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加速企业 “M型分化”

楼主
学无止境,精益求精
有一家软件公司老板,退掉了办公室,员工从50人减少到20人,所有人居家办公……看起来像极了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公司很健康,净利润同比增长了60%。
而这家公司之所以有这种操作,主要是因为公司去年开始用上了AI、低代码等先进生产力工具,大幅提升了开发效率。老总也因此“大彻大悟”,不再追究虚假繁荣,砍掉了不赚钱的项目,缩减冗余人员,把公司越做越小,让经营越来越健康。现在有这种想法的老板越来越多,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一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企业加速“M型分化”

1、什么是M型分化?

M型分化这一说法,其实是“套用”了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提出的“M型社会”的概念。后者原本是指社会结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型向M型转变。在这种结构中,中产阶层不再是社会的主体,他们无法跃迁至上层,只能滑向社会的底层,和上层人群分占社会的两端。
所谓的企业“M型分化”,表达的也是类似的道理,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占据两端,而中型公司则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因此,这类企业未来面临的选择也非常清楚:要么通过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变成平台;要么“瘦身减负”,成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新个体”。

2、什么是“新个体”?

工程学上有个著名的康威定律“设计系统的架构,受制于产生这些设计的组织的沟通结构。”听上去有点拗口,翻译并引申一下就是,企业通常会设计类似于自身团队的沟通结构和产品架构。再直白点说,产品必然是其(生产者)组织沟通结构的缩影,有什么样的组织(生产者),就有什么样的产品。这一定律经常被用来证明团队组织的变化是合理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的团队、文化和组织结构等,都要做相应的转型。今天,我们已然进入AI时代,什么才是最适配的组织结构?答案也许是“新个体”。
所谓的“新个体”,是指那些拥有稀缺才能、能够满足特定垂直群体需求的个人或小团队。他们通常在某一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新时代、在AI技术的加持下,这些新个体也许越来越容易实现创造力和商业价值上的“以小博大”。
OpenAI创始人奥特曼在和Reddit联合创始人对谈中曾说:“在我和科技行业首席执行官的小群群聊中,我们曾打赌说,今年就会出现一家市值10亿美元的个人公司。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的助力,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现在它正逐步变成现实。”K哥自己就被这样的超级个体“震撼”过。几个月前,我被拉进一个叫做“清北交复规划”群,该群主要是为有志于清北复交这些顶级名校的学生,做长期、全方位规划。认购这样的服务,付费要近百万。而这个团队的全职人员只有三人,年收入却能高达几千万。
还有我们常见的一些心理辅导、减脂训练的团队和机构,也是用极小的规模,通过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中获取丰厚回报。“新个体”模式,才刚刚开始,后面我们也许会看到更多“单人独角兽”,或盈利超过上市公司的小团队。

3、为什么“新个体”崛起?

1)低增长、微利时代,企业对降本增效的渴求
先说一个现象,目前但凡谈商业聊创业,为啥言必称“供应链”?所谓供应链无非是指货源或者组成商品服务的一些核心要素。这三个字之所以成为高频热词,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当前低增长、微利时代下,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和生存焦虑。但靠死控供应链获取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毕竟是有限度的,当大家都靠“压榨”供应链生存时,是不是又成了零和博弈?因此,企业想更深入的降本增效,必须向自身的组织结构“开刀”,灵活、专业、高效,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新个体模式”,恰恰符合社会的需求,也正是企业渴望实现的效果。
2)年轻人对“职业自由”的渴望
都说现在的年轻人想整顿职场,错!他们才没兴趣“整顿”别人,他们只是不想被别人过多的束缚和干预。很显然,在AI时代成为超级个体,更适合他们。随着AI技术的不断赋能,远程办公、高效协同具备了更好的现实基础,图文、影音、编码、几乎我们能想象到的任何领域,AI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助理或帮手,更为广大年轻人化身数字游民,创造了有利条件。
3)新生产力出现:借助AI,一个人就是一支团队
在传统的工作环境中,一个项目或任务,往往需要多个人协作完成,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但在AI的帮助下,一个人就能够完成原本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举个例子,一个内容创作者,可以使用AI工具来进行市场研究、生成内容创意、编辑和校对文章;一个独立软件开发者,可以利用AI代码助手来提高编码效率,AI测试工具来进行软件测试,以及AI市场分析工具来制定营销策略。
AI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生产力,它弱化(甚至忽略)了传统生产力所必备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关键要素,以智能化生产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创业门槛,让“新个体”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或服务。

AI时代,颠覆企业组织模式

在AI时代,企业组织模式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一些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理论在智能技术的冲击下变得支离破碎、力不从心。另一方面,AI的介入,又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传统Bug和“死局”,提供了新的破解思路,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1、破解组织“帕金森定律”难题

1)什么是“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组织结构越庞大,其效率往往越低下。员工数量的增加并不总是带来生产力的提升,反而可能导致决策迟缓和资源浪费。更糟糕的是,不称职的领导往往会招聘比自己能力更低的员工,以保护自己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低效率的恶性循环。帕金森定律又被称为大公司病,虽然被很多企业家、管理者诟病,但却成了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治愈的“顽疾”。
2)AI Agent,帮助企业挤水分;
当历史走进AI时代,机构臃肿,职责不清晰,沟通不畅,多头管理的“企业帕金森”有了新的解决方案——AI Agent。AI Agent不会摸鱼、不会低效、没有层级。它们能够以极高的效率执行任务,而且能够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无需休息,不会请假,也不受情绪波动的影响。AI Agent的出现,利用技术的力量,帮助企业挤掉组织中的水分,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活力,有助于企业实现更加健康地发展和运营。

2、“彼得原理”失效

1)什么是“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的核心观点是:在层级组织中,员工总是会被晋升到他们能力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从而导致组织效率的下降。这种现象在传统组织中极其普遍,但在AI时代,这一原理正逐渐失效。
2)AI实现认知平权、技术平权
在以前,由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因素的不同,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的认知差异。但随着AI技术的发展,许多复杂的认知能力正逐步被AI所取代或辅助,为每个人提供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新途径,比如,普通人可以通过智能语音助手就能获得语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从某个角度看,AI的发展客观上起到了认知平权的效果。让每个人都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质量的知识和服务,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拥有参与更公平竞争的可能。
过去,掌握某些专业技能需要长期的学习和训练,这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技能差距悬殊。但现在,AI也在快速弥平这种差距,大幅降低了很多行业的技能门槛。比如,一个中学生完全可以利用AI绘画工具,创作出专业水准的插画作品。没念过计算机专业的人,也能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这种"技术平权",使得每个人都能不受先天条件的限制,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才华。

AI时代,如何破局?

1、清零思维,拥抱AI

在AI的浪潮中,思维固化是最大的敌人。许多企业领导者,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对AI缺乏了解,甚至存在抵触情绪。这会让他们失去向AI借力的机会,甚至会因此错失宝贵的发展机遇。
相反,企业家要有清零思维,要积极主动地接纳和拥抱AI技术。大家必须认识到,AI不是可有可无、哗众取宠的“奇技淫巧”,而是当今世界的重要驱动力,要学会利用AI,提高工作中的AI含量,让新技术为企业赋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与时俱进,拥有更大的发展优势。

2、刷新战略,AI为先

进入AI时代,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必须要考虑AI因素,甚至要围绕AI、以A为先制定战略。
过去,企业的战略制定,往往是以传统的业务模式和市场环境为出发点,但在今天,企业家必须把AI技术的应用和影响,作为制定战略的首要因素。K哥曾听一位金融行业的大佬提到,他们在制定未来5年的战略规划时,重点评估的就是AI在未来的客户服务、风险管控、决策支持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和革新,并以此为基础来重塑整个业务流程和经营模式。金融行业可是最保守的行业,他们都在为AI未雨绸缪了,其他行业呢?
企业家们还要明白,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在制定战略时,不能局限于短期的业绩指标,而是要以更长远的视野来规划。这也就意味着公司要在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布局,要有足够的信念和定力,才会迎来最终的收获和回报。

3、躬身入局,引领模式创新;

1)支持现有业务叠加AI
企业家要“下沉”到公司业务流程和价值链当中,找到可以应用AI进行技术改进和优化的环节,通过叠加AI技术,让企业降本增效创新。
2)要关注跨界创新
这意味着企业家要有突破传统行业边界、寻找与AI技术结合的意识和前瞻性,通过AI技术与既有行业的跨界创新,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空间。
3)鼓励企业发掘更多应用场景
AI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管理决策,还可以用于开发更多的业务场景和全新的商业价值。企业家需要鼓励技术专家与业务团队合作,共同探索和发掘AI技术的潜在应用场景,并通过实验和试错,不断迭代和改进。
未来已来,AI大模型改变的是世界,也是未来;造成分化的不只是企业,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个人喜好与否,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从现在开始布局,拥抱变化,让自己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向上跃迁,而不是向下沉沦。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
分享扩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