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Limbo
团队成员:刘思思、肖玉、马冰旎
指导老师:金波
学校:深圳大学
2 作品背景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则是表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构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CSDIS),该体系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以及资源环境三方面的指标,同时针对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增加了两个关联主题,即消耗排放与治理保护。本团队基于这一指标分析中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及趋势变化,了解我国在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附录1:参考文献)我们发现,目前地区的可持续数据包括的经济数据还是多于环境数据、环境数据多于社会健康数据,导致指数在评估应用时对一定的对象(如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存在潜在的偏差。为进一步加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实现,因此本团队基于CSDIS构建了省级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31个省级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分布格局探究,反映各省经济、社会和环境长久健康的根本要素。同时,我们针对泛珠三角地区的九个省份进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细致探讨,从多个维度对该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3 制作流程
本作品可视化分析的数据来源涵盖了国家权威数据库、核心论文期刊、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网站等多种渠道,详细名称及网址如表1所示。
表 1数据来源
本作品针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变化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空间分布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并对泛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福祉可持续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第一模块主要展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情况,包括2012-2020年我国可持续指数、可持续指数一级指标的走势,以及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财政支出对比;第二模块主要展示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包括可持续指数的空间分布和排名情况,以及各省可持续指数一级指标概览;第三模块主要展示了泛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并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福祉三个维度选取关键细分指标进行地区内可持续发展的对比,最后基于三个维度的可持续指数对该地区内的9各省/市/自治区进行聚类。
研究逻辑及框架如图1所示。
图 1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4成果展示
4.1 模块一
第一模块主要展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情况,包括2012-2020年我国可持续指数、可持续指数一级指标的走势,以及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财政支出对比:
首先,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成,然后基于构建的指标体系和我国2012-2020年相关数据计算出各年的可持续指数,绘制面积图并加上趋势线以观察我国可持续指数的走势,发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其次,绘制出可持续指数一维指标(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环境资源)的多系列折线图,展示2012-2020年各一维指标的变化趋势,对比发现社会民生指数增速明显高于经济发展指数和环境资源指数增速。
最后,收集整理2012-2020年我国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财政支出数据,绘制堆积柱形图,比较三个方面的财政支出差异。发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逐年增加,但始终保持社会财政支出>经济财政支出>环境财政支出。
4.2 模块二
第二模块主要展示了全国各省(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包括可持续指数的空间分布和排名情况,以及各省可持续指数一级指标概览:
首先,介绍了中国省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成,然后基于省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我国各省2020年相关数据计算出各省的可持续指数,并绘制区域地图展示不同空间格局内省份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发现华东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优于西北地区。
其次,筛选出可持续指数排名前十的省份制作可持续指数Top10分组表,大部分省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带。其中,北京市排名第一,西藏自治区和广东省次之,江西省排名第十。
最后,利用各省份可持续指数一级指标绘制散点图并按各省可持续指数降序排列,横向比较各省在一级指标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发现排名第一的北京市在经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指数分布上较为松散,侧面反映了北京可持续发展的不均衡性,而排名次之的西藏自治区、广东省和浙江省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指数分布较为集中,各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较为均衡。
4.3 模块三
第三模块主要展示了泛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并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福祉三个维度选取关键细分指标对比该地区省市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最后基于三个维度的可持续指数对该地区省/市/自治区聚类,划分出经济发展活跃型、环境保护滞后型、社会福祉欠缺型以及综合发展迟缓型四类地区。
首先,在经济发展维度,①利用玫瑰图展示该区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可持续指数。②选取GDP增长率及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绘制面积图,发现云南、福建与贵州省存在高经济增长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问题,而广东、江西与湖南省则较好实现了高经济增长率与低失业率的平衡。③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绘制子弹图,观察得大部分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约占地区生成总值的一半,而海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达到60%。④比较该区各省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重,可以发现,各省地方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GDP比重均较低,广东省相对来说占比较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东较高的科技创新水平。
其次,在环境保护维度,①利用气泡图展示该区各省/市/自治区环境保护可持续指数,得出结论:广东省、贵州省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居泛珠三角地区的前列,而广西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持续水平远落后于其他省市自治区。②选取地方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占GDP比重与单位GDP水耗指标绘制对比柱形图叠加二者中心线绘制复合图,发现海南省、贵州省在环境保护支出占比方面远大于单位GDP水耗,而广西的单位GDP水耗则是明显高于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③选取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标绘制折线-柱形组合图,发现广东省及四川省在工业污染完成投资处于领先水平,但四川省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低于广东省。
再者,在社会福祉维度,①利用圆环图和仪表盘组合展示该区各省/市/自治区社会福祉可持续指数及其细分指标(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公路密度)。②绘制各细分指标的雷达图,比较不同地区的表现,得出以下结论:福建省在财政性教育的投入较少,而四川省和海南省在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投入上表现积极;湖南、广东和四川省的卫生技术人员储备较为充足,广西在公路建设方面的表现还有待提高;各省/市/自治区的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均在2-3范围内,无显著差异。
最后,按照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福祉三方面的可持续指数得分进行k-means聚类,得到四类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型(包括广东省)、环境保护滞后型(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海南省、湖南省)、社会福祉欠缺型(包括云南省、贵州省)以及综合发展迟缓型(包括四川省、福建省)。
5 总结与分享
在确定选题中,我们结合“帆软杯”数据可视化分析赛道的评分标准,在“启发性”上花了较多时间思考,在搜集资料与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联合国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发现目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较为缓慢,因此本团队选择从可持续发展指标入手,为寻找中国答案贡献绵薄力量。
在指标梳理中,我们多次查阅《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0》蓝皮书,尽可能多维度地去分析,思考如何更好地改进现有指标,同时我们也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作为支撑,最后确定省级可持续指数的构成。同时,我们将日常学习中掌握的数据挖掘等知识运用在此次可视化分析报告中,使用SPSS、FineBI、Excel、Python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
在数据可视化过程中,维度与指标、指标与指标之间的逻辑探究比制作图表困难许多。由于处理后的数据存在大量比率类型,如二级指标中的多个GDP占比、计算得出的可持续指数等,直接可视化后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地进行多次尝试,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及行列调整,深挖数据背后逻辑与关联,参考多个数据可视化样例才能寻找到合适的图表呈现方式。同时,我们在数据可视化分析的排版和配色进行了许多样例的研究和学习,希望做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数据可视化报告,通过可读性的重要一关——“美观”。
报告最后得以完整呈现,我们非常感谢指导老师金波老师在数据可视化处理上对我们的帮助,同时感谢“帆软杯”比赛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并学习FineBI这一强大的软件,使我们的思路和方法得以落地实现。
今天,中国的环境科学已发展成为根深叶茂的显学,可持续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等理念已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政策体系,“美丽中国建设”已纳入国家“五位一体”战略目标体系。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当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总体向更加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迈进,但是可持续发展应该被定义为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福祉等方面的协调持续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