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数据要素与数据资产

楼主
学无止境,精益求精

在数字化趋势逐渐增强的当下,数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们有望初步建成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数据资源的配置将会更为高效,流通也会更为顺畅。本期《中国经营者》邀请到了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总经理汤奇峰先生与上海社科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易共同探讨数据交易的前沿话题。

本期看点

  • 数据要素的四个阶段
  • 数据资产估值的底层逻辑
  • 跨境数据流通的挑战与难点
  • 数据资产赋能实体经济

本期嘉宾

汤奇峰,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上海数据交易所2021年11月揭牌成立,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导下组建的准公共服务机构,以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数据资产化进程为使命,承担数据产品登记和数据产品交易等职能

特邀评论员

 李易 上海社科院数字化绿色化  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数据要素的四个阶段

刘晔:当数据作为一种要素,它要进入到市场,同时要进入到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时候,它需要满足哪些前提?
汤奇峰:其实我们国家把数据作为要素来看,大概可以把不同的状态划分成4个阶段,第一步是企业内部有大量的数据,然后在内部进行数据的治理,形成了自己内部的系统化的服务。到了第二步的时候,我可能需要依赖于更多外部的数据来提供,使得我有更好的服务客户的手段和可能性,于是就会产生了大量的外部数据的购买。到了第三个阶段,你会发现企业不仅自己用数据,它可能在行业里面需要输出一些数据,使得供和需是平衡的,当然到了第四个阶段就是它的生产的资料,生产的工具,生产的组成和生产的分配完全崭新的。比如说你可以观察到像我们上海随申行这样的一个公司,其实它生产的数据是完全依赖于传统领域的,像地铁、公交、轮渡,包括停车场的数据,它汇聚这些数据以后,为我们整个市民的出行服务提供一站性的服务,所以你会发现它完全是新的一个组织形态和结构。
目前,上海数据交易所紧扣建设国家数据交易所的定位,体现规范确权、统一登记、集中清算、灵活交付“四个特征”,积极打造高效便捷、合规安全的数据要素流通与交易体系,引领并培育发展“数商”新业态。
刘晔:说到数据资产化,那么数据的确权定价和监管就非常重要,但是我相信一定是工作当中的难点,所以请汤总给我们介绍一下,在这几个核心的方面遇到过一些什么样的挑战?
汤奇峰:确权问题其实受数据要素本身它的天然的特点和它本身的特性是相关的,比如说数据它天生就是有依附性的,我们可能现在不能一揽子去解决在更高层面上的法律的问题,但是从财产的权利上面,我们国家提出来了关于在数据领域的资源的控制的权利,对数据的加工的权利和数据产品的经营的权利,用这种权利来区别区分关于整个在这个方面里面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有法可依的一个部分。紧接着而来的就是对资产的估值。对企业来讲,今年第一季度五六千家上市企业里面,已经有25家企业开始披露它的数据资产的规模,有近15亿的数据资产,我们估计假以时日,中国的企业的数据资产的规模肯定是超过10万亿级的,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本身的一个标的,标的的背后我想衔接的就是非常丰富的相关的金融创新的活动,给实体经济更好的赋能。
李易:我知道有一家我比较熟悉的省的公路集团,它的报表里面就已经有7000多万的这种数据资产的这种体现了,过去我们老是说实体经济它数字化转型投入没有产出,我觉得今天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出口,如果说它的上市公司它资产体现了之后,它的市值增长了,倒过来它有更好的现金流来支撑它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我觉得这个逻辑就非常好了。

数据资产估值的底层逻辑

刘晔:数据要作为一种资产,尤其是要进入到一个交易的体系当中,它的定价其实是需要获得各方参与主体的认可的,所以这个数据作为一种资产,它的定价有什么样的一种底层的逻辑?
汤奇峰:既然它是资产,资产一旦形成一个估值以后,这估值的对象非常重要的使用者就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这个机构里面它认不认你这些估值,是不是可以让我放心地可以把这个资产作为抵押物,我把借款给你,我们做的工作是我们利用大量的场内交易的合约,给你价值做的锚定,因为大量如果是点对点的交易,它并不披露我们企业和企业之间交易的对象估值或者是合同的约定,而在交易市场里面这些工作都是披露的,所以在披露的过程里面自然而然形成一个锚定的价格,所以随着金融活动不断扩大,我觉得当它这个时间的累积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可以更加准确的去反映它的估值的部分,使得经济活动可以有据可依。
刘晔:我也想到比如说像我们在推行ESG的时候,它会逐渐成为一种标准,今后比如说当企业的数据作为一种资产披露时,它是不是也会逐渐有一个跟它的这种市场价值所对应的一些评估的体系?
李易:你看之前我们国家推动双碳推动我们绿色发展的时候,实际上金融体系实际上它是有一个引导的,就叫“绿贷”和“绿债”是吧?我觉得将来随着我们的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我们上海数交所的发展势头,我觉得很有可能将来我们银行体系也会出现像过去的“绿债”一样的,对我们实体经济,对我们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有很大的激励的作用。
汤奇峰:如果我们观察经济活动,这个不是因为我们交易所成立了以后才有这件事情,其实大家可以发现说企业因为它有大量的数据资源的累积,从金融机构来看的话,你会发现金融机构它本身就有服务的潜力,只不过这两件事情错配了。所以我们上海数据交易所就负责把这些工作全部组织在一起。

跨境数据流通的挑战与难点

刘晔:其实这两年还有一个概念叫跨境的数据流通,所以我想了解一下我们的上海数据交易所在跨境的这个数据流通上有一些什么样的尝试和举措?
汤奇峰:跨境数据流动又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和问题,是因为中国经济本身的发展一直是融入全球的发展,大概我们有几个不同的维度,第一个维度的话我们叫数据进口,比如说像大宗商品原来都是我们采购大量的国外的供应商对吧?包括像第一财经你们是财经的频道,很多的关于金融的信息,都需要全球进行采购的,所以数据进口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怎么样扩大供应的渠道,让用户有更大的选择。
第二个我们看到的领域叫数据过境,就是数据的采集和供应都在境外,但是数据主体可能在境内,比如说我举个具体的例子,像我们做很多遥感卫星的公司,随着我们国家的影响力的扩大,很多国家关于遥感卫星的数据是我向中国采购的,卫星是我们的,过顶过的是别的国家的上空,这数据录完以后输出也是这些国家。
还有第三个就非常重要是我们的数据要出境,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叫国际版的业务,我们大概到今年年底,我们会基本上和全球主要的数据供应平台全部对接,让你信息搜寻成本是能够搭起来的,我们现在就开始在一带一路很多的结构里面,我们都服务于境外的。
刘晔:尤其是出海的或者业务出海。
汤奇峰:是的,我们在这里面最重要提倡的一个部分是充分参与国际组织形成多边合作的基础,加快跨境数据的流动。其实你可以看到我们国家有很多的跨境,其实是非常有序在做的。我比如举个例子跟我们每人生活都相关的,我们关于航班的航空器的部分,我们关于我们旅客的客票信息,行李信息、航空器的信息,它是有国际标准,所以国家会批准这些数据就是可以流通的,所以它的流通效率是很高的。中国现在也在发挥自己的话语权,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国际组织形成就某个行业和某个领域里面非常明确的清单,这样的话它的流动是非常有效有序的。
数据资产赋能实体经济
2023年以来,上海数交所数据交易额不断攀升,2023全年数据交易额超11亿元,日益活跃的市场交易生态正在逐步形成。未来,上海数据交易所如何继续打造高标准市场规则、优化高质量数据产品、培育高水平数商企业,以进一步引领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繁荣发展,形成更强大的先进生产力?
刘晔:所以我也进一步的好奇是从这个数据的供需来讲,目前一些什么样的机构和企业对我们的数据的产品会有比较强烈的需求?
汤总:企业使用数据和商业文明的进展是密切相关的,使用方金融机构是一个非常大的大户,我们在我们市场上看到50%至60%的需方是金融机构,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来讲,他给工程上进行贷款,原来都是靠人到现场,比如说个建设的工地,靠人到现场去看,和用数据来判断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金融机构大量利用遥感卫星的数据,你建到什么程度,我自动帮你放款到什么程度,所以你就杜绝了你对我的欺骗。在保险领域里面也是一样的,原来我们因为天气的灾害所造成的洪涝,你的农田被淹了以后,你要等到保险机构来评估过以后你才能自救,因为你放水了就没办法对现场进行一个存档,你没法去评估你的损害,现在你马上可以自救,因为在那一瞬间的话,遥感已经把影像已经提供了,所以你看可以看到这些本身的数据的流动。
刘晔:从供应者从个人主体来说,未来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供方,也都可能是需方。
汤奇峰:我想这个市场就是因为有需求才有供应,使得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最大化,而最大化的好处是我们整个全民的福利是最大化的。
刘晔:其实刚才我们聊了几个,应该说在数据交易领域当中非常前沿的话题,其实这两年还有一个话题大家非常关注,区域化的数据创新中心的建立,所以从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角度,我们跟行业跟区域的合作伙伴在数据创新中心的建立上有哪些合作的模式或者是案例吗?
汤奇峰:我们这个领域里面,地方成立了数据交易中心,基本上每个省都会成立一个政府部门,我们现在观察大概有28个,当然真正在运行的大概有十几个在运行。中国的经济的特色是地方都有自己非常明确的产业链,比如说你到了(浙江)永康,它的五金就是非常发达,对吧?比如说你去了(江苏)扬州那地方,它的制药和造船业非常发达,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形成了地方非常有特色的和强有力的基础,在尊重当地本身的发展和中国本身特色情况下,建立一个互联市场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只要是个互联的市场,大家可以共同发展,做大蛋糕,共同推动数据经济的发展。
刘晔:未来的5至10年,当我们整个的国民经济进入到一个充分数字化的科技化的这样一个时代,您觉得上海数据交易所会在我们的国民经济生活当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汤奇峰:估计假以时日,我们在数据的市场里面会扮演的角色会比较重。不仅在数据供应的领域里面,我们去年一共大概做了11个亿的数据产品的交易,我估计今年我们的交易的规模会超过50个亿,到2025年我们的交易规模会超过100个亿,对我们整个经济活动会产生比较重要的一个影响。我想我们希望能扮演的角色,会使得上海成为全球的数据流通的枢纽城市。
分享扩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