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数据生产力大赛】聚沙成塔,管控平台助力绿色港口

楼主
我是社区第159068位番薯,欢迎点我头像关注我哦~
9

一、企业简介
      江阴港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完善的水路、公路、铁路交通网为港口货物进出提供了良好的集疏运条件,是江海联运的重要港口和长江沿线进口外贸大宗物资的重要基地。共建有海轮泊位14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海轮泊位4个,最大靠泊能力为20万吨级,场地总面积为120万平方米,是江苏省重点物流企业、长江港航诚信企业,也是国家“4A级物流企业”。江阴港长期致力于“安全、环保、绿色、高效、智能”发展,通过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通过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验收。近年来公司在接卸开普型船舶方面积极作为,年接卸开普船艘次和进口外贸量居长江沿线港口前茅,以不到江阴4%的岸线完成了江阴全港40%的货物吞吐量和80%的外贸货物吞吐量。

二、项目背景            
      江阴港口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生态长江号召,立足自身发展实际,以“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绿色港口”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港口建设,将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近年来积极实施多个节能减排项目,累计投入上亿元,先后获得多项节能减碳相关的荣誉称号,并于2020年被评为五星级“江苏绿色港口”。
      在申报江苏省绿色港口的过程中,凸显出一些信息化方面的问题:
      1、数据时效性差:各类环保数据大部分为手工登记,然后由各部门人员层层汇总后形成Excel文档,处理周期过长。
      2、数据格式不一致:由于环保数据主要来自集团以及两个分公司,有的是来自不同厂家的不同采集设备,导致同一类数据,不同部门的记录格式都不一致。在需要进行统计时,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计算,既无法保证效率,也容易出现差错。
      3、数据无法协同:江阴港环保数据分散于各个平台,包含电能、粉尘、污水处理、燃油等等,且这些系统分属不同公司开发,数据无法集成、共享。同时这些数据仅仅停留在记录和统计层面,没有对其进行分析,无法满足内部环保人员以及外部监管部门的管控需求。
      2021年,江阴港再接再厉,决定争创国家级绿色港口。为了改善上次申报中呈现的问题,公司决定组织技术力量,对集团公司所有的绿色、环保数据进行整合,打造一个综合性的绿色环保管控平台,以满足对内对外不同层级人员的环保管控需求。在与相关软件公司交流并询价过后,公司决定由信息智能化部主导,自行开发管控平台。
        
三、解决方案
      为了达到全面管控效果,该项目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对外展示环保措施及成果,指标性数据需及时准确。
      2、集团各级管理层能够监控各类实时信息,掌握环保成效。
      3、环保相关人员需要有监控预警、统计分析报表等功能。
      信息智能化部牵头各相关部门,确定了各类环保数据的来源、格式、采集方式以及采集频率。最后采用管理驾驶舱及各类统计分析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以上需求。

      本次项目实施主要分为以下两大块:
      1、数据采集、清洗
      首先要确定各类环保数据的来源及采集方式,同时要统一数据格式,确保数据能直接、及时地进入平台数据库。

 

      2、驾驶舱及报表开发      
      确定由原始数据到环保指标的计算公式,针对不同管理层级确定不同数据的不同展示形式。
 
 

四、项目成果

1、成果总结
     (1)建设成果
     ·平台主要分析模块:管控驾驶舱、各类统计分析报表
      ·平台报表/分析模板总量:9
      ·平台月均访问量:100
      ·平台活跃用户数:50

 

     (2)整体价值

      通过本次项目实施,除了节省数十万元的开发费,环保条线从上到下的管理人员都感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1、管理层不再需要用电话或微信等方式询问环保数据,打开网页就可以看到实时展示
      2、技术部门及时掌握各项环保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改进。
      3、随着管控平台及各类报表的开发,减少了基层人员的大量手工操作,切实感受到数据信息化的效果。由最开始的被动为平台提供数据,变为主动向系统要数据,大大提高了相关人员的数据意识。

2、典型场景

     (1)场景一:数据时效性低,部门间协作慢
      痛点:
      以往江阴港的粉尘实时数据直接回传给政府监管部门,虽然粉尘监测系统也有前台界面,但是实时数据需要人工刷新才能获得。对于粉尘管控而言,需要实时监控和及时处理,当前的粉尘监测系统并不能满足需求。从人工刷新网页发现粉尘数值偏高到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喷淋降尘,整个周期较长,无法及时干预,会造成整体粉尘数据偏高,出现污染。
      解决过程:
      要保证能够实时监测粉尘数据并及时进行人工干预,首要还是要保证粉尘数据的时效性。我们采用爬虫技术获取江阴港及江阴市粉尘实时数据,并将数据集成到绿色环保管控平台。做到平台与喷淋系统联动,当本港粉尘数据高于江阴市数据的20%,喷淋系统就会自动打开,进行洒水降尘。



      上图展示为新搭建的绿色环保管控平台的粉尘模块,决策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港粉尘与江阴市的对比,点击各点位可以查看明细趋势线与平均值,及时掌握港区各个点位的好坏情况。




      价值:
      通过环保平台的集成,对于粉尘的监测干预工作,人力成本大大降低,花费时间减少99%。将本港数据与江阴市数据对比后,粉尘数据高低变化一目了然。并且通过数据下钻进行分析,找到粉尘数据的高点,提前进行喷淋降尘,保证本港粉尘数据不超标,为保护周边的绿色环境做到应尽的责任。
        
     (2)场景二:原始材料无法保存,数据处理冗余
      痛点:
      以船舶“一零两全”(到港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航行中排放“全达标”)数据为例,原来一手数据的登记需要等到一个班次作业结束后班组长将纸质材料汇总给调度科。调度科将纸质材料核对录入Excel文档,然后再转发给其他相关部门。其他部门基本在第二日才能够取到前一日数据,数据因此出现滞后。而且手工统计的过程中出错率高,也无法保留历史过程数据。
      解决过程:
      由信息智能化部牵头,统一各部门统计口径,环保数据由一线的工作人员使用移动端填报入库,提交校验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在此过程中,原始数据和过程数据得到保留,减少了纸质单据的使用,并且方便溯源纠错和修改。大幅度减少原始数据采集中的层次,加快采集过程,提高数据时效性。
      以岸电数据为例,以往的流程是电工在给船接电后记录一次电表数字,在船离港时再记录一次电表数字,并将纸质单据交给船方确认。纸质单据确认后,再由班组长汇总录入Excel表格层层上报汇总。而使用帆软移动端和PC端填报后,支持一线工作人员实时填报,同时班组长也可以批量导入和审核,数据直接进入数据库,数据的时效性显著提高。


      价值:
      与岸电类似的,还开发了电能、燃气、一零两全、污水等数据的填报报表。数据的采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在帆软公式和系统计算的加持下,节省中间汇总环节100%的时间





      帆软报表自校验功能,提高了环保数据的准确性。集团各管理部门不再需要手动收集各项原始数据,也不再需要手工汇总数据,通过江阴港绿色环保管控平台直接生成所见即所得的各类汇总图表。原始数据也一目了然,减少了日常枯燥的excel操作,也让决策者随时知晓本港环保状态,辅助决策。
      
     (3)场景三:数据分散,无法体现数据价值
      痛点:
      以往江阴港的环保数据分散在各部门,决策层往往只能看到单一、片面的数据。而且数据汇总方式是以Excel为主,数据不够直观,无法引导决策者进一步思考、提出更多的需求。

      解决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领导看到总用电量和总作业量时,就可能会联想到本港每吨的电耗是多少,单吨的碳排放又是多少,数据集中之后往往可以引起决策者的思考,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良性循环。所以我们搭建了众多数据集中平台,促进数据内循环的传播。



      价值:
      对比以往的一份份单独的Excel表,帆软报表搭建的决策驾驶舱将所有的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后,量变引起质变,决策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自然而然开始考虑数据的组合、排列,也就能得到不同的指标。





五、项目总结
1、项目负责人点评
      随着智慧港口的逐步推进,港口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港口企业的重视,由于江阴港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前期规划也不足,导致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孤岛。
      去年,我们对两家分公司的生产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今年,我们对纷乱的环保数据进行整合。这充分体现了前期规划不足、信息化整体意识薄弱导致后期重复建设的问题,同时也应看到,信息孤岛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有的弯路也是不得不走的。这需要IT部门以及全公司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让弯路越走越少,让数据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信息化应让信息快速、准确、便捷,目前我们开发的主要是PC端,后续还要继续开发移动端驾驶舱,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多便捷。

2、经验心得
      (1)统一统计口径
      江阴港分为大港、大澄两个港区,项目实施初期,我们发现由于两边港区的设备不尽相同,导致数据的格式、统计的类目等相差甚远。原本打算不做处理,但在填报入库后发现,两边港区数据繁杂,处理时间较长,且更重要的是缺乏可比性。于是信息智能化部牵头各统计部门,统一了统计口径,不仅增加了可比性,也为两港的数据交互提供便利。因此企业往往需要对相关标准和流程进行强制设定与落实,才能推动信息化展开,也为后续针对标准化管理所开展的建设工作提供帮助。
      (2)信息扁平化
      在传统行业中,管理模式往往是垂直的,这也直接导致了信息的采集过程中层次过多,采集时间过长。而如何缩短信息的获取时间,提高信息的时效性,是传统企业要思考的问题。选用合适的工具,让一线的工作人员直接进行数据的传输,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剂良方。
      (3)量变引起质变
      在企业推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决策者往往难以转变多年积累的思维方式,不会把决策依据放在信息系统上。而当呈现给决策者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再通过数据的对比、联动、排列组合,激发出数据的活力。就可能令决策者逐渐形成对信息化的依赖,更加主动去推动信息化建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分享扩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