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FineBI初相识

楼主
我是社区第1314521位番薯,欢迎点我头像关注我哦~

1、学习初衷

去年公司推行数位化工具学习,我和公司几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花了数月时间,先是学习了FineReport,掌握了报表开发技能。虽然也听说过FineBI产品,但总觉得两个产品差不多,今年由于公司要开展数据分析工具培训,想找到更适合业务人员工具,就在帆软学院摸索了一通,想要系统了解一下FineBI,就看到了这个免费的打卡营,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加入了。

2、学习经历

打卡营的学习模式,一如之前报的报表学习班模式,是以自学为主辅以作业模式,加以老师群里答疑的方式来进行。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虽说是入门,但是知识点零零散散的还是不少,也要花费不少平时晚上和周末时间,好在最后也是坚持了下来,一周多的学习颠覆了之前我对FineBI粗浅的认识,如果单看官网上对FineReport和FineBI的区别,是无法代替亲自学习,亲自动手制作FineBI分析主题,更能体会两个工具的差异的。也更明白了FineReport更适合IT人员根据业务人员需求,开发中国式报表,而FineBI更适合业务人员根据具体数据做数据分析。

3、学习成果

经过7天的打卡营学习,基本掌握了FineBI在线版的一些基础功能,如数据清洗,组件制作,仪表板制作等,也按照打卡营的目标设定,顺利通过了FCA考试。当然还有一些更高级的技能如数据思维的建立,数据分析过程的掌握,和FineBI本地版的一些应用还待我进一步去探索和掌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个好的开始,还要靠每天不断坚持的学习和学以致用。

总体与帆软产品接触近两年来,感觉帆软是个有想法的公司,无论FineReport让中国式报表开发变得相对简单,FineBI方便业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且能轻松制作出高大上的仪表板,还是简道云的零代码,让业务人员在无需IT参与下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拉拽搭建出一套应用系统。这些通用工具的平台化,都可以大大减少IT开发的工作量,让业务人员参与度更强,更有利于公司的数位化进程。

分享扩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