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者】打通信息流、业财一体化,简化施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楼主
我是社区第845866位番薯,欢迎点我头像关注我哦~
17

1企业简介

浙江中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建筑装饰装修、电子与智能化工程、特种工程(结构补强)、建筑劳务等多资质、多行业的综合性施工企业,注册资本11888万元。

2020628日成立以来,公司承建的项目累计合同金额7亿元,

其中包含了单体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单层面积超14000平方米的智造型厂房;钢结构跨度超21米,层高8米的大跨度厂房等高标准建筑;涉及32米的大跨度混凝土施工、预应力结合薄壁方箱技术施工等施工工艺;在工业厂房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通过优化图纸、BIM技术等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约成本。服务过的客户有政府重点工程项目、有年10亿+的纳税大户、有外资企业等等对建筑品质要求极高的客户。

 

 

2.业务需求/挑战

中来建设成立仅有3年,各类制度规范、管理团队、业务流程等还在建设和完善中,承接地又是大型高标准厂房建设项目,项目地点分散,要求苛刻,虽然公司各级管理者投入大量精力,实际情况与大部分新公司一样,管理制度缺漏和执行难、问题发现和解决慢、台账数据口径混乱、部门之间协同少、资料回溯难遗失多等等,经常是总部与一线脱节,比如部门与工程项目一线数据匹配不上,发现问题无法定位项目和环节,解决问题需要大量时间去沟通与核查,总结一句话就是“业财不一致”,也导致了后果三大困境

数据规则乱:没有统一数据标准,比如连一个项目名称,各部门之间就有多个叫法,在各类流程或审批单据的项目名称随意性很大;各种台账也是各自为政,一人一式,多人多式,互相之间无法快速协同和匹配,出现各种数据孤岛。

实时管控难:部门数据不同步,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业务数据传递慢、出错率高,业务流程中间如果数据发生错误或篡改,根本无法定位追责,极大的影响工作效率,也陷入错误越积越多,问题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

问题暴露晚:财务部门、工程部门、管理者之间数据无法实时互通,往往项目一线发生的问题,很难及时反映在财务数据和管理者报表中,比如项目上申请一笔付款,如果审核用的表格台账有误,财务记账是很难发现存在着错误;同理,财务系统如果记账错误,项目部门也是无法获悉的,往往需要很久才可能暴露出差异,再要通过很长时间去复查核实和修正,实际上各类管理报表也经常缺少数据来源,无法追溯源头。

近年来,施工行业也是困难重重,向管理要效益是行业共识,改变粗放式管理,向工程管理精细化更是口头禅,但实际上又出现了很多误区,比如:管理动作繁复,一线人员自主性极小,事事汇报、各种签字,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标准和规范一大堆,看起来很好,培训和宣贯跟不上,能落地的寥寥无几;项目一线人少事多,大多还是一人兼多岗,组织架构往往是倒金字塔结构,一人要面对上级多个部门要求;新手多培训少,人员流动性大,也缺乏传帮带等等。

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建设信息化系统,或数字化转型,或大数据管理,或者数智化等等仅是字面上的不同,毕竟大多公司连基础的信息化建设都没有,还停留在表格台账、纸质签单、口头协调的阶段,基层连最基础的数字协同都未实现,各种关键数据更是残缺不堪,数据资料的及时性、完整性都无法保障。

 

3解决方案

如何改变?要先确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区别。

信息化:“业务数据化”,让业务活动能被数据记录下来;

数字化:“数据业务化”,用已积累的业务数据去反哺优化业务流程。

工作上信息化,工作量做“减法”,管理上数字化,决策辅助做“加法”;

要实现工作“随心”,管理“舒心”,结果“放心”,系统“隐形”,为了做到这些,通过以下5个思路来开发应用系统:

  (1)制度流程化

施工企业实际也算是个专业制度密集型行业,现在不是缺乏各种管理制度,而是已经泛滥成灾,各种制度的推广和培训一直是管理难题,要么流于形式、要么过于繁复徒增重复工作,很多公司为了套用制度要求,不得不把系统设置得面面俱到,管理动作也不断加码,最终让普通用户疲于奔命,顾此失彼。

其实要让日常工作回归本质,也就是为了妥善解决实际问题,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把工作整个虚拟为一条流水线,各种工作流程就是流水线上的不同节点,抓住关键流程即可,比如与业务、财务都相关的“项目初始→合同→发票→收付款”类关键流程,按业务先后拆开,每次只面对当下的工作内容,一般每人每条流程仅几分钟,即可完成流程的正确填制或过程审核,流程中的重要和关键信息字段按管控标准设置“必填”要求,也就是把标准和规范隐藏在填写要求中,只需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地完成当下工作,随着工作业务流的持续推进,数据信息资料也是逐渐积累。

原则就是不给一线业务用户太多的管理制度培训,他们本身工作就是专业性的,所用流程也多是日常事务,所以系统流程应该自带工作标准,设定为常规要求即可,要让制度隐形,管理隐形,让日常工作流程能快速完成,就是对一线人员的最大帮助。

  (2)工作移动化

施工企业的特征是流程发起人大多在项目一线,管理审批人员也不会常坐办公室,移动办公是他们最需要的,要让手机变成他们随身台账、随身资料库、随身记录仪,不论是现场记录、发起流程、审核审批、查阅资料、沟通协同、汇报总结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各级用户不仅是原始数据的生产者,也是管理数据的使用者,还是系统数据的受益者。

从纸质变成电子,从PC端同步到手机端,办公室链接到项目现场,系统对常规工作流程设定时间限制,建立处理效率的考评措施,加速日常工作的处置速度,不仅完善和补全了一线工作内容,也会倒逼管理部门要自我改进、协同互助,给一线提供强力保障。

当系统能给用户提供工作所需的各种便利,自然而然会变成该系统的拥护者,数字化转型是管理理念、工作模式的转型。

  (3)业务电子化

施工项目有管理密集、技术密集、资料密集、周期长的特性,日常需与甲方、监理、材料商、劳务班组、政府监管部门、公司总部职能部门等有密集的资料往来与信息交互,日常管理也需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与环境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由此产生的文件、资料、签单、申请均在系统设置流程,经办人填写信息上传资料附件,这样基本实现日常管理的动作留痕,也让各类资料附件完成电子化。

首先要把关键的业务工作转为电子化流程,并且新数据只要最开始填写一次,系统在后续是自动关联引入,减少大量的重复填写动作;其次是资料文档上传电子版作为附件,后续工作直接查阅电子版资料即可,设定不同的权限组分配查阅权限,既保障快捷调阅资料的需要,也保证资料原件的安全。最后纸质原件是分类存档,日常查阅全是系统内看电子版,如果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过程资料若有缺失会直接影响后续结算。

  (4)业财一体化

这是一个很大的科目,这里只说最简单的一体化。项目有2个形态,一是业务部门的实物状态,看到的是各种材料、劳务人员、施工过程等,另外一个是财务部门的资金形态,看到的是收款、付款、发票等,实体和虚拟本身不能交际,那么就是要让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能通过一个可共有的数据节点,让2个部门的数据可在系统中实现三个“唯一”,即“数据来源唯一、维度标准唯一、查看门户唯一”,

首先要保证基础数据有唯一的入口,不会出现重复录入的情况,保证数据的规范性,也减少工作量,乐于配合使用系统,如果不正确填写,不允许进入流程下一环节;其次要统一业财的数据标准,保证业务层面的各部门对组织架构、填写规则、编码体系、数据逻辑是一致的,让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能协同完成系统数据的积累,生产出正确的管理数据;再次要设计并发布是统一数据来源的报表集合,让业务人员或管理人员所见的报表,表格的样式或许不同,但数据来源一致且实时同步,既要贴合各层级的工作需要,减少使用者的学习成本,也要便于集中开发、管理和维护。

  (5)管理动态化

本项是在前4项实现的基础上自然会出现的,系统流程实现业财一体后使数据集中化和扁平化,缩短管理和汇总的消耗时间,人人看到第一手实时数据,业务和财务数据自动同步,自动计算出各种辅助参考数据,相关档案资料电子化可在线查阅图片,让大部分日常审批流程能当场决策,不再需要长时间地等待或询问,系统自动生产各种口径的辅助数据,就能减少业务人员坐台账的工作,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效率。

系统架构图就不画了,网上搜搜一大堆,最好是充分调研业务实际过程,按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筛选出关键节点,精简、合并、共用的思路设计主要流程,以最少的流程种类,完成一条龙的全过程管理。同时,每条流程也是互相有关系的,业务工作的最后收尾流程中的关联数据,直接来源前一条工作流程,再回溯是上上条流程,一直可以回溯到系统设计的第一条流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系统照样可以有大公司系统一样的功能,还应该更精简、更灵活,避免各种“大企业病”。财务和业务数据打通后,日常工作获得系统数据动态辅助,人人都可以获益,实现减负增效,要让各层级人员都愿意提出系统需求,不管是流程字段优化、新建报表、还是更深的应用需求。

 

 

4.典型应用场景

 

4.1 场景一:多用途、复合型的审批流程

痛点难点:工作流线碎片化,单一用途的流程繁多,跨部门协办效率低。

很多系统的流程设定貌似面面俱到,也按审批制度考虑了很多情况,可以发起不同用途的流程,但大多情况是编写制度的不熟悉业务,懂业务地讲不清系统需求,开发系统的没理解前两者的实际需要,导致要么系统功能太单一,只解决提出的问题,全局统筹不足,要么繁琐复杂,很多流程还有重叠性,也就是“大企业病”严重,工作量很大效率却不高。

解决方案:

“化繁为简”流程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一条流程可以集成多个单一工作任务,岂不更好!

案例1:合同审批流程

流程表单上录入合同内的关键信息,是基本的合同审批流程,一般来说到领导审批后流程就结束关闭了,然后发起人是线下找印章保管人盖章,再找对方公司盖章,然后交档案部存档,但如果改变一下,领导审批后的流程环节是转给印章负责人,完成盖章后(单签节点)又转给发起人,再执行线下业务动作(传递给对方公司盖章),等收到对方盖章版本后上传电子版(双签节点),这样就集成了印章管理制度,但还没有结束,最后流程还转给档案负责人,要完成原件的归档登记后,才算结束流程,也就是说,不仅是常规的合同审批流程,也是印章管控流程,系统上可查看“未盖章版本~单签盖章版本~双签盖章版”,实现打印管控和有防篡改机制。同时,这条合同流程,是后续的发票流程、收付款流程、聚合表、数据工厂的数据源之一,也是资料档案电子化的数据采集入口。

案例2:付款审批流程

按税务“四流合一”的要求,付款流需要与合同流、发票流、货物流一致,体现业务的真实性,经过优化改造,现在的付款流程其实只填一个关键字段,即要付多少钱,剩下的次要信息按系统提示填写即可,其他关键信息也是来源相关的合同流程、发票流程、货物进销存流程,如果这些流程还没发起,还可在付款流程的关联字段内新增发起;另外,集成审核、会签所需的各类辅助数据,比如该合同的累计付款、累计付款、剩余应付款等,该项目+该单位。

场景价值:

不仅仅是工作量的减少,更是工作模式的变革:1)制度流程化:流程中的必填字段就是公司管理制度的体现,即便是首次填写某条,按提示和字段要求,都可以要求规范填写且能符合公司管理规定;内在关联和数据逻辑,35分钟也能说清,不再需要大量和反复的培训;2)工作移动化:电脑端与手机的自动同步,那些内容完整、数字正确、合规合理的流程,手机小窗口即可快速审批,大幅报表或者复杂内容用PC端的大显示器查看,让移动审批变成日常普遍操作,可以直接改变大多数人的工作习惯;3)业务电子化:不仅实现资料电子化,也是工作痕迹的电子化,线下工作的重要节点都可以设计进系统的工作流节点,通过系统实现权限、职责、内容的管控;4)业财一体化:一条流程中有多个部门的参与,不仅是业务数据的一致,也是管理目标的一致,业务端、财务端人员会签审核可以更侧重流程内容的合理性、合规性,减少查错、复核、校对的事务;5)管理动态化:流程中插入辅助数,比如关联数据、关联查询的实时变化,直接让流程的会签、审核、审批人员具备动态管控能力,业务数据随着时间和内容变化,实时呈现在系统中,直接消除滞后与差异情况,也让线下实际工作有更精确的数据服务。

 

 

 

 

 

4.2 场景二:多口径、多权限的综合型报表

痛点难点:

原始数据→台账→报表数据混乱,编制报表的数据滞后、错漏且耗时长,导致各级管理者与业务一线经常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解决方案:不同层级、不同纬度、不同用途的报表

通过聚合表、数据工厂采集应用中的各种流程数据,按用途、权限、级别设计不同的报表,让不同层级的业务和管理人员都有实用的数据窗口。

整体型报表:系统首页即公司整体界面,有指标性数据、排列或其他趋势图、流程快捷入口等,是数据窗口也是工作流程入口之一。(局部截图如下)

综合性报表1汇集多条流程数据和计算公式的大型报表,通过合表或数据工厂二次计算获得,虽然不能穿透到数据源,但有多样且实用的辅助数据,如项目资金台账,原理是集成“收、支、税、费”四条线,即从对甲合同、对乙合同、开发票、收发票、项目收款、项目付款、费用报销等多条流程中汇集各类原始金额,再根据公计算出利润、税金、应收款、未收款,应付款、未付款等等,再按权限发布给高层、中层、项目一线等不同部门或人员; 

综合性报表2为某条业务流编制的综合性报表,如对甲合同资金明细,是根据对甲合同及关联的收款、收发票、收款等流程编制,相比项目资金台账,更加完整地展现出“收”这条线的全貌。比如,某个对甲的财务资金情况,累计收款、累计开票、合同未收款金额,合同未开票金额,开票未收款金额,收款比例,开票比例等,如有负数或超额,通过条件格式细目的预警;(局部截图如下):

汇总型、明细型报表:为某类流程编制的汇总型报表,如收款、付款、费用等流程的趋势图等,或者其他形式的统计表或明细表,此类流程可直接穿透到原始流程,再通过“编辑筛选器”设定条件,可以多表同时过滤(局部截图如下)

 

 

 

 

 

 

场景价值:

基本告别手工台账,实时展现各种明细和汇总数据,实实在在地减负增效。

 

4.3 场景三:项目一线用户实用的“工程日报/施工日志”

痛点难点:

施工企业苦现场难管久矣,随便哪个施工企业都头疼项目一线的管理,制度标准一大堆,但实际执行又总隔靴搔痒,甚至连最基本的施工日志都很难做好。

比如:(1)未按时填写,为检查而做资料:当天发生的事情没有在当天的日志中记载,出现后补现象。有记录人员平时不及时填写安全日志,为了迎接公司或者其他上级部门的检查,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写“回忆录”。在以往某些项目的施工日志不难发现,今天已经是六月几日,但往往施工日志的填写还停留在五月份中旬,更甚者出现三、四月份的都没有填写。(2)记录简单:没有把当天的天气情况、施工的分项工程名称和简单的施工情况等写清楚,工作班组、工作人数和进度等均没有进行详尽记录。试想一下,连工作的班组和人数都不能清楚,怎能做好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3)内容不齐全不真实:根据施工安全其他资料显示,某种设施用品是在某月某日进场的,但日志上找不到记录;捏造不存在的施工内容,由于施工日志未能及时填写,出现大部分内容空缺,记录者就凭空记录与施工现场不相符的内容。(4)填报不规范:用笔不规范,不用黑色钢笔或黑色中性笔,随意蓝色圆珠笔甚至铅笔填写;手工书写的日志,基本上是字迹潦草、内容宽泛、描述说明不完整,经常性地延误甚至靠回忆补填;常用微信、钉钉、QQ聊天工具中上报日志,且进场忘记存档,时间一长缓存失效无法查看,又找不到原始文档;(5)缺乏关联和责任回溯:而且都无法附加各类图片、资料和关联信息等等。

解决方案:

项目能不能管好,其实就看日志能不能写好。必须分工协作、职责到人、实时填写,必须让每个管理人员明白,日报是项目部一天工作的记录,是检查、复盘、分析、研究项目施工最具可靠性和权威性的原始资料之一,是认定责任的重要书证之一,平时填写得越完整、越规范,以后查看回溯就越轻松。表单设置就2个原则:应抓住事情的关键意思,设置带“*”的必填字段:例如: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严重程度;何时发生的;谁干的;谁领谁干的;谁说的;说什么了;谁决定的;决定了什么;在什么地方(或部位)发生的,要求做什么;要求做多少;要求何时完成;要求谁来完成怎么做;已经做了多少;做得合格不合格等等。只有围绕这些关键意思进行描述,才能记述清楚,才具备可追溯性;(2)分工合作填报:按人、机、料、法、环等要素,责任到人分工填写,实际每人每天随时可以填写,比如现场完成一项工作内容,就手机上完成填写,照片或附件也是实时拍照就上传,基本上35分钟即可完成。

场景价值:

如果说“场景一”里的复合型流程是管理制度的起点或开头,那施工日志就是管理制度的兜底保障,只要能切实执行,项目一线管理就不会出大问题,也就让公司不会出大问题。

当项目日志全面施行后,总部各职能部门随时可见项目一线的实际进度,后期对机械、劳务、材料的结算也是心中有数,甚至对项目部管理人员的梯队培养也有很大帮助,而且写日志不成为项目管理人员的负担,基本上能在510分钟完成当天日志,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当天就完成复盘,关键是一日一记,内容资料完整,随时查看和回溯。

 

 

 

 

5.总结与展望

目前市面上各类技术或理念的管理软件、信息系统、数据平台层出不穷,建设什么样的管理系统,要贴合公司业务实际,能切实解决痛点难点,就是信息人员的核心责任。其实目的全是为了解决公司各层级的管理痛点、难点,通过促进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知识复用,用于提质、降本、提效率,本质上是优化现有的业务工作,规范日常工作标准,完成管理水平的提升。所以系统建设还是要接地气,以实用为目的,日常操作要有可落地性,不能脱离基础而贪大求全,也不能盲从跟风最强最好最贵的,合适才是关键标准,简道云恰逢其会的满足了当前的需求。

分享扩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回帖数 1关注人数 2000浏览人数
最后回复于:2023-6-29 10:04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