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1:集团总部工作人员巡店发现门店主陈列区域商品没有什么动销,而店长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通过调整陈列来提高零售。
场景2:分区域商品总监想查看门店新品零售情况,但是面对着整个门店的已陈列商品和库存中堆积的商品,无法快速判断新品零售与售罄情况。
场景3:月度会议上,集团高管大发雷霆:“这家门店已经连续两周同比下滑了,立刻解决此现象!”
上述传统零售行业的常见场景,反映了三个关键问题:
- 门店店长长期被动接受总部培训,缺乏主动思考;
- 门店缺失简单直接的数据报表以支持运营需求;
3、门店运营通常以月度绩效结果为目标,缺失复盘意识和落地行动;
随着公司稳步发展,公司决策层与管理层对门店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粗放式、被动式等经营方式不符合门店精细化运营策略。
需求分析
公司高管希望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IT部门协同业务部门一起梳理需求,强调以门店经营为中心,赋能门店数据支持,得出需求脑图:
1、业务现状
- 无法整体上看到门店零售情况;
- 门店零售目标以往由总部下发,未能按照导购实际排班情况进行个人指标分解;
- 无法跟踪查看门店商品的进销存情况以提高商品售罄。
2、关键指标
- 零售指标:客单价、件单价、连带率;
- 商品指标:商品售罄率、库存周转天数
- 计划指标:计划填报率。
3、改进措施
- 门店导购填报日计划、实现目标追踪,提高复盘能力;
- 通过报表整体呈现,聚焦重点指标;
- 以线下门店带教和线上视频录播,提高导购对报表的理解能力;
- 通过门店日、周、月复盘表,导购能够实际解读报表、定位问题
4、场景痛点
- 门店计划填报不及时;
- 以往的数据分析报表落地性不强,无法指导业务执行;
5、异常提醒
- 逾期未填写门店计划的异常推送
- 库存周转天数低的商品补货预警
结合以上分析通过数据报表进行业务呈现,实现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提高终端导购的零售运营能力,实现业务行动的高效落地!
指标梳理
业务部门已明确需要重点解决的痛点场景,如何让数据分析报表更加能够落地,呈现更加简单呢?我们使用鱼骨图将指标进行串联,并且还原业务场景。
统计方法运用
为了提高指标的可用性,我们将指标进行了四层梳理,①指标是否真实还原了业务场景;②指标的计算方式是否统一、合理;③是否需要对指标进行预警监控,使得数据更加直观;④是否需要清理脏数据和异常数据,使用指标更具有可比性。
可视化
为了让门店导购能够了解消费数据、品类数据和单品数据,我们利用BI做了三个报表,依次为门店零售画像、门店商品画像和门店单品画像。
注:由于此案例选取企业项目,数据部分模糊展示。
数据分析报表介绍:
1、报表满足管理链和信息链的综合需求,尽管我们以终端门店经营为导向,导购可以查看自己所属门店的零售数据报表,集团总部也可以按照区域、分部等进行多店对比分析,由于指标口径在设计之初已与业务统一,因此数据分析报表可以实现集团上下行动有效落地。
2、报表以简单可视化为目的,聚集主要指标,同时也将一些辅助指标隐藏可选,实现不同查看用户的数据需求。
3、报表之间具有明显的业务逻辑,零售看消费结构,商品看销存结构、单品看周转趋势,一层一层递进,符合业务部门的报表查看习惯和业务场景。
4、对重点指标进行可视化排名,对异常指标进行预警作用,比如哪个时段零售额最多,哪些商品需要进行补货,商品品类结构如何?在关键指标上重点加强可视化,使得重点明晰,报表简洁而不简单,提高可用性!
数据价值
“通过这个报表,我们能够结合库存情况去调整商品补货策略,优化商品结构”—这是来自业务部门的声音。
“这个平台非常好,通过这个平台我知道了哪些商品卖得好,库存还有多少,能够及时将好卖的商品、相似的商品进行陈列”—这是来自门店导购的声音。
通过门店智慧平台,集团前中后台建立了方向一致的业务协同关系,能够将门店销售情况以量化简单的方式呈现给门店导购,能够对商品运营的业务执行提供平台支持。以消费者为核心,以门店为中心,乃是零售行业的制胜法则。
课程评价
我就职于IT数据岗,负责BI推广和数据产品运营,首次知道帆软有《数据运营官》课程的时候,其实内心很激动,这不就是我想要学习的课程吗?虽然课程时间不长,但是的确有助于我实现项目思维的转型,了解了一个成功的项目需要注意的因素。近期,我所负责的一个移动端产品项目就运用了这门课程的理念:实现了不同层级的需求,数据的价值得以释放,这门课程的确对我的实际工作有巨大的提升作用。作为一名数据工作者,各种知识迭代更新,这门课程让我更加清晰明白自己的职业道路:能够理解业务痛点,并且用合适的模型去解决,最后用业务用户能够理解的语言去推广,这对我来说更加具有挑战。最后 希望能够和不同行业的数据工作者多多交流,一起创造数据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