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摘自《企业指标体系白皮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即可下载高清图册!
企业在初步搭建完指标体系后,通常就会面临指标管理混乱的现状,例如:
-
同名不同径,同径不同名。
-
口径不清晰,口径有错误。
-
命名难理解,计算不易懂。
-
来源不清晰,同部不同径。
这些都会导致沟通很难在一个频道上,效率低下,最终出现数据偏差,影响业务判断和开展,导致沟通成本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企业在定义指标时,就要有统一的规范,指标命名要规范,指标逻辑要留存。因此,本章我们就将围绕企业如何管理指标展开。
若对建立指标体系和拆解指标不了解的小伙伴,可以阅读以下两篇文章!
终于有人把指标体系搭建方法说透了(附制造指标体系参考图)
终于有人把如何拆解指标讲清楚了!(附八张零售指标体系参考图
-
限定词:用来对指标进行限定约束。比如:当天、本周、当月、平均、累计。
-
业务主题:用来描述业务在哪个过程阶段。比如:打开页面、下单、点击支付、支付成功、支付失败。
-
指标名称:是指标要统计的对象实体名称。比如:统计订单还是用户。
-
量化词:是对一物理量的测定,通常以数字单位来表示。比如:金额、份额、次数、率。
举个例子:当天(限定词)首次下单并完成支付(业务主题)新用户的销售额(指标名称)次数(量化词)。
通过上述指标命名四要素,我们已经对指标命名进行规范,但是这还不够,因为公司部门很多,指标的开发也都需要成本,且会发现很多指标其实是可以共用的,那如何让整个公司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标准化数据体系呢?建立指标字典,是搭建数据平台的基础。
指标字典,简单地说,其实就是把公司常用的一些指标,通过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整理,明确指标的口径、维度、指标取数逻辑等信息,形成公司内各个业务部门均统一认同的标准化数据体系。
就像字典一样,对哪个指标有疑问,就去指标字典中查一查,对齐口径。
好的指标字典可以降低沟通成本,提升沟通效率;打破信息隔阂,减少公司重复性建设;是公司数据化建设的基础、数据平台搭建的基础。
指标字典如何建立?
指标字典由指标构成,指标由维度、汇总方式、量度三要素构成。比如“订单总金额”,“订单”表明维度的限定,
“总”表明汇总方式是求和,“金额”可以表明度量单位是货币单位。
-
指标归类:指标要有分类,方便查找,一般按照业务方向分
-
指标名称:指标的名称,定义要规范,可参考:指标命名四要素
-
计算方法:指标如何计算的,其汇总方式和度量
-
可用维度:使用该指标时可以用的维度,例如时间、年龄、性别等。维度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有时候汇总方式和度量是确定的,但维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定,所以可以将其拆分开。
-
指标映射:这个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什么业务情况,应用场景是什么
例如「iPhone近30天订单数」指标,将其归到指标字典:
-
规范维度和量度命名,命名规则要尽量做到明确、通用、易懂;
-
对确认维度或量度,统一计算口径,避免歧义;
-
涵盖尽可能多的关注的核心维度和量度,以此为基础推动数据建设,确保指标字典里覆盖的维度都可区分,指标都可统计;
-
基于指标字典,将核心维度和量度注入元数据中心,接入指标提取工具,后续实现不需要写sql即可完成自助查询及分析需求。
指标字典难点在于落地,如果编了一份字典,束之高阁,和没有也没有区别。
所以,在推进行之有效的企业指标字典时要注意以下3点:
符合业务应用才是最根本的出发点。比如公司业务都是围绕成交来的,那指标字典的重点也应该是交易相关,业务关心的是服务体验,那指标字典的重点就是服务体验。
很多时候,难以推进统一指标字典的原因,在于不同业务都想用对自己有利的计算指标,这就需要平衡和一些自上而下的推动。各个业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才能争取达成公司内共识。
指标字典上线后,要做好培训,让公司整体都用一套标准,有反馈问题及时订正优化。同时,因为不断有新的指标、新的需求产生,所以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好更新维护。
本白皮书通过指标体系搭建方法论,手把手指导企业如何从经营战略出发,分解关键业务动作,形成公司级指标体系,在对标行业业务经验,最终形成指标字典,指导数据报表和分析。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即可下载完整PDF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