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水务行业作为典型的传统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上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也略微落后于其他行业。在实施数据运营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转型期的阻力,包括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但先进数据理念的提升,无疑是信息化改造的催化剂,有效梳理各层级需求的同时,也为日后的数据治理打下良好的先行基础。
面临的主要业务难点(需求分析):
业务难点1
最基础的是我们的数据采集。公司除了有大量的自动化远传仪器仪表,还是需要人工值守来完成大量的生产过程。每个生产单位,我们都需要几名值守人员,实行三班倒的方式,24小时查看设备的运行情况,并把主要的数据定期填写到纸质报表或excel表格中,并汇总交于生产管理人员,层层统计审核。
早期我们有过一套纯asp写的表格展示,随着管理的要求不断提升,也难以满足现行业务。过去,报表的使用者更倾向盯着一大串的数字来寻找异常,其中不乏火眼金睛的同事,但始终人眼并不是那么擅长阵列式检索,同样遗漏率也很高,同样的工作还需要安排多一个人来校核。
业务难点2
供水管网管理平台核心是以管网GIS系统为基础,对其进行如SCADA、外勤、工程、水质、DMA、热线、水力模型、二次供水、生产调度、视频监控等相关系统集成。但在实际的建设中,这些功能分散在各业务系统中,管网工作的数据化管理一直缺乏有效的支撑。集团已有非常详细的GIS管理制度,但由于执行不到位,导致基础数据缺失。
业务难点3
在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跨部门的业务流程以及与之伴随的业务信息交互,营收与热线、报装均有接口,并且可以实时调用数据。然而,目前一些跨部门的业务流程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共享,给流程的运转和业务的管理带来不便。
同时,伴随供水量的激增,产销差率也在不断上升,给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优化服务质量,高度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降低产销差率,提高水费回收率,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营销管理工作要求逐步做到精细化,对用户用水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
需求分析整理
根据数据运营官课程的理论,我们借助数知鸟平台对业务逻辑进行了如下的详细梳理:
就企业关心的重要指标,以产销差率为例,根据鱼骨图,对各层归因分析如下:
根据业务部门的描述,我们统一了指标的描述方式和统计口径,对每个层级的指标描述都使用平台进行记录,并能有效共享给相关人员,以确保大家对指标的理解能达成一致:
生产管理层面的指标参考如下:
应用需求分类整理如下:
详细需求文档展开如下图:
可视化落地阶段
传统填报改造
针对传统的填报收集数据需求,使用finereport用填报功能制作的模版,清晰地呈现出每一个需要录入的指标,方便工作人员录入。同时,每个单元格都附加了数据校验,单元格间可以通过类似excel的函数进行计算,极大降低了上报的错误率。
生产分析改造
我们给业务部门的第一份甜点,就是每个部门的生产日报替换成图形化的样式,这样直观地展现了这些重要指标如机组电量,压力,单位能耗的情况。横向比较每个部门的单位能耗,我们可以很快地了解到哪些单位在哪个环节出现了异常,明显的能耗提升和下降,业务部门都会以此为依据分析原因。
生产能耗分析
这张表专门用来显示抽水泵站的耗电情况,在我们的供水管网中,每个单位的抽水电耗成本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甚至专门有一个学科水经济学来分析这个方案,当然,分析制水成本是一套很复杂的数学模型,还需要考虑经济因素,我们只提供最直观的数据,交与业务人员。
生产水质分析
这里统计了某水厂处理浊度的分布情况。四种颜色代表四个工艺,分别是原水,滤前水,滤后水,净化水。正常的处理,浊度是会逐步降低的,最终在出厂水环节达到国家的标准。通过分布分析,能很快找到分布不合理的异常值,这些都可能是生产环节或仪器仪表发生了意外情况。
管网分析
通过读取GIS系统内的基础信息,把管网资产进行数字化展现。此外,对各所工单GIS管理的考核、巡检里程的考核也加入到了BI的看板中,各单位可以及时了解工作完成情况。
横轴是用户数,纵轴是管网长度,每一个点代表一个营业所,点的大小表示它接受热线诉求的数量。这样就划分了四个象限,用户多管网长的,这些应该是高密度住宅区,需要配备较多的工作人员。用户多管网少的,这是我们设计不合理,从图上看还不算太明显,有一个所可能需要进行扩建改造。用户少管网也少的,这些大概是低密度区,通常分布在珠海的边缘地带,可以适当少配备些人员。用户少管网多的,这些应该是工业区域。
营销管理分析
在分析营销数据时,首先通过行业分类来进行对比,查看每个区域、每个行业的趋势,很多时候,用水量也能判断一些企业或行业的兴衰情况。其次,每个区域的重点客户都会显示在下方的位置,这里使用了对比图来呈现同期的用水情况。变化较大的单位,营销人员会主动沟通,把相应结果录入并且显示在右边的表格中。营销人员通过对重点客户管理数据进行多维分析,省去了原本大量的老式文字分析汇报工作。
价值:
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分析历年的水价数据和用户发展情况,合理分析水价走势和结构特征,为研究水价制定机制提供支持。与此同时,对数据资源进行多维度的挖掘和综合利用,将支撑整个营销管理决策走向科学化、精细化,通过分析各类用的用水特征,制定不同周期的抄表计划;通过观察用水量的变化情况,帮助管理人员进一步分析造成水量突变的原因,以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控制产销差率,提高水费回收率有很大增益
综合大屏展示
建设智慧管控信息平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集团管理结合起来,紧密围绕集团战略与管控目标,实现管理协同化和决策科学化,打造智慧管控链,实施战略指导监督下的企业运营模式,提升集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控能力。通过智慧管控信息平台的建设,掌握各单位核心业务的经营状况,有力控制集团整体经营风险,实现集团内资源有效配置,强化集团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集团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对课程的评价:
通过数据运营官的学习,我系统地了解到了企业级的数据理论,这份经历与我之前在IT部门埋头解决信息系统问题是完全不同的。工具与技术只是信息化的实现手段,而运营理论才能真正把数据的理念与企业管理理论有机结合到一起,形成适合自身并实用的数据工作方法论,进一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
学习过程的感受:
课程除了传统的在线授课、答疑的方式,还组织了案例讲解和群体讨论,这种多样性的方式丰富了大家的思维碰撞,让自己能感觉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同期的学员都来自不同的行业,互相交流一下,有时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我认为遥不可及的目标,在某些行业里看上去似乎唾手可得;相反,我们早就实现的一些管理理念,在一些看似发达的行业里,反而实践效果很差。
学完需求分析理论后,我更注重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相处,关键的指标都需要靠他们的经验来提供,并且还有很多很多隐性的需求需要我们自己深入观察来发现。
学习完数据可视化的理论后,我重写了当年初学期做的“青涩”的可视化图表,转而实用更成熟的方式呈现,看着自己改造后的效果,心中莫名欣慰,这也是一种成长吧。
学习完统计分析理论后,我对统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日后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数据挖掘上,从数据中发现企业的潜在知识。
而最后学完了整体理论后,我才逐渐意识到,作为企业的IT管理人员,不应该只把眼光放在眼前的业务信息系统的兴衰,而要站在更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
今后数据工作的展望:
系统虽然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但前方依然任重道远。现有系统在设计初期,因对产品本身了解有限,同样也做了很多不太成熟的设计。未来还需要逐步接入营业收费、管网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多项内容,形成真正意义的数据中心。同时,稳步搭建企业数据仓库,制作更多自助式可视化展现的业务模型,采取自下而上的推广方式,继续提升企业的数据化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