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数据化管理
我们面对当下的信息洪流,如果没有一定的数据敏感度,将很容易被各种的信息牵着你走;如果不求甚解,人云亦云的话,很容易造成自己的思路混乱、迷惘。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去提升自己对数据的敏感度。
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会教大家:提高数据敏感度八式。
01 玩数字游戏
要提高数据敏感度,就要多点实操,玩数字游戏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而在数据游戏当中,我觉得玩24点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它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玩。
上下班过程中,可看来往汽车的车牌号,抽取其中4个数字练习24点,我当年玩熟了之后,后面的车还没来,我就已经把24点算好了;如果你是坐地铁的,可以带本书,随机抽取书里的4个页码数字,也照样可以玩。
在办公室里,如果自己一个人玩,可以在Excel上面玩,例如在4个单元格里,都写上“=Randbetween(1,10)”,就会随机在单元格上生成1到10之间的整数,然后玩一次就按一次F9,就会再次刷新随机值,也是非常方便的;当然如果你们几个同事一起玩,也可以准备一副牌,然后可以每人抽取一张牌,就可以玩起来了。(输的请吃饭呀~~)
除了24点之外,还有玩数独,如果是手机上玩的,听说有个APP叫Threes!,评价还不错,大家可以下载体验下。(IOS里也有Free免费的版本)
02 多记关键数
我们在看报告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关键数字,例如在年度报告中,总销售额是多少,完成率、同比等等,那记住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就是为了我们能更快的反应过来。例如你记得去年全年的最低日销售额,假设发现有一天的业绩低过了去年的最低日销售额,你要马上反应过来,并赶紧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去解决。
不要把记忆全部交给电脑或手机,一些关键数、异常数,记得越多越好,越有利于你去迅速判断及反应,如果你在领导面前表现出有这种关注度,相信会很容易得到肯定的,领导也会认为你对数据非常敏感,懂得用数据说话。
哪些数据是关键数呢?因人因行业或有不同,不过一般来说下面几类都属于关键数:
1、极值 ,就是最大值最小值。加上时间和业务对象就是一个完整的场景了,如月-销售额-最大值,周-客流量-最小值等等。极值可以衍生出几十上百个场景数据,每个人记住和自己业务场景强关联的数就行了。
2、平均值 。和极值一样,加上时间范畴和业务对象又是一堆数据。2017年用户平均停留时长,Q4会员平均复购频率等等。
3、中位数 、众位数 。非正态分布的数据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两个概念了,如工资的中位数等。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数据了。记不住怎么办?找张纸把这些数据写下来贴在自己办公桌前面吧,勤能补拙。注意,上面提到的是和自己业务场景强关联的数据,这不仅仅是指自己部门的数据,很多数据需要跨部门的,我们也需要记住。
03 多做报表
报表也是实操的一种,在做报表的过程中可以加深自己对数据的理解。并且报表中的数据既是业务场景的数据,又是关系型数据,数据和数据之间是有关系的。逻辑不好对数据不敏感的人做出来的报表经常是漏洞百出,但是这项技能可以练!
当年我刚进强生公司工作的时候(97年),强生是世界有名的具有报表文化的公司。当时我每天要做10-20份报表,例如销售表、库存表、拜访表、培训表、促销表等等。因为我当时是做销售的,负责三个城市(辽宁的鞍山、营口、盘锦),但公司却还是要求做表,由于报表数量多,有时忙不过来,我就会把一些数据编上去,然后提交给老大。但是在前期往往会被老大发现,报表交过去后,没几分钟就被老板叫过去问话 “你这数据是编的吧?”,也就是说直接就被老板发现了。
当时我是非常纳闷,我搞了半天数据,几分钟就被老板发现了......其实是因为我的老大经验丰富,已经做了十几年销售,对于一些关键数、异常数等都非常敏感与熟悉,而我编的数据都是孤立的点,老板就能轻松地判断我的数据真假了。
所以通过多做报表,例如公司里的销售分析、商品分析、会员分析、供应商分析等等,都是提升数据敏感度的有效手段,这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
给大家的建议:
1、企业有各种数据,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去有目的的创造一些报表,虽然这些报表可能只是自己看。
2、将自己目前的报表利用思维导图整理一下,务必做到逻辑清楚,结构紧凑。
3、还可以将自己生活中的数据做成报表。如每日收支表,个人社交关系表等
4、如果你是部门领导,想训练新进员工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多做表。
04 学会质疑
遇到新闻,网络信息等,大家还要学会质疑。在上一期的测试题目:中国城市离婚率三强是:北京--离婚率39%,上海--离婚率38%,深圳--离婚率36.25%。这段描述的答案是:错误的。
这个就要结合你身边的实际情况去思考,例如北京,10对有接近4对是离婚的,你看看自己身边的圈子,真有那么高的离婚比例吗?肯定是没有的!
其实这些新闻报道的离婚率算法是这样的:例如假设去年的北京离婚对数是10000 对,结婚是30000 对,然后他们计算去年北京的离婚率 =10000/30000=33.3% ,显然就是不对的,因为分子和分母都不是一回事,离婚的10000 对做为分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分母的30000 对只是当年的结婚对数,并不是已婚对数。如果标准的离婚率应该是:离婚对数/在婚对数,但是在婚对数很难统计准确的,例如离异、再婚等因素。国际上通用关于离婚是用一个叫做初离婚率的指标:离婚人数/城市总人口数,用来大概看看这个城市的离婚趋势。
离婚率当然离我们有点远,但是我们在零售行业里,有一个指标与离婚率的情况相似,就是退货率。一般大家的算法都是:上周的退货数/发货数,其实分子和分母也不是一回事,例如假设在每年的 11 月,由于双 11 的原因,可能后期算的退货率会高达1000% 甚至2000% ……
所以大家记得遇到信息时,包括新闻报道,商业报告,微信朋友圈等,都要学会质疑,养成习惯。特别是朋友圈里面假的数据、消息、新闻非常多,经常用一种质疑的态度去看他们,三个月后你会进步很多。
05 分析案例
多做案例分析,是提升数据敏感度的很好方法。先说一个好玩的,例如你可以看《新闻联播》,基本上每天都会发布各种数字,例如假设是在播报:去年下半年粮食大丰收,每亩产量由XXXX斤增长到XXXX斤,那怎么玩这种新闻呢?你就假设这新闻的数字是错的心态,然后上网搜索各种信息,去证明你的结论。这种事情做多了,过程中就会很好地提升你的数据敏感度,你不仅可以提升你的搜索能力,也有锻炼你的思维能力。
不仅在新闻联播,你在看财经杂志,网络新闻等,都可以先质疑,再深入分析。假如是在公司里面,你可以进行一些项目类型的案例分析,例如会员消费分析、销售分析、畅滞销分析等。
天天和数据打交道你还愁数据不敏感?所以有目的的多分析案例吧!
06 善于找茬
假如你是领导,下属过来给你汇报工作,是关于上周的业绩。他肯定会跟你说,总业绩,总完成率这些关键指标。但是你为了锻炼他,肯定不能简单地放过他,你可以再深入问他更细致的数据,例如:哪个大区第一?哪个大区最后?第一名的大区同比去年怎么样?环比怎么样?哪个大类的商品卖得最好?……
反正就各种问,这样的话,下次这个下属过来汇报工作时,他就会想办法记住更多的数据,理解更多的逻辑,就有助于提高他的数据敏感度。
当然其实自己对自己找茬也是一样的玩法,看到一个业绩报告后,不断去问自己背后的更多的数字,坚持下去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了。找茬就是考验自己或别人数据的广度,长期下去敏感度就有了。
07 强迫自己用数据说话
当你在做报告时,包括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等,都要学会用数据说话,没有数据支撑的报告,很难让人信服。
假如是演讲、谈判中,引用相关数据去表达,是能非常有力的去辅助你要表达的观点,也会让人觉得你说话比较靠谱,增强说服力。
所以在各种场景中,要多强迫自己用数据说话,讲得多了数据思维也自然能提升上来。
08 参加培训
数据分析的培训还是比较多的,但数据敏感度的培训相对少一些,大多是自己根据前面的几种方法训练。不过大家可以订阅我的微博《数说》栏目,就是一种培训学习。有时候纯粹靠自己去练习,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如果再加上外界的引导,就会提升得更快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