们使用每5℃作为一个区间:
4.为温度、湿度字段分别设置自定义排序,确保数值按照指定顺序排列:
5.预览仪表板,复制我们刚才制作的图形
6.将复制后的图形改为仪表盘,选择最右边的温度计仪表,将体感字段分别置于指针值、颜色、标签:
7.设置仪表盘的颜色属性,将刻度值和刻度槽设置为透明,颜色区间按照正负值赋值:
8.取消本图表的所有背景色,取消显示各轴标签和标题:
9.最后一步你肯定猜到了,将新图表设置为悬浮,前置在矩形块图表上,调整边框使两个图表组合起来:
好了,大功告成,是不是很简单?嗯,在下的帖子一直就是这么水……:
四、后记
没啥想记的,有很多话想对FineBI的图表开发说,不过也一言难尽,留到今年嘉年华现场吧。
数据可视化中如果没有图层对象属性,所有展现可能都要停留在基础图形的拼接组合阶段啦,长此以往,审美总会有些疲劳嘛。
最后,继续一人血书求BI更新箱形图啊,再不更新我就跳去玩FR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