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大屏制作目的
个人对我国农业发展一直拥有深深的兴趣,在数字经济的潮流中,趁此机会想致力于数字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官方数据的收集,探究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对此有个直观认识。通过对我国农业现状的多维度拆解,依次分为“人”、“货”,“场”三个维度展现农业现状,并得出相应结论。
前言
什么是数字农业?
提出者:1997年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正式提出。指在地学空间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农业技术。
数字农业是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
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化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还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在农产品生产、流通、运营环节的融合和利用,实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品牌影响力,利用数字化手段拓展农产品的营销能力,降低市场运营成本,提升农产品的溢价能力和竞争力。
数字农业组成
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特点
- 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
- 农业生产体系完善
- 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
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现状
在农业数字信息标准体系、农业信息采集技术、农作物生长模型、动植物数字化虚拟设计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上,中国企事业科研单位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通过不同类型地区应用师范,初步形成了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和数字农业技术体系、应用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促进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案例:陕西省“国家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
数据分析在数字农业的应用场景
- 场景1:农作物生长信息的数据挖掘及可视化分析
- 场景2:土壤、环境等采集信息的数据挖掘及可视化分析
- 场景3:农产品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
- 场景4: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数据可视化分析与决策
数据收集
国家统计局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
指标拆解
人
- 人口信息
- 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乡村人口数和城镇化率
- 城镇化率 = 城镇人口 / (城镇人口 + 乡村人口)
- 就业信息
- 第一产业(农业)就业情况
- 农业就业率 = 农业就业人数 / 三大产业就业总人数
- 乡村就业情况
- 乡村就业率 = 乡村就业人数 / 城乡就业总人数
- 私营和非私营单位平均水平工资和农业工资情况
货
- 农产品种植面积
- 农作物种植面积
- 农产品总产值
- 农林牧渔总产值
- 农产品产量
- 农林牧渔主要产品产量
- 人均农产品产量
场
- 地域分析
- 全球农业生产指数
- 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分布
- 全国农林牧渔产值排序情况
图表展现
大屏设计
利用PowerPoint对相关组件和大屏布局进行设计。
大屏制作
前期的学习已经将决策报表的每个组件的设计详细的介绍了,在本次作业中对细节的描述全部省略,关注于大屏的设计流程、大屏整体布局和色彩一致性等展示效果。
大屏的数据集采用以文件数据集的方式关联,具有便携性,方便复现。
不足之处:操作交互性较差。
大屏总览
总结:
-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位列中上游。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以前我们强调自己的农业大国,未来我们更希望自己是农业强国,加快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 2008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以403公斤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粮食400公斤的温饱线。随后2015年人均粮食产量达479公斤,为近年来最高值,目前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维持在470公斤水平。
- 2010年-2020年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10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几乎持平,随后至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高达63.89%;但是随之带来的农业从业人数连年递减,农业未来将面临着用工难,无人可用的境遇。同时也开始促进农业进行产业调整,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来抵消农业劳动力不断缺失的问题。
- 近20年来,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逐年上升,种植业产值始终处于绝对优势。
标题
指标卡
- 实现方式
- 展示内容
- 202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 202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
- 2020年粮食作物产量
- 2020年粮食作物人均产量
-
- 2020年乡村人口数
- 2020年城镇化率
- 2020年农业就业率
- 2020年乡村就业率
地图
条形图
组合图
柱形图
明细表
结论
1. 2019年全球农业生产指数显示蒙古农业生产指数以140.3排于首位,中国农业生产指数104.1,位列23名。
2. 2020年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显示,黑龙江省以14910.1千公顷位列全国第一,河南省和山东省紧排其后;北京市则以98.2千公顷排于末位。
3. 2020年全国农林牧渔产值前十省份显示,山东省和河南省分别以10190.6亿元和9956.3亿元位居第一名和第二名;云南省则以5920.5亿元位于第十名。
4. 202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487千公顷;近20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及各农作物播种面积趋势波动平稳,总体波动不明显,粮食作物始终播种面积最大。
5. 202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71748.2亿元;近2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逐年上升,农林牧渔业产值也呈现逐年上升,农业产值始终保持最高产值。
6. 2020年农产品粮食产量达66949.2万吨;2020年畜产品肉类产量达7748.4万吨;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6549.0万吨;2020年林产品木材10257万立方米。
7. 2020年粮食作物人均产量474公斤;2015年之前人均粮食产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以人均粮食403公斤越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人均粮食400公斤的温饱线;2015年之后人均粮食产量维持在470公斤上下;结合2015年之后粮食产量也维持在66000万吨左右,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已基本满足。
8.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乡村人口数达50979万人,城镇化率达63.89%;2010年及之前乡村人口始终高于城镇人口,城镇化率低于50%,202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城镇率远超50%,城镇人口远高于乡村人口。
9. 2020年第一产业(农业)就业率达23.60%,乡村就业率38.36%;近20年三大产业就业分布趋势显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连年下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连年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波动不明显;近20年城乡就业分布趋势显示,城镇就业人数占比连年上升,乡村就业人数逐年下跌。
10. 近12年私营和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差距越来越大,2020年差距达到48839元;农林牧渔工资水平非私营单位始终高于私营单位。Digital_Agriculture.zip (3.29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