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BI 5.0 更新了!可视化也做了大刀阔斧的更新,总结起来就是:
使用更简单、图表更丰富、数据分析更专业、大数据性能更强!
产品经理感言:
FineBI 5.0的可视化分析,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基于图表更基础和业务化的理解重新定义分析过程,由此提供了更多的视觉分析可能 。—— 无限的图表类型,不限制的属性映射效果以及全新的分面分析功能。
同时,FineBI 5.0 面向业务人员设计,重新解构了制作可视化分析的流程,大大降低了业务人员制作分析的难度。
此外FineBI 5.0 还优化了底层数据逻辑,重新设计了部分图表的大数据模式,支撑图表展示数据量可达百万以上。
下面具体来介绍5.0的新特性:
1. 易用性和丰富性的突破性提升
从excel起,大部分传统的数据可视化工具都以'图表类型'的概念固化了数据的展示形式,如'柱形图'、'散点图' 等经典图表类型。在此概念的基础上,用户通过给'分类' '系列'等属性填充展示数据,并设置各种图表类型的样式来实现想要的可视化效果。
这种展示形式,对业务人员来说存在几个难点:
a.分析前需明确需要展示的类型,缺乏数据的探索过程
从FineBI大部分用户的现场调研反馈来说,采用什么图表形式展示或者分析数据,是用户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往往依赖于分析师的经验和对数据的洞察,而这恰恰是BI工具需要提供的价值点,这是一个互相矛盾的问题。
基于图表类型的设计,很难解决该矛盾点。
b.可视化效果取决于工具所提供的有限的图表类型
工具提供的图表类型永远是有限的,而分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随着对数据的认知不断提升,各种自定义的可视化需求会越来越多。如果基于图表类型设计,会不断迭代新增新的图表类型,这会使整个bi工具越来越臃肿,同时用户也会不断学习新的图表模型,变相提升了用户使用难度。
c.用户需理解 '分类' '系列' 等一系列人为定义的属性,提升了使用难度
分类,系列等概念并不符合人类直觉,是人为定义的名词,对于初步接触分析的用户来说,需要额外理解这些概念。
基于此,FineBI 5.0 取消了图表类型的概念,取代以'形状'和形状对应的'颜色','大小','提示',‘标签’等属性;取消了'分类','系列'等概念,取代以'横轴' '纵轴'两个方向 。
分析时,FineBI会根据当前分析的字段种类和个数,自动推荐合适的图表类型。对于初级用户来说,进一步降低了分析门槛,且这样的思维更符合大家拿到数据不知如何分析,先初步了解数据情况的探索式分析场景。
从图表角度来讲,这样“先数据后图表”的设计,摆脱了固定图表类型的桎梏,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可视化效果。
一些FineBI 5.0实现的可视化效果:
2.基于对比的分面分析
分面分析就是将一系列数据用相同的图表,并用多个视图来显示不同区分,以轻松比较他们。
分面,提供了一种将多项指标并列分析的视角。通过分面,可以分析不同指标的相关性,从而发现数据的潜在关联。
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不同学历对加班时长和收入的影响(非实际数据):
不同年份的销量与增长值之间的关联(非实际数据):
在FineBI 5.0里可以很轻易的拖拽维度,呈现这样的效果。
3.数据挖掘的可视化展现
在5.0版本中,新增了了五类挖掘算法,分别为时间序列、聚类、分类、回归和关联规则。 其中,我们将时间序列算法和聚类算法和图表分析相结合,不用写任何算法代码只需要简单的拖拖拽着就可以立马看到预测和聚类的结果。且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数据挖掘算法引入可视化展示形式。
图表的数据挖掘可视化效果:
4.更多组件适应模式
FineBI 5.0提供四种图表内部的自适应模式,满足dashboard设计时,不同的布局需求。包括:
标准适应:内置默认的算法是,当横纵向数据较多时,图表内部自动生成对应方向的滚动轴,通过拖拽查看所有数据
整体适应:横纵向填充满当前展示的组件。
宽度适应:横向填充满数据,纵向根据数据情况,判断是否出现内部滚动轴。
高度适应:纵向填充满数据,横向根据数据情况,判断是否出现内部滚动轴。
同时,FineBI 5.0还支持手动调整分类宽度,意味着可自行调整大小比例,以满足更多的自定义展示需求。
5.性能大幅度提升
FineBI 5.0优化了底层数据逻辑,重新设计了图表的大数据模式.采用全新的数据处理引擎和图表渲染机制,满足更高数据量的要求,前端展示数据量可达百万级。
最后,光说不练假把式,FineBI V5.0已在官网上线,赶紧下载,感受非凡的可视化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