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务背景与需求痛点
业务背景:
本报告针对某制造企业的生产线进行8月4日生产数据分析。该企业专注于精密零部件的生产,对生产效率和质量有严格要求。日常管理中,需要实时监控生产线的运行状态,确保生产计划按时完成,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需求痛点:
- 生产计划执行情况不明晰: 需要准确掌握每日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包括计划产量、实际产量及完成率。
- 订单进度难以追踪: 多个订单同时进行,需实时了解每个订单的排产数、已生产数及完成进度。
- 生产效率分析不足: 需要评估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如单小时产出、劳产率等指标,以便优化生产资源配置。
- 人员出勤与工作量匹配度低: 需要合理安排人员出勤,确保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2. 数据来源
企业数据(脱敏处理):
- 生产记录表: 包含订单编号、计划产量、实际产量、生产时间等字段。
- 员工考勤表: 包含线别、实际出勤人数等字段。
- 生产线信息表: 包含生产线编号、工作时长、单小时产出等字段。
参考数据:
- 参考了公司内部的生产管理标准和KPI考核指标,如计划完成率、订单完成进度、单小时产出等。
3. 分析思路
拿到数据后的思考过程:
围绕“如何全面评估8月4日的生产表现”这一核心问题,拆解分析方向如下:
-
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 计划完成率: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的比值。
- 生产数与排产数对比:验证生产任务是否按计划执行。
-
订单完成进度:
- 每个订单的排产数、已生产数及完成进度。
- 识别是否存在延期或未完成的订单。
-
生产效率分析:
- 单小时产出:评估生产线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出能力。
- 劳产率:分析人均生产效率,判断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性。
-
人员出勤情况:
- 总出勤人数:当日实际出勤的员工数量。
- 工作时长:生产线实际运行时间,用于计算单小时产出。
具体分析主题:
- 计划完成率:反映整体生产计划的执行效果。
- 订单完成进度:细化到每个订单的生产状态。
- 平均单小时产出:衡量生产线的即时效率。
- 劳产率:评估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4. 数据处理
在FineBI中使用自助数据集进行以下关键处理:
-
数据合并:
- 将生产记录表、员工考勤表和生产线信息表进行关联,构建综合分析数据集。
-
字段计算:
- 计划完成率:
实际产量 / 计划产量 * 100%
- 完成进度:
已生产数 / 排产数 * 100%
- 单小时产出:
总产量 / 工作时长
- 劳产率:
总产量 / (总出勤人数 * 工作时长)
-
异常值处理:
- 检查并修正数据中的异常值,如负数产量、超长工作时长等。
-
分组与汇总:
- 按订单编号对生产数据进行分组,计算每个订单的排产数、已生产数及完成进度。
- 按生产线别汇总总产量、工作时长等指标。
5. 可视化报告
(1)数据含义表达与图表排版布局
看板设计逻辑: 采用“概览 → 详细 → 分析”的三层结构,便于用户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并深入探究细节。
组件设计与颜色设置:
组件 |
业务含义 |
图表类型 |
颜色设置 |
设计意图 |
计划完成率 |
整体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 |
指标卡 |
绿色(达标)、红色(未达标) |
直观展示目标达成情况 |
排产数与生产数 |
订单的计划与实际产量对比 |
数字卡片 |
蓝色 |
清晰对比计划与实际 |
工作时长与单小时产出 |
生产线的运行时间和效率 |
数字卡片 |
白色 |
突出核心运营指标 |
总出勤人数与劳产率 |
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 |
数字卡片 |
白色 |
评估人员效率 |
订单完成进度 |
各订单的生产状态 |
柱状图+折线图 |
蓝色(排产数)、浅蓝(已生产数)、绿色(完成进度) |
细化展示每个订单的进展 |
平均单小时产出 |
不同生产线的效率对比 |
柱状图 |
紫色、橙色 |
对比分析各生产线表现 |
交互设计:
- 筛选器:提供“选取生产线别”筛选器,支持用户按需查看特定生产线的数据。
- 联动分析:点击订单完成进度图中的任意柱状图,可联动显示该订单的详细生产记录。
(2)分析结论与业务价值
主要结论:
-
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 计划完成率为100.00%,表明当日生产任务全部按时完成,无延期现象。
- 排产数与生产数均为4,331,计划与实际高度一致,生产控制精准。
-
订单完成进度:
- 所有订单的完成进度均为100%,无未完成订单。
- 订单2003142879 和 订单2003143720 的产量较高(分别为1,587和1,029),可能是当日的重点生产任务。
-
生产效率分析:
- 单小时产出为393.73,表示生产线每小时平均产出393.73个产品,效率较高。
- 劳产率为9.16,即每人每小时平均产出9.16个产品,显示出良好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
人员出勤情况:
- 总出勤人数为43人,结合工作时长11小时,可以合理推算生产线的人力配置情况。
带来的业务价值:
维度 |
成果 |
发现问题 |
本次分析未发现明显问题,所有指标均达标,但需持续监控以保持稳定生产。 |
提升效率 |
通过FineBI可视化看板,生产管理人员可在几分钟内掌握当日生产全貌,相比传统报表节省大量统计时间。 |
影响决策 |
数据显示生产线效率较高,未来可考虑适当增加产能或优化排产策略,进一步提升整体产出。 |
6. 学习总结
(1)学习经历
- 熬夜学习: 在制作这份报告的过程中,为了完善每一个细节,我多次加班到深夜,反复调试图表样式和数据链接。
- 结交新朋友: 在学习班的群里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一起讨论如何优化看板设计,互相分享学习资源。
- 感谢的人: 特别感谢助教唐老师,他们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问题,帮助我克服了多个技术难点。
- 有趣的事儿: 在调整颜色方案时,我进行了多次“色彩大战”,最终选出了最符合业务场景的配色方案。
(2)个人成长
-
掌握的技能和方法:
- 熟练使用FineBI进行数据连接、清洗、建模和可视化。
- 掌握了多种图表类型的使用场景和设计技巧。
- 学会了如何根据业务需求设计合理的分析框架。
-
最印象深刻的内容: 是老师讲的那句:“数据可视化不仅是展示数据,更是讲述故事。” 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看板应该能够清晰传达业务逻辑,引导观众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
-
学习初衷实现程度: 初衷是“能够独立完成一份专业的生产分析报告”,现在不仅完成了,而且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好评,目标已实现100%!
-
是否有信心拿下FCP考试: 非常有信心! 经过这次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已经掌握了FineBI的核心功能和常用分析方法,相信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个人的心得体会:坚持的意义 这次作业让我深刻体会到:坚持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在遇到困难时,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分析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收获成长和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