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数亿中国人的“舌尖上的安全”。然而,目前位居世界前十强的种业公司大多集中在欧美国家,少数几家大型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范围内的大部分市场。
我国种业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一系列种业改革政策出台,中国种业逐步走上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出一批种子企业。
位于湖南长沙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是由袁隆平院士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设立的现代种业高科技集团,杂交水稻种子业务全球领先,综合实力位居全球种业企业前十强,是我国种业的龙头企业。
种业数字化道阻且长
种子是农业的起点,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种业的数字化建设。但是种业生产有其独特性,给数字化转型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工业生产从投料到产品产出,快的话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将数据采集完毕。与工业相比,种业却需要在长达一年的种植周期内,采集作物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各类指标数据,而且基本只能一年收集一次,时间跨度极长。
即便采集到完整数据,相较于工业稳定的生产环境,种业面临着天气这一不确定因素。通过数字化对种业生产进行精细化指导,最后未必一定能带来高产高质的结果,数字化的效益不尽如人意。同时,农业从业人员的数字化思维相对薄弱,推行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方法也面临着重重阻碍。
隆平高科信息总监 杨佳 坦言,我国农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起步晚、技术基础弱,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从信息化角度来讲,我们和国外最大的差距在于数据量。因为国外种业的信息化已经做了十几二十年,隆平高科已经算是走在国内前列了,但大规模数据采集也才做了三五年”。
打造“一横一纵”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面对这些差距,隆平高科稳扎稳打,推进数字化建设,协同旗下20余家主要种业产业公司,搭建了“一横一纵”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从而提升效率:
- “一横”是指横向拉通公司育繁推业务流程,由总部为各业务单元搭建了业务系统,实现核心业务的线上化操作;
- “一纵”是指纵向搭建贯穿总部、分公司的管理体系,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经营充分授权,但经营过程产生的数据上移总部,实现总部的透明化监管。
通过对核心业务流程的梳理,隆平高科建设了育种、繁种、推广、运营、监管、基础设施六大数字化云平台,集成各类业务系统23个,涵盖核心业务流程28类,关键数据377项。
随着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落地,隆平高科各项业务管理水平都取得了显著提高。隆平高科的业财一体化基本实现,截至2023年6月,公司收入、成本、应收、应付、存货五大核心数据的业财数据一致性达到99%以上,大幅度提升了经营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决策风险。
在育种研发方面,以前搞育种,“一把尺子一杆秤,用牙咬用眼瞪”,用人工方式进行丈量、画图、记录、汇报等工作。育种各个阶段不仅要注意产量、抗性的表现,还要重视品质等性状的选择。如今隆平高科通过对种质资源进行线上化管理,提高了育种家对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这一基础上,将公司商业化育种流程固化下来,实现了工厂化、分段式育种,选育出好品种的“偶然性”大大降低。
在田间繁种方面,通过对制种田块的标准化、数字化管理,借助无人机、IoT等硬件设备,能够实时监控该地块的生产人员工作情况、种植长势情况等等,及时发现田间的杂株、病虫害、肥力不足等潜在生产风险,保证公司品种的质量“零缺陷”。
一般而言,国内研发一代全新品种,从确定研发方向到育成品种,需要8-10年时间。得益于商业化育种体系与数字化赋能,隆平高科只需5-6年,育种效率大大提升,有力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数据分析为产业赋能
经过前期的流程梳理和平台建设,隆平高科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为进一步发挥数据资产的作用,隆平高科选择与帆软展开密切合作。
2021年,公司启动了数据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理指标体系,将财务等企业管理数据,种子长势、抗倒伏等育种数据,气温、水量等生产环境数据规范化、标准化;按业务域对不同平台产生的数据,进行梳理并入湖统一管理,目前已完成4大领域、62类主题域和271类业务对象的梳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公司借助帆软BI开发了“数说隆平”的数据展示平台,APP移动版和PC电脑版的双端覆盖。“数说隆平”目前开发各类数据报表194张,覆盖营销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风险控制等不同应用场景,为管理层进行经营分析决策提供了有力抓手。
同时,隆平高科搭建的“助力种业振兴大数据应用创新的种业大数据平台”,也入选了工信部2022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未来,隆平高科将把信息化和数字化能力对外赋能和输出,助力其他企业跟上转型升级步伐,一同推动种业振兴。”信息总监 杨佳 说道。
禾下乘凉梦,十里稻花香。“推动种业进步,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的题字依旧熠熠发光。斯人已逝,唯有继续奋力向前。在未来,还需要种业从业者与数字科技企业共同努力,通过数字化加速育种效率,建立创新优势,实现“种业振兴”,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