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食品酿造行业数据管理岗位学习帆软BI考证之旅

楼主
我是社区第2944949位番薯,欢迎点我头像关注我哦~

1、学习初衷

(1)个人介绍
  • 帆软社区用户名56cIqxN72p,目前就职于四川某食品酿造行业,我司是本领域行业的国家龙头企业;目前从事数据管理、分析的工作,个人感兴趣的方向有PYTHON、大模型、BI分析等......
(2)学习初衷
  • 学习背景: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始终致力于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竞争力。因此,我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培训、研讨会和在线课程,以确保自己能够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为了更好地适应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我主动学习了与我的岗位职责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如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使我能够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2、作品简介(作业10)

(1)业务背景/需求痛点

       作为某企业的供应链数据管理专员,通过对物流发运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保障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这一过程中,我深入挖掘了销售订单下达数量、物流延误原因、销售订单实发数量及其趋势变化,从而揭示了多个关键洞察。

 

(2)数据来源

      有一份某企业2022年物流发运情况的数据,作为供应链数据管理专员需要开展多维度的分析,以有效保障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可供考虑的分析如下:

  • 主要涉及指标:销售订单下达数量、销售订单实发数量
  • 主要涉及维度:按时间维度、按运输方式、按产品大类、按到货区域(省、市)。
(3)分析思路

      通过分析销售订单下达数量、销售订单实发数量情况及趋势变化,能够总结得出以下内容,并进行简要说明表述:

  • 产品销售发运的淡旺季特征;
  • 物流实际发运(不用看下单)的每月变化特点;
  • 发运到货的区域分布和发运量占比;
  • 不同品类产品的物流发运情况、不同运输方式选择和发运量占比。
(4)数据处理
  • 可视化分析之前对日期字段数据做了如下处理。由于日期字段的数据格式是如“20,241,020”所示的文本格式,观察后发现其位数确定,前4位为年份,5-6位为月份,7-8位为日。思考后可使用文本分割函数进行处理,函数使用如下:DATE(MID(${order_time},1,4),MID(${order_time},5,2),MID(${order_time},7,2))。此外,对于缺失空值进行删除处理,企业关注的核心大类产品进行筛选重点关注。
(5)可视化报告
       部分图表排版布局如下所示:
  • 到货情况(总体)组件的业务表示含义:通过使用区域地图组件来线上全国各省市运量分布,其可以进行钻取以看到各地市的运量分布。此外,联动如到货明细到城市情况、各类产品按月发运情况等组件可分别看到各省地市运量排名以及各类产品在特定省份的月度发运量情况。
  • 通过设置仪表盘样式为默认暗黑,认为此类配色布局有以下几点好处:
    • 在暗背景下,亮色元素(如文字、图标和数据点)往往更加突出,这使得信息更容易被识别。
    • 暗黑配色减少了屏幕反光,使得在强光环境下(如户外或直射阳光下)仪表盘依然清晰可读。
    • 长时间面对亮色背景可能会对眼睛造成压力,导致疲劳和不适。暗黑配色则更加柔和,对眼睛更加友好。
    • 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使用暗黑仪表盘,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同时保护用户的视力。
      通过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 产品销售发运的淡旺季特征

通过分析数据,我发现产品的销售发运呈现出明显的淡旺季特征。具体来说,在春节前的一段时间(1月),由于礼品市场和家庭聚会的双重需求,销售订单和发运量均达到了高峰,订单实发数量趋近450万。而夏季(6-7月),由于天气炎热,消费相对减少,订单发运量环比下降,也随之进入淡季。预测未来的发运趋势也呈季节性、节假日性变化,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提前规划库存和物流资源,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

2. 发运到货的区域分布和发运量占比

通过对发运到货区域的分析,我发现不同地区的需求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西南地区由于地处该企业根据地,产品较为欢迎,其占比约为全国的40%左右。华东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需求量较大,发运量占比也相对较高。而西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相对落后,需求量较小,发运量占比也较低,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销售策略和物流方案。而在未来随着各种福利政策的刺激,预计目前市场认可度较低,并且人口相对较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中、华南地区的发运量将大幅提升,以填补该区域的空白。

3. 不同品类产品的物流发运情况

在分析过程中,我还关注了不同品类产品的物流发运情况。结果发现,高端产品由于存在市场送礼需求,其发运量高峰往往出现在节假日(如8月中秋前后),并且其发运区域也往往以经济中心、政治中心为主(如北京市)。而中低端产品(如头曲类产品)则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发运量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这一发现为我们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库存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而在未来,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预测由于高端产品具有对企业高利润与对消费者高口感、高送礼价值的特征,其发运量将逐步提升。而中低端产品将主打消费水平较弱、注重性价比的市场。

4. 物流延误原因

为找出何种原因主要影响订单发运,以迭代提升供应链运输效率。如上图展示了订单延迟原因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当年延迟原因主要受疫情原因影响,其在延迟发货的原因中占比达到了 50.33%。而在未来随着封控的逐步放开,这一延误原因也将得到缓解,预计明年疫情原因同比将大幅下降,应针对此类情况,做出相应的物流反应。

5. 不同运输方式选择和发运量占比

最后,我还对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发运量占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卡车是产品运输的主要方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发运量和订单数量,但其每订单的平均发运量相对较低,显示出卡车运输的分散性,服务于大量的小规模订单。紧随其后的是快递,订单量达到了18001笔,但每笔订单的运送数量最少,适用于大规模但小批量的货物运输场景。自提方式则通常用于较大批量的货物运输,因为其每订单的平均发运量较高。尽管客户自运的订单量不多,但每个订单的平均发运量却是最高的,达到了706.47件。公路快运的订单数量较多,但平均每订单发运量较低,表明它更适合小批量且急需的货物运输。至于空运,其订单数量和发运量均极少,占比极低,且每订单的平均发运量也较低,这显示了空运主要用于极少数量、高价值或急需的货物运输。综上,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和发运量占比为我们优化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3、学习总结

(1)学习经历

      由于白天时间需要处理公司相关事物,我常常熬夜学习帆软BI的课程,虽然疲惫,但每当解决一个难题时,那份成就感便让我精神焕发。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线上微信社区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我们经常一起讨论问题,共同进步。特别要感谢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他不仅耐心解答我的疑惑,还分享了许多宝贵的行业经验,我们还一起针对相关的作业进行探讨并总结学习思路,虽然学习过程紧张刺激,但也充满了乐趣,最终还意外地获得了不错的作业批改成绩。这些经历,让我的学习之旅变得更加精彩。

(2)个人成长

      在学习帆软BI的过程中,我掌握了数据可视化分析、报表设计、数据集成与处理等关键技能,学会了运用多种图表和工具来直观展现数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数据清洗与转换的技巧,它让我深刻理解了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学习的初衷是为了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工作。目前,我已实现了大部分目标,能够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报表设计。对于即将到来的FCP考试,我充满信心,相信通过不断练习与复习,能够顺利过关。此次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意义,面对困难时,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进步。我也更加坚信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分享扩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回帖数 1关注人数 943浏览人数
最后回复于:2024-12-26 15:59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