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上传宽度大于 1200px,高度大于 164px 的封面图片
    调整图片尺寸与位置
    滚轮可以放大缩小图片尺寸,按住图片拖动可调整位置,多余的会自动被裁剪掉
取消
相识不若未相逢(uid:230964)
走走停停,看遍一路风景 职业资格认证:尚未取得认证
【2024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大数据平台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臂助
企业简介 紫金智信(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21年7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认证企业,紫金矿业集团全资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IT基础架构及运维服务、集团智慧运营、有色矿山及冶炼智能生产、信息安全等。2021年10月,参与设立并控股紫金智控(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0月,参股福建金岳慧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为有色行业提供集团智慧运营和智慧管控信息化解决方案及项目实施,矿山及冶炼企业生产信息化解决方案及系统建设,信息基础架构设计和实施、系统运维保障,智慧园区建设等服务。 1 业务需求/挑战 全球业务运营决策支持系统 全球业务运营决策支持系统业务需求/挑战: 1. 数据整合 挑战:存在来自不同矿山冶炼业务板块和系统的数据,数据结构和格式存在差异,这样使得数据整合和一致性有挑战。 常见系统列表: 生产管理系统: 负责实时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包括设备状态、生产计划、生产工艺等。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 主要用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 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 主要用于管理和优化库存、仓库操作、货物追踪等。 供应链管理系统(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负责管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物流、供应商管理等。 设备管理系统(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EAM): 负责设备维护、维修记录、运行监控等。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MS): 用于管理实验室样品、分析结果、数据存储等。 地质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管理矿山地质数据、3D建模、矿产资源评估等。 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系统(Environment, Health & Safety,EHS): 管理环保、安全健康的相关数据,如排放监测、事故记录等。 2面临的挑战 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不同系统的数据格式、数据质量可能不一致,这会导致数据整合过程复杂且容易出错。 技术兼容性: 不同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技术架构、数据存储格式、接口标准等,造成系统之间难以直接互通。 数据安全和隐私: 数据整合过程中需要确保企业敏感数据和个人隐私的安全性,不同系统对数据访问权限的管理可能不同。 实时性要求: 一些业务场景需要实时的数据同步和更新,但在整合不同系统的数据时可能会遇到延迟和时效性的问题。 管理和协调成本: 数据整合需要跨部门、跨系统的协调,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进行系统配置、测试、故障排查等。 需求: 需要创建一个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集成机制,以从不同来源中提取标准化的数据。 3. 数据质量 挑战: 来自不同矿山冶炼板块的数据可能存在错误、不一致、缺失或更新不及时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需求: 建立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包括规则定义、检测、修复和监控等。 4. 权限管理与数据安全 挑战: 不同板块的数据可能具有不同的敏感性,通常只有在特定权限下才能查看。 需求: 实现精细化的数据权限管理,以确保数据安全和合规。 5. 复杂的数据分析 挑战: 需要提供比传统报表更复杂的数据分析和交互能力,如高级的探索性分析和关联分析。 需求: 提供多维度的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和推荐机制,帮助用户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2 解决方案 构建一个完善的集团综合驾驶舱和各权属企业驾驶舱,可以使得企业高层和各功能部门快速、准确地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以下是关于这个驾驶舱的解决方案的关键元素和步骤: 构建驾驶舱的步骤: 一、概述 集团驾驶舱是一个集成数据分析、可视化和管理操作的平台,用于展示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s),帮助企业高层实时监控业务运营状况。 二、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来源: 内部系统(ERP、CRM、SCM等)、外部系统(社交媒体、市场调研数据等)。工具: 数据集成工具(如Apache NiFi,Talend),API接口,实时数据流(Kafka)。数据仓库: 使用数据仓库(如Snowflake、Amazon Redshift、Google BigQuery)存储历史数据。数据湖: 使用数据湖(如Apache Hadoop, Amazon S3)存储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数据清洗与转换:ETL流程: 提取、清理、转换和加载数据到数据仓库中。工具: ETL工具(如Informatica,Talend,Apache Nifi),数据清洗工具(如Trifacta)。维度建模: 根据商业需求建立星型或雪花模型。插件: 使用建模工具(如PowerDesigner,ERwin)。数据校验与监控:数据质量: 实施数据质量管理,采用数据校验规则和监控系统(如Great Expectations)。 三、技术架构 数据层:数据源:ERP,CRM,外部数据API。数据湖和数据仓库:Hadoop/S3 + Snowflake/Redshift。处理层:批处理:Apache Spark,对大数据进行批处理分析。流处理:Apache Kafka/Storm,用于实时数据流处理。应用层:数据建模:星型/雪花模型。 数据服务:利用API服务,使得数据能够以服务的形式供应用程序调用。展示层: BI工具:Tableau,Power BI,用于数据可视化和报告。自定义仪表板:基于Web技术开发(D3.js, Highcharts,React等)。 面临的挑战 1. 业务与管理挑战 实时数据获取和监控:涉及多个业务板块的数据实时获取及统一呈现。 数据集成与一致性:由于各部门指标和数据来源不同,对数据的一致性和集成存在较高要求。 数据可视化和使用便捷性:通过直观的图表和趋势展示数据,让管理层能快速了解集团和各部门的整体运营情况。 信息安全与权限管理:根据不同角色进行数据的权限管理。 2. 需求分析 主要洞察点:明确集团级驾驶舱和各业务板块的核心指标和洞察点。 KPI指标确定:明确各业务板块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对不同层级的决策者展示不同的指标和内容。 数据更新周期:根据各部门的业务需求确定数据刷新频率,如实时、每日、每周。 3. 数据平台设计 数据集成与仓库:构建一个统一的数据仓库平台,集成来自各业务领域的数据。 数据质量管理:设定数据清洗和一致性管理规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模型设计:为不同部门设计对应的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 数据与应用集成:做好数据中心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实现数据实时获取。 4. 系统架构和技术选择 数据管道和ETL工具:选择可靠的ETL工具,实现数据从原始系统到数据仓库的传输过程。 可视化工具:选择合适的数据可视化工具,使数据呈现直观清晰Power BI等。 数据查询优化:利用OLAP(在线分析处理)技术对于大型数据进行优化查询与分析。 5. 权限管理与安全 数据权限:按业务和角色划分数据访问权限。 网络安全:实施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措施,确保敏感信息的保密性。 日志与审计:记录用户操作日志,保留数据修改和查看的历史记录。 6. 系统实施与调整 试点阶段:从部分业务板块着手,获取反馈再逐步推广至全集团。 用户培训:对不同角色的用户进行系统使用培训,使他们了解如何用数据支持业务决策。 反馈与迭代:根据用户反馈,不断对驾驶舱进行改进和优化。 7. 成果复盘与议题 复盘分析:识别驾驶舱系统的成效,检视数据可视化、决策支持和效率提升方面的成果。 3 典型应用场景 3.1 场景一: 构建矿山生产数据管理系统 (1)发现问题: 1.矿山生产过程涉及开采、运输、加工和存储等多个环节。生产过程中产生混乱和误差:开采计划与实际开采进度不一致,导致生产过程出现混乱。运输计划与矿石运送实际状况不匹配,可能由于天气、设备故障等不可预见因素造成。2.实时监控与分析:希望通过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和监控关键生产指标,如采矿量、运输效率和加工质量等。通过实时数据分析,管理者可以及时作出决策,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2)解决方式: 构建矿山生产数据管理系统 1.低代码快速配置数据管理系统,低成本实现班组级数据、生产辅助系统数据集成; 2.丰富的数据分析方式,提供表单、自助分析、智能预测等多种手段; 表单 类型:矿产资源勘探表单 场景:矿区资源勘探 功能: 地质勘探数据收集: 调查人员在现场通过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使用表单记录矿区样品位置、地质情况等信息。 自动汇总分析: 表单数据实时上传到后台系统,系统自动汇总分析勘探数据,生成资源分布图。 自助分析 类型:BI工具 场景:生产数据分析 功能: 数据导入: 操作人员将矿产开采数据和生产线工作数据导入BI工具。 生产效率分析: 通过拖拽组件,自行创建生产效率分析图表,如矿石开采量、设备利用率等。 报表生成: 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生产报表,实时查看生产状况并进行优化决策。 智能预测 类型:AI预测工具 场景:设备维护预测 功能: 数据输入: 将设备运行数据、维护记录等输入智能预测工具。 故障预测: 工具通过分析历史运行数据和维护记录,预测设备的故障时间和可能的故障类型。 维护计划: 根据预测结果,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场景价值 1. 自动化监测设备状态,实施基于数据的维护和保养,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2. 对采集到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为未来的生产规划提供依据。 3.2 场景二: 【集团多个部门】集团经营决策系统 (1)发现问题: 数据孤岛:不同部门可能使用不同系统和数据格式,因此很难将数据进行统一、规范和整合。 数据质量:数据通常存在不完整、不准确或不一致的问题,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清洗和整理,以确保用于决策的数据准确可靠。 跨部门协作的挑战:各部门的利益和目标可能不同,数据共享和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协作困难。 (2)解决方式: 通过数字技术助力紫金矿业集团产业转型升级,以大数据平台为核心整合紫金矿业集团各信息系统,构建集团“一张网、一朵云、一个平台”的一体化经营管控体系,有力地支撑紫金矿业集团的高效运营、高质量发展 (3)场景价值: 集团经营决策系统能整合内部各部门数据为领导层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整体业务视图,以指导公司的战略决策。 实时决策能力:系统可以通过大量的自动化和实时数据更新,让管理层迅速了解公司运营中的问题或机会,以更快速地做出决策。 提高运营效率:通过整合各部门的系统和资源,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各环节的效率,使集团的管理运作更加灵活、敏捷。 风险监控:结合系统化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功能,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帮助企业做好预防措施。 事故规律挖掘: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历史事故的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 网络舆情监控:监控网络上的舆情,及时发现可能对企业声誉产生影响的负面信息。 综合管理展现:将预测数据进行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4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数据标准化:整合不同系统的数据的基础措施。数据标准化确保了所有数据源都遵循一致的数据格式和结构,减少了数据清洗和转换的难度。 数据集成机制: 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效的数据集成机制,能够从不同系统和源头中提取数据。 主数据管理(MDM): 在矿山冶炼运营中,建立主数据管理系统,保持核心实体(如设备、资源、库存以及运营地点)的信息一致性。这将确保不同部门和单位看到的数据都是一致的。 数据质量管理: 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将数据清洗、验证和更新的过程自动化。应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数据监控、异常检测以及元数据管理。 未来展望: 高级数据分析工具: 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例如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发掘从整合数据中得出的见解,为战略规划提供支持。 实时分析与数据流工具: 引入实时分析平台和工具,确保实时决策获取最新且高质量的数据支持。流数据处理将使得系统能够实时分析运营数据,在发现运营问题时即时提供见解。 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 建立统一的API或数据访问接口,方便用户从任何业务部门提取数据。这降低了数据检索和查询的复杂性。 云存储与计算: 利用云技术,来为数据存储和计算提供更具弹性和灵活性的解决方案。云服务可以轻松扩展数据存储空间,并容纳更复杂的计算需求。 预测与模拟: 运用预测分析方法,将数据整合过程中的分析成果运用到预测模型,帮助企业预见运营风险与商业机会,并进行模拟决策。
【2024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提升三端数字化管理,促进二次高质量创业
企业简介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881),是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 经过多年发展,亚泰集团现已形成以建材集团、地产集团、医药集团和金融投资、电子商务、商业运营为核心的经营发展格局,是东北证券第一大股东、吉林银行核心股东。连续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013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殊荣。   亚泰集团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全口径年缴纳税费12.5亿元,累计缴纳税费201亿元,累计社会贡献值668亿元,扶贫、助残、救灾等捐款捐物近2亿元,多次荣获“吉林慈善奖”,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推进“聚焦产业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化,强化“平台共享、品牌共创、市场共赢”的核心竞争力,将亚泰集团建设成“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管理智能、模式先进、创新引领”的大型投资控股集团,用智慧和力量,开创亚泰集团新时代,打造亚泰百年基业! 1 业务需求/挑战 目前集团公司、产业集团、企业相续建设了OA系统、财务、人力、合同、招采、企业ERP等多业务线管理系统,支撑业务运转,但同时,由于系统数据散落在各个业务系统中,且各业务系统之间存在“数据孤岛”,使得系统间取数复杂、指标计算困难,部分线下数据需要层层汇总上报,信息汇总慢等问题,具体有如下问题: 1、数字化管理体系亟需完善 集团公司业态多元化,各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在积累了大量经营和生产数据的同时,缺少对“三级”“三资”“三端”数据标准的统一和制度的管理,相对导致了企业数据汇总和整合难度较大,不能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整体数据资产的价值作用。 2、数据集中程度尚待提高 集团公司、产业集团、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数据主要存储在各自企业的ERP、销售等业务系统中,各专业部门间存在信息壁垒,经常出现跨部门反复沟通要数据的情况,无法快速准确的获取信息,数据共享和融合应用不充分、数据分散且采集不够精确、标准不统一、数据重复填报,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未能集中发挥集团公司数据资源价值。 3、管理决策支撑系统有待建设 经营数据无法及时获取,且多方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人为处理等因素,导致数据存在滞后或失真的情况。未能有效利用业务数据实现统筹分析,导致数据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分析视角不够多维、分析方式不够灵活、缺少模块化、魔方化的数据分析模型,分析结果的展示不够直观突出,无法对集团公司数字资产进行全过程、深层次的分析和决策支撑,未能更好的为集团各级人员提供科学、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 2 解决方案 在联合项目组框架下,帆软公司和亚泰集团分别成立对应的项目工作组团队,由专人负责项目的推动工作,按要求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完成项目的推进落实。 一、实现集团公司数据资产管理 通过数据仓库的建设,统一数据标准,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数据资产化管理。以数据仓库为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和基础,全面整合集团公司、产业集团、企业各体系业务数据(集团NC平台、企业ERP、日报系统等),开发综合大数据后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通过对数据标准的统一和治理,逐步实现数据的标准化、标签化、集中化,保证数据的统一、准确、可用和智能,为数据分析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支撑。 采集:逐步完善运营分析数据的原始积累。通过已有的财务NC系统、ERP系统、OA系统、销售合同管理系统、招采平台、人力资源系统记录日常财务、经营数据,针对市场等外部数据可通过数据报表表单等功能进一步进行补录采集。健全业务系统,完善基础数据输入。 存储:建设数据仓库,基于上层应用分析所需指标数据,使用FineDatalink工具实时从各业务系统、数据补录区完成数据汇聚、基于维度建模的原则,分层建设数据仓库,通过数据调度工具完成基础数据抽取、清洗、转换,实现对高质量有价值数据的统一存储。 应用:数据分析辅助业务决策。基于集团公司管理分析需求,使用Finereport软件对数据仓库中的结果进行分析应用与可视化的展示,按主题分模块设计“三级”(集团公司、产业集团、企业)BI分析画像,支撑各层级对数据使用的要求,同时满足多种使用终端覆盖,为查看数据提供便捷性。通过对数据的关联分析、溯源分析等应用找到业务差距点。 二、建设集团公司、产业集团、企业的三级数字化分析系统 以集团公司、产业集团、企业三个运营中心为载体,以企业业务系统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三级”管理数字化分析系统,即相互独立又有联系,各层级以“三资”优化为核心,“三端”管控为重点,集团层面做整体战略管控,高度概括五大产业集团经营情况;产业集团做战术运营,关注产业集团“三端”核心管控重点;企业做战法执行,重点关注企业“三端”经营管理。通过数据支撑管理决策,做到层层有决策、有跟踪、有落实。 数据指标分析自上而下(集团公司总体指标—产业集团分解指标—企业指标执行);数据整合自下而上(企业生成经营生产数据—产业集团数据汇总—集团公司数据整合) 1、集团公司运营指挥中心数字化分析系统 集团公司运营指挥中心数字化分析系统主要围绕“1+3+5+X”个分析类主题和“2”个展示类主题展开。 “1+3+5+X”,“1”代表集团首页,总览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三项费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八项核心指标,关注集团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建设。 “3”代表三个分析专项,包含经营分析专项、资金分析专项、财务分析专项,其中经营分析专项(运营管理部)主要围绕三端(采购端、经营管理端、营销端)展开,财务分析专项(财务资产部)围绕三资(资产、资源、资本)、三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展开,资金分析专项主要围绕现金流量、融资情况、应收应付等资金方面的重点展开。 “5”代表五个核心专业化管理,覆盖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X”代表有多个分析画像的支撑页面。 “2”个展示类主题,涵盖数字化年报、规划体系展开,重点展示集团公司从上市到目前的历年年报数据的历史趋势和规划发展。 2、产业集团运营指挥中心数字化分析系统 主要围绕1+7+X 个分析主题展开,“1”代表产业集团首页,重点关注“三端”核心指标,实现集团到产业集团三端管理的贯穿;“7”个核心指标:围绕营收收入、净利润、三项费用、产量、销量、价格(计划价格、实际销售价格)、库存展开。同时设计“X”个子页面进行支撑,重点关注内部企业对标,识别本领域、本区域内竞争压力,洞察行业发展趋势。 3、企业运营指挥中心数字化分析系统 围绕1+7+X个分析主题展开,“1”代表企业个性化首页,重点关注“三端”核心指标,实现产业集团到企业三端管理的贯穿;“7”个核心指标:围绕营收收入、净利润、三项费用、产量、销量、价格、库存展开。同时设计“X”个子页面进行支撑,重点关注企业内部管理,核心目标达成,自身差距分析。 3 典型应用场景 3.1 场景一:企业日指标总览 痛点:各企业总经理每日关注上一日企业运行数据,需要各个部门在上班后,统计上一日的数据,然后汇总到运营部,运营部整理后,再呈现给总经理。整个过程耗时耗力,导致总经理不能及时根据数据对工作进行调整。 解决方案: 开发企业日重点指标总览看板:根据各企业的业态不同,总经理关注重点也不一样,定制化开发各企业日重点指标总览看板,实现企业总经理可以通过一个看板,了解全企业的重点指标数据。 水泥企业 商砼企业 成效:企业经营数据的透明可视化,总经理可以通过一个看板查看企业的重点指标数据,同时减少企业各部门的数据统计时间,由原来各部门统计1-2小时才能呈现给总经理,现在每天自动生成实现对生产排产瓶颈因素的分析和预测。 3.2 场景二:价格体系-测算工具 痛点: 企业各个产品成本影响因素较多,从采购端原材料大概有30-50项,管理端生产成本因素大概有10-20项,营销端外部因素大概10项左右。当企业采购原材料价格波动时,对产品成本影响多少,利润影响多少,需要经过长时间复杂计算才能计算出来。不能及时提供采购决策依据。企业在测算各产品成本时,需要经过长时间大量计算才能计算出产品成本,不能及时为销售定价提供决策依据。 解决方案: 开发价格体系测算工具:从采购端、管理端、营销端等三端所有成本因素入手,采购、成本、营业收入、净利润联动,任一因素变动,自动计算产品单位成本、净利润。 成效:采购招标时,可以通过测算工具快速计算原材料价格变动对产品成本、净利润的影响,为采购提供决策依据。产品销售定价时,可以快速计算产品当前成本,为销销售定价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减少企业各部门的数据统计时间,由原来各部门统计1-2天才能计算出产品成本,现在可以随时查看产品成本。 3.3 场景三:企业产品净利润测算 痛点: 每个企业有1-10种产品大类,每个产品大类下有10-30种产品,财务在测算每旬、每月产品利润时,需要将各种费用分摊到产品大上类上,然后再分摊到产品上,才能计算出产品利润,当某个费用产生变动后,还要重新计算,整个运算时间耗时较长,同时还要根据运算表格写出各项费用的增减情况,对净利润的影响情况,致企业运营分析经营延后。还存在产业集团所属企业费用分摊公式不一致,导致产业集团所属企业之间的横向对比维度不一致的问题。 解决方案: 开发净利润测算看板:产业集团所属企业统一需要分摊的费用及公式,每旬、每月费用产生后,自动按照设定好的公式,将费用分摊到产品上,从而快速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净利润。产品按照单位净利额排序。 同时根据相关数据自动生成文字分析内容。 成效:在制定相关的计划后,通过本看板,可以根据制定的计划,计算出每个产品的计划净利润,方便企业在审核计划时,可以快速判断相关计划制定的是否合理,为企业审定计提供决策依据。在每旬、月,相关费用生成后,自动计算每个产品旬、月实际净利润,费用实际与计划的差异情况,对净利润的影响情况。并自动生成文字分析内容。同时减少企业各部门的数据统计时间,由原来各部门统计1-2天才能计算出产品净利润,现在可以随时查看产品净利润及相关的分析。 3.4 场景四:产业集团所属企业水泥主要配料消耗、采购价格横向对比 痛点: ERP系统中没有水泥主要配料消耗、采购价格横向对比报表,主要通过人工报表的方式进行汇总。产业集团所属企业较多,每个企业在旬、月生产完成后,汇总所有水泥品种的的配料消耗、采购价格,然后生成企业水泥配料的平均消耗和采购价格。然后上传给产业集团,产业集团汇总后,再生成各企业的横向对比表。整个过程耗时较长,还存在人工汇总错误的问题。 解决方案: 开发水泥-配料横向对标看板: 通过FineDatalink将各企业的水泥配料平均消耗、采购价格采集到数据仓库,清洗后,生成产业集团所属企业的水泥配料平均消耗、采购价格横向对比表。 成效:减少产业集团数据汇总时间,由原来统计1-2天才能汇总出各企业水泥配料平均消耗、采购价格横向对比表,现在随时生成,随时查看。 4 总结与展望 亚泰集团建材产业数字化分析系统的建设,以集团公司、产业集团、企业三个运营中心为载体,围绕“1+3+5+X”个分析类主题和“2”个展示类主题展开,通过数据支撑管理决策,做到层层有决策、有跟踪、有落实,初步实现了建材产业(水泥、熟料、商砼、骨料、预制构件等)全业态产品生产、经营数据的标准统一,并通过帆软智能化工具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随时分析26家建材企业经营状况,结合竞争对手和市场情况,动态形成市场预测模型,结合内外部环境分析、经济指标走势等,预测市场发展走势,为决策者提供辅助经营决策分析,对内提升了建材集团整体运营决策效率,对外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变化,精准把握市场走势,为建材集团数字化转型建设更迈进一步。通过建材集团的应用,亚泰集团将与帆软公司紧密合作,借助建材集团实施经验,尽快共同完成亚泰地产集团、亚泰医药集团数字化分析系统的建设工作。 对于未来,在数字化分析系统建设完成后,要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为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数据开放共享。打破数据孤岛,促进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与应用;深化数据应用。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拓展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应用场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服务;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障企业和个人数据的安全与合规使用;培育数字化人才。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教育与培训,提高人才素质,为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总之,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未来数字化建设将继续深化。在政策、技术、产业、应用等多方面的推动下,亚泰集团数字化转型将迈向更高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24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数智化变革赋能传统餐饮行业 ——《餐饮企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企业简介 亚惠美食创立于1992年的滨城大连,是国内专业从事团餐、主题食街、社区餐饮等策划、设计和运营的餐饮管理公司。自成立之日起,亚惠始终把顾客放在首位,从一间不足百平的快餐店开始,历经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根植大连、发展全国。目前已拥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成都、沈阳、大连等18个重点城市的400余间分店,每天服务近百万人次。 主要荣誉: 2023年度大连餐饮领军企业 2021年度中国团餐企业百强 2020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 1 业务需求/挑战 原有的业务系统之间相对独立,形成信息孤岛,数据在不同数据库中独立存储,无法互通,无法从全局眼光查看企业运营状况。数据分析花费时间较长,效率较低,缺少预测性分析。 每次需要统计分析数据时,往往需要用户分别进入财务系统、收银系统、人力资源系统、OA系统等多个系统汇总数据,然后进行加工统计,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数据,用户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数据的清洗及整理上,人力成本较高,工作效率较低。例如:运营部门在做月度人效分析的时候每次都需要从人力系统里查询人员信息,从收银系统里查询门店及档口的销售数据,再从财务系统里查询人工费等数据,最终经过门店名称或编码的匹配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表,由于门店数量较多,每月均需要专人进行3-5天的时间进行数据的统计、整合,效率较低且过程中容易出现人为错误。 建立一个高效、集成化、智能化的分析平台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解决方案 亚惠大数据分析平台架构 ①、确定业务需求和目标:首先需要对业务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明确问题目标和解决方案,制定项目蓝图及具体实施方案。 ②、确认数据来源:根据业务需求和目标,确认哪些数据源适合使用,并对数据挖掘的方法进行分类和筛选。数据来源含财务EAS系统、POS收银系统、SRM供应商管理系统、HR人力系统、OA办公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人工录入导入等。 ③、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对提取的数据进行清理和预处理,包括去重、删除无效数据、填充缺失值、格式转换等操作,确保数据质量。在数据转换过程中,预先将时间、日期、金额等数据类型统一,结合主数据中心直接转换成后期需求的各维度数据表。 ④、构建数据仓库及数据集市:将各类数据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仓库。并能够迅速响应业务数据变化,支持快速获取数据洞察。 将数据按需求汇总成多个数据集市,供各业务部门进行数据的快速提取、个性化指标的分析、运营决策报表的便捷生成,极大地提高了后期的数据处理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⑤、数据挖掘和分析:伴随着系统的深化使用,逐步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深入了解数据特征和关系,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按需求加入数据预警和数据异常分析等细化功能,提升数据价值,辅助运营部门快速决策。 ⑥、可视化和报告: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非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例如:数据的横向比较表、排名表、趋势分析表等,用图像化方式呈现能够使用户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洞察数据,快速识别异常数据,提高决策效率。 ⑦、迭代优化:基于以上步骤的分析结果,后期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迭代和优化,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打造自有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实现多业务系统数据的自动采集、清洗、装载,实时监测数据变化,及时预警。用户利用自动化的报表工具进行多维度的智能分析,趋势预测。统一入口登录、实时生成、自动推送分析结果,省去了数据归集整理的过程,用户可以将宝贵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及运营决策中。 3 典型应用场景 3.1 场景一:打造主数据中心 需求背景: 因为业务需要,至少有3个业务部门会安排专人,不定时的采集动态变化的门店及档口的基础数据用作数据的统计分析,但由于采集通道不统一,数据更新不及时等诸多原因,导致后期在进行数据汇总时往往会出现数据孤岛的情况,对数据的统计分析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每个部门每月均需要花费3-4人天(3个部门至少10-12人天)进行数据的重新梳理、纠偏,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解决方式: 在帆软系统中打造主数据中心,开发具备联动填报和自动校验功能的主数据录入、维护模块,统一数据来源,制定数据录入及采集的标准,规范数据使用的权限,最终达到数据口径一致,数据权限统一,相关联的系统可定时自动获取最新主数据的目的。 场景价值: 主数据中心的上线,给各业务部门数据查询及统计分析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1、各业务系统有了统一的基础数据采集渠道,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 2、各业务部门间,基础数据口径一致,对数据的整合、汇总、分析提供了高可靠性的保障。 3、统一管理数据和分配数据使用权限,大大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4、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数据维护过程由之前的3个部门3名员工同时进行,简化为1个部门1名员工统一录入,每月至少节约10人天的人工成本。 3.2 场景二:会员数据分析平台 需求背景: 伴随着POS收银系统的升级,传统的实体卡会员全部升级为电子卡会员,在整个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涌入了大量会员相关的信息及数据,利用和挖掘这些数据,让这些数据发挥应有的价值,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且紧迫的工作。 目前POS收银系统自带的会员模块,不支持图形化分析,不支持营销部门需要的会员画像等个性化需求,不能对数据进行更充分有效的、精细化的分析和利用,缺少相关的大数据分析工具。 解决方式: 利用帆软系统抽取POS收银系统会员模块的相关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和数据转换,转变成更加精准的关键指标数据,再利用帆软系统打造会员数据分析平台,实现更加直观的会员档案的汇总统计、会员消费行为的对比分析,深度挖掘价值客户,最终实现更好的精细化营销。 场景价值: 会员数据分析平台上线前,每次需要等营销活动结束后才能统计相关数据,然后经过专人3-5人天的加工才能形成最终的图形化分析报表。 平台上线后,运营人员和其他有权限的管理人员,均可以实时查询自动生成的图形化报表,管理人员通过可视化报表快速分析营销效果,甚至可以按大区、城市、门店类型等维度的数据变化快速响应,即时调整营销策略。 活动期间,通过平台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精准营销,增加了定向推送优惠券、唤回老客户等策略,与之前相比营销效果增加15%,销售额提升8%。 会员数据分析平台的数字化图形化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和喜好,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是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亚惠更好地管理客户信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数据分析平台的应用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3.3 场景三:财务预算管理模块 需求背景: 每年年末公司会下发下一年度的预算模板(Excel)到各门店及各部门,大家需要手工填报,填报后由上级部门汇总统一发送给财务不进行再次的汇总稽核,然后再导入财务系统进行预算的执行和管控。在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如下问题: 1、填报人需要手工查询出历史发生数据填写到模板中的同期数据列中,手工操作效率低且人为失误情况频发。 2、填报人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经常会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导致上交的文件格式不统一,公式错乱,单元格格式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后期稽核人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检查和修改。 3、文件的收集过程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收集工具,文件在传递过程中容易丢失,文件修改再次上报时,经常会出现无法判断历史版本的问题,对于文件的收集进度及未上交的部门无法实时统计。 4、整体预算填报过会有近300份左右的Excel表格进行反复传递确认,文件确认后需要由15名财务人员反复审查、修改至少10天的时间,最后再由财务人员手动在系统里将每个文件依次上传,其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工作效率特别低。 解决方式: 利用帆软FineReport开发预算管理模块,用户可以按照权限实时在线填报各自的预算模板,系统会进行自动的数据加工、汇总、统计、分析。优点如下: 1、大部分数据会由系统自动生成,填报时只需填写每月的预算额,系统会自动生成汇总数据。避免了人为产生的公式错乱和填写不规范的情况。 2、数据提交后系统会自动进行填报情况的汇总展示,实时查看各门店和部门的填报进度。 3、系统设置好严谨的校验规则后,财务人员无需在进行数据的稽核也无需手动将模板导入财务系统,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时间。 场景价值: 财务预算管理模块的上线改变了之前落后的线下Excel表的填报和收集方式,系统自动汇总数据,用户实时查看填报进度,数据按权限隔离安全管控,提高了近50%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近20%的人工成本。 3.4 场景四:门店日报系统 需求背景: 一些大型的团餐现场,由于网络或者甲方的原因需要采用特殊的收银系统,例如:线下的收银系统、甲方的收银系统等。总部无法实时采集这些现场的每日营业数据和档口 调整变化的数据,无法满足运营部门、财务部门对营业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的需求。 解决方式: 利用FineReport工具,将移动端填报页面与企业微信集成,页面中系统会调取主数据中心中的门店信息、档口信息,自动填充除营业额外的所有信息,每日店长在手机端填写对应档口的销售数据即可。数据汇总到云端自动生成日报。 场景价值: 日报系统的开发对亚惠的数字化转型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1、弥补了个别门店营业数据反馈不及时的缺陷; 2、线下系统数据线上保存,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 3、自动填写门店及档口的基础信息,简化了填报操作,让数据更加规范、统一; 4、系统自动生成月报、年报及趋势分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5、为日后运营数据的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5 场景五:数据监控预警功能 需求背景: 随着报表、指标数量增加,频繁查阅各类重点指标数据会持续增加用户的时间成本;过分依赖于人为判断识别数据异动、可疑、逻辑不符和虚假不实会导致信息有滞后性; 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 公司决策层:希望第一时间得到关键指标的异常情况 运营部门:需要实时提醒门店经营数据的异常情况 财务部门:需要实时监控财务数据的异常差异、逻辑不符 库管部门:希望得到库存达到阀值时的预警通知 为了避免某些异常情况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性的登录各类业务系统,关注关键数据的异常情况,据调研此类人员平均每天至少花费2个小时进行相关数据的监控和识别。 解决方式: 增加数据监控预警功能,根据各业务部门需求设定个性化的预警标准,通过帆软与企业微信的打通,当关键指标出现异常波动、重点观测数据出现明显异常值时,将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业务负责人,进行有效风险预警。 场景价值: 1.提高防范能力:智能化监控与预警功能的应用,能够实现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有降低异常情况带来的风险。 2.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数据实时监控预警功能,可以迅速发觉异常情况并及时预警,加快反应速度,降低应急处置的时间和成本。 3.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支持:业务人员无需频繁查阅重点指标,提高工作效率;决策人员可以根据重点关注的指标进行数据推送和实时预警,辅助进行高质高效的决策。 数据监测预警功能业务属性强、实时精准、高效易用,形成了数据管理的闭环。使数据分析从人找数据的模式转变为数据找人的高效高质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监测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总结与展望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在这个背景下,企业的大数据分析平台逐渐崭露头角,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且高效的数据分析解决方案。 战略层面,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和精准的战略方向。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分析,企业可以获取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和竞争情报等关键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清晰的整合和分析。这些数据驱动决策可以使企业更准确地把握市场机会,提前预测市场变化,并在变化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运营层面,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供应链、生产过程和销售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优化内部运营流程,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的市场营销和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增强品牌忠诚度和口碑。 服务层面,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对客户相关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推荐。例如,大数据分析可以根据客户过往的购买记录和行为,向他们推荐更加符合其口味和兴趣的商品,提高购买转化率。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大数据分析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通过对市场和客户的深入洞察,企业可以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和盈利模式,并将其转化为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大数据分析平台还可以帮助企业改变传统的价值链和商业模式,实现跨界合作和创新合作方式,提升企业协同创新和竞争力。 新技术引用方面,大数据分析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智能分析、数据通道等新兴技术,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弹性扩展和高速处理,更好地应对数据量的变化和突发事件。利用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竞争力,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创新突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不断增长,企业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亚惠观点: 未来我们将通过供应链的数智化转型塑造亚惠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确保食材质量和安全,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1. 供需数字化集成,通过前端需求与后端供应的智能动态匹配,提升供应能力,保障稳定供应,降低风险,通过数据预测销售趋势,持续提升供应链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2、数智化管理全流程采购业务,实现信息共享高效协同,从寻源到供应商评价全流程优化采购链条,降低采购风险。 3、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数智化管理生产,预测潜在故障,确保生产线的持续高效运转;自动数据采集与分析,精准控制产品质量,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双重提升。 4、智慧仓储,对货品进行数字化赋码溯源管理,优化仓储空间,提升库位查询及分拣效率,减少人为操作错误,数字化库存预警。 5、数智化物流,利用物联网设备数智化管理业务流程,实时监管车辆与运输过程,提升安全性;优化物流网络,智能匹配最优配送方案,提升效率。 后疫情时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消费者信心的提高,餐饮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数字化和智能化餐饮服务将成为趋势,亚惠将通过数智化能力进行品牌建设,不断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并且注重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
【2024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数据驱动 数据反哺 精准管理 科学决策——吉林财经大学...
企业简介 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 学校起步于1946年7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经历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1978年5月恢复吉林财贸学院;1992年5月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1992年—2000年隶属国家税务总局直属管理;2004年入选十所“吉林省重点大学”;2010年3月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学校是我党在东北创办的红色金融教育基地,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是国家较早成立的普通本科财经院校之一,是国家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税务本科大学。 学校在“2023长春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中是唯一一支由高校组队并以教育教学监测为主题的获奖单位。 1 业务需求/挑战 教育部对于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明确指出,要以数据为驱动力,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而扎实推动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则会对数据提出更高的要求: (1)业务数据化的场景要求更广泛。 既有的教务、学工、人事、科研、图书等应用系统,并未能涵盖高校所有业务,这些未能被应用系统涵盖的业务行为如果不能映射为数据,则不能有效地规范、深化管理,进而在科学决策中就会缺失研判的维度。 逻辑简单的业务可以直接采集,而相对复杂的业务则需要构建应用系统。以实验排课为例,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的课程安排,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集中性,一门课程有可能每周的教学安排均会不同,因此往往需要二次排课。如果手工二次排课,则无法实现通过排课数据智能控制实验室的开关门、加断电;实验教学数据的缺失又会直接影响科学决策的应有维度。 (2)数据治理的能力要求更深化。 数据治理平台不仅要为业务数据化的泛在应用提供支撑和服务,同时还要为BI平台无缝衔接做适配。如何接管理越来越庞杂的数据,并有足够能力整合、解构、重构,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以高校每年都要填报的高基表和状态库为例,在填报的数据中有相当数量的内容是业务系统之外且具备分析价值的,但其有一年的滞后期。如果要接管这类数据,就对数据治理平台提出更高要求,即在数据仓库建模中如何有效解决迟到维度、迟到事实的问题。同时,分析的需求是不断深化的,如何灵活重构数仓,可随时响应诸如快速增加缓慢维度、扩展事实表维度等分析需求,也将对数据治理能力提出更多挑战。 (3)数据分析的水平要求更职业。 目前高校的分析决策更多地流于简单的数据展示,既缺少对教育教学管理理解的深刻性,也缺少可视化呈现能力的专业性。教育教学管理是复杂的、辩证的,需要综合研判,在占有尽可能多的数据的情况下,往往要结合多个可视化模型综合考量。 以某一学院的师资资源为例,如果在教学安排中配备教师的外聘教师比例较高,并不能简单得出要补充教师的结论,还要观察外聘教师授课的类型以及该学院对其他学院的开课贡献;数据表现上不仅要有宏观数据,还要有粒度更小的数据,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基于此,要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以下核心平台的构建是绕不开的: 首先,在现有业务系统之外,要搭建一个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不仅可以快速实现简单的数据采集,还能在此平台上开发业务系统以应对复杂的业务需求,以确保数据收集无死角。 其次,在数据治理上,既要为数据采集平台提供足够的主数据资源,还要充分适配BI分析平台,输出高质量的可分析数据。 第三,在科学决策上,要搭建一个建壮的BI分析平台,要足以支撑图表丰富的表现、大数据量的快速响应、组件间强大的交互。 2 解决方案 集成平台的技术架构(仅展示与数据相关的平台) 上图即是针对业务需求及挑战所构建的核心集成平台,简要说明如下: (1)平台架构 ——通过帆软REPORT平台,接管现有业务系统以外的所有数据,以此保证数据覆盖的全面性,简单的业务通过数据采集来完成,复杂的业务在此平台开发业务系统。 ——自研数据治理平台,作为数据中枢,通过深刻理解帆软REPORT、BI的功能,深度定制、充分适配,承担起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 ——通过帆软BI平台,接管所有的数据分析业务,将平台数据集与数据仓库充分结合,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各有侧重,相辅相成,进而形成高质量的可视化模型。 (2)建设过程 ——学校部署REPORT、BI后,深入了解平台的功能、优势,在学校整体技术架构中,对两个平台进行角色定位,即分别作为数据补充和分析决策的集成平台。 ——针对上述两个平台的特性,调整自研数据治理平台的深化方向,主要根据BI的数据需求进行充分适配。即首先保证细粒度数据的支撑,在此基础上接管复杂的数据重构逻辑。 ——深入测试BI平台的数据集功能后,确定由该平台接管数据的冗余化设计和动态指标。 ——为满足决策分析的需要,需获取更多的复杂业务场景的数据,对REPORT的脚本能力进行测试,确定在该平台上开发轻量级的业务系统。 至此,结合已有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协同办公平台、API管理平台、物联网平台等,形成完整的“1+3+7+N”智慧校园技术架构。各平台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分别承担应有的集成功能,助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建康有序发展。 3 典型应用场景 3.1 场景一:实验排课系统——REPORT平台开发 (1)发现问题: 实验教学排课的核心痛点就是要高度灵活地配置各种极端场景的课节和教学周,还要兼顾教学设备、软件等要素,所以在现有教务系统中基本上都无法完全满足业务需求,需要在原有课表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排课,而精准的实验教学数据又是实现精细化智能控制基本前提。 解决方式: 利用REPORT与EXCEL类似的单元格特性,充分扁平化设计,将课节和教学周打散为最小粒度,满足课节、教学周的各种组合模式,操作上创造性地用首尾坐标定位的方式灵活选择区域。通过JS脚本编写代码处理排课逻辑,可任意选择教学时间组合来搜寻可用教室,占用的教室可跳转进行灵活处理。 完美解决以往因节假日无法批量调课的业务需求,一键完成课程的批量替换。 教师可按需自主调课,减少人力成本。 课表查询分别设定总课表查询、星期-教室、教室-星期、教师-星期等不同维度、任一教学周组合的查询模式,并能灵活跳转到编辑页面,以满足不同角度的业务需求。 排课系统实现业务精细化后,利用REPORT自带的自定义地图功能对实验室所有楼层进行区域设定,左右两侧可双向交互查询,既能精准导航教室,又能随日期、时间自动刷新上课信息。 核心模块完成后,继续丰满其他功能,最终形成完整的排课系统。 (3)场景价值: 实验排课于2014年最初在EXCEL上通过VBA自研,因其单机模式无法将业务向纵深发展。在2018年定制开发,实现了与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的对接,可按课表定时开关门、加断电,但在数据对接、多维查询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业务需要,排课及批量调课的底层逻辑不完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决定通过REPORT开发全新的排课系统。新系统上线以来,既能为实验室智能控制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又解决了原有系统的不足,尤其在排课、查询方面有本质上的提升。本系统结合实验实训数据采集系统和实验室智能控制平台,实现了实验实训教学的完全业务数据化。 该系统真正做到了操作的便捷、数据的精准,在此基础上学校首次实现实验教学二次排课后的自主调课、批量调课、多维查询。以往节假日批量调课数据不准确导致实验室智能控制平台无法获取正确指令的问题得以根本解决。 3.2 场景二:学科竞赛管理系统——REPORT平台开发 (1)发现问题: 原有的教务系统中学科竞赛模块,定制开发历时近两年,在设计上嵌套太深,界面不友好,加之开发人员不断更替,设计逻辑已经比较混乱,导致使用时一言难尽:项目审核不方便、一个团队不合格所有项目均会退回、学生无法线上复核,因奖金计算不准确导致数据失真,只能导出后手工处理。 (2)解决方式: 梳理业务逻辑,重新搭建完整功能的管理系统。 竞赛录入、审核界面完全扁平化设计,项目、团队及成员的编辑均可在一个界面内完成;通过增加样式库实现直观展示证书图片,方便审核;提交、审批通过、审批退回分别作不同标识利于检索;支持批量导入并精准验证;通过公式、脚本精准控制所有要规避的节点,如:参赛编号自增、个人赛仅允许报一人、团队成员不得重复、填报提交后不得修改、项目中所有团队核验后方可提交、学生复核有疑问必须填写处理意见等。 学生端可在规定时间内线上复核奖项或查看奖金的详尽信息,复核有疑义可实时退回、实时修正。 (3)场景价值:通过REPORT仅用四周时间完成,高效完成业务系统的重构,首次实现数据的精准填报、精准审核、精准计算,学生首次实现线上复核、查看奖金。各学院在未经任何培训的情况下,直接上手,操作性强。本例充分证明,在吃透REPORT功能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快速、高效开发轻量级的业务系统。 3.3 场景三:二学位录取系统——REPORT平台开发 (1)发现问题: 近年来,高校开始自主进行二学位的报名录取工作,因无对应的业务系统,我校之前一直是手工操作,学生通过邮箱投递报名信息,各学院再依次下载附件,汇总后录入成绩,招生就业处依据成绩择优录取。整个过程无法实现数据的闭环控制,在学生申报专业的有效性、录取调剂的严密性上,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来甄别。 (2)解决方式: 首先通过报名界面来保障入口数据的精准性。学生登录后自动调取数据中心已有信息;对所有填报项作规范性限制,并制作对应的字典;系统根据学生所在专业自动限定可申报专业,仅提供有效专业的字典项。 招就处可及时了解报名动态,通过多表联合全面展示学生信息,并支持选择字段分类显示以解决表格过宽而导致阅览不便的问题。 通过SQL、公式对学生总成绩汇总、排序,并对总成绩和分项成绩完全相同的进行标识。 志愿录取界面,通过JS脚本实现两批次的自动录取,只需点击录取按键即可实现顺序志愿、平行志愿的录取。 志愿调剂界面,通过公式的多重关联判断,对未录取且同意调剂的学生实现灵活分配,并能保证录取专业能够满足限的定条件和人数。 (3)场景价值: 有许多业务小众但很琐碎,没有相关的业务系统支持,单靠人工耗时耗力,还无法完全保证数据的精准。通过便捷搭建轻量级系统,可将繁琐的工作重新梳理,优化业务流程,闭环控制,将工作人员从低效操作中解脱出来,高质量完成相关工作。 3.4 场景四:图说财大系列——REPORT图表展示 (1)发现问题: 学校的核心指标、数据需要通过图表来必要呈现、表达,即通过数据来刻画学校的概貌。通过图表对学校各要素的展示,可以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弥合信息差,了解学校概况。 (2)解决方式: 通过指标全面勾勒学校概况。 结合自定义地图,详尽了解教室信息。 结合自定义地图,详尽了解实验室信息。 对各部门的人员构成进行展示。 利用散点图描画各学科专业的建设历程。 灵活利用报表块展示各专业的核心数据。 概要了解各部门教职工的人员构成。 概要了解各专业的学生构成。 通过轮播条图展示实训的发展历程。Gif图,需要配合,之后删除 每一个图表都支持了电脑端和移动端双端展示。 (3)场景价值: 在读图时代,从数据的视角为学校各核心要素分别勾勒主轮廓,快捷获取信息,了解概貌,通过图表之美展现学校之美。 图表展示可以更好地、更直观地引导师生关注数据、发现数据价值,为提高信息化素养和水平做必要的铺陈。 3.5 场景五:教学监测之主题模型——BI平台分析决策 (1)发现问题: 科学决策与图表展示在形式上是一致的,但侧重不同。 图表展示更多地是通过布局、配色、轮播等手段,强化展示效果,其所提供的数据是有限的,所以其提供的信息也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撑深入的分析决策,而图表展示的主要价值也并不在此。如果以此替代分析决策,则会导致许多人误以为图表价值有限,内容虚多实少,无太多实际功用。 但在高校中又普遍缺失真正深入的分析来有力支撑决策的科学化。 (2)解决方式: 决策的科学化是辩证的、多维的,既要宏观,又要洞察。对于教学监测而言,要体系化综合研判,应涵盖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教学资源的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等多个主题。因科学决策会更多地关涉学校的痛点,所以数据不宜过度展示,以下仅举三例。 为满足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培养方案的设定越来越有弹性,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精准的学业判断越来越困难,教务系统仅在毕业时一次性计算学生的毕业及得学位情况。我校通过自研的数据治理平台相关模型,成功复现了教务系统中依据复杂树形培养方案计算毕业和学位获得与否的逻辑,并用BI平台实时展现学生的学业情况,同时支持横向(本年级专业)、纵向(本人或多人的不同学期)对比,使精准的过程监测成为可能。 在教学监测中,及时监测不同专业或相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培养方案是否趋同是非常必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对比模型,在BI平台不支代码的情况下变通利用组件的相关功能,实现可便捷支持不同培养方案结构、课程、成绩之间的并置分析。 学习分化针对的是具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一组课程的集合,在这个课程集合中结合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考核结果的达成度进行综合研判的。通过学科类别、开设学期、开课单位、讲授课程教师职称等不同指标点进行分析比对,探究分化原因。 (3)场景价值: 智慧校园中,基于数据的上帝视角的决策分析,当仁不让的是智慧中王冠上的明珠。 为此,不仅要在数据治理平台上将数据解构、重构为可分析的数据仓库,还要在BI平台上做大量的数据关联、指标设定、反范式处理,以及动态聚合的设计,最后在可视化设计阶段,BI平台还要能够实现大数据量的快速响应、以及强关联的效果。唯其如此,才能够真正响应教育部所提出的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本质上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3.6 场景六:教学监测之对象模型——BI平台分析决策 (1)发现问题: 主题模型主要针对特定的分析主题,而当评价一个学院、专业、学生的个体时,就会出现主题分散的情况,不利于综合研判,所以针对特定对象,将不同的分析主题集成起来就十分必要。 解决方式: 根据学院、专业、学生等特定对象,分别汇集多项分析主题,为不同的对象做完整画像。 因模型采用流式布局不便整体展示,只截取学院监测中的总体评判片段(上图)和专业方案诊断中的学习质量片段(下图)予以说明。上图中左侧的重点观测指标中,未达标的会借助BI的“特殊显示”来重点标识(①处),右侧各指标的位次的趋势线(②处)通过计算字段的多重转换实现高亮显示,突出横向对比效果。下图中初修平均_课程类别(③处)、学习分化_开课单位(④处)和初修平均/标准差_开课单位(⑤处)均支持下钻到课程,便于深入了解对应的课程信息。 (3)场景价值: 在今年3月底,为扎实推进专业优化工作,学校通过学院监测的对象模型,结合其他13个主题模型,对所有学院的领导一对一地分析研判,精准指出各类问题、并能够追本溯源,各学院反响积极,印证了“数据比我们更了解自己”,也成功证明数据分析的有用性。 4 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实例,我校扎实回应了本文开篇所提及的业务需求及挑战。 在管理精准化方面:业务数据化是基本前提,依托REPORT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同时不回避某些业务的复杂性,将REPORT作为低代码的开发平台,快捷研发轻量级的业务系统。只有业务数据精准和广泛覆盖,才能更好地推动业务向纵深发展。 在决策科学化方面:本着科学务实的精神,从数据治理端做起确保数据的质量及厚度,进而依托BI平台图表的丰富表现力及大数据量的计算力,对数据进行充分表达。唯有高质量的数据和专业的数据表达才能将BI分析发越到极致。 就技术层面而言,数据采集、分析平台的建壮性和扩展性尤为关键,否则将会大大制约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甚至可能推倒重来。 当《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时,我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中以“面向学院专业优化一对一分析研判”为标志,数据分析已经成为我校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对于未来的规划与展望,学校将在不断深化采集、分析的同时,不满足于管理和决策的需要,还要尝试将优秀的国产软件引入教学(其中简道云在实训中的场景化设计和应用方面已有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水平,使之成为企业信息化转型过程中的践行者。
【2024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深挖数据价值,培养数智人才,打造高效数据驱动型企业
一、企业介绍 南京东华智能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华转向)始建于1958年,自1970年开始致力于汽车转向系统及其零部件的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公司隶属于上汽集团,产品主要针对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及电动车市场。其主要客户为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奇瑞等汽车厂商。公司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转向分标委秘书长单位、南京市瞪羚企业;公司技术中心现为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智能转向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试验室为国家级转向系统性能试验室。 东华转向自2019年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现为国家大数据产业示范单位、江苏省两化融合贯标AAA级培育对象、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江苏省五星级上云企业、国家DCMM(数据标准化治理)三级(稳健级)认证企业,数字智造场景荣获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银奖、江苏省DCMM优秀应用场景、南京市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上汽集团技术创新奖、上汽集团软件奖等多项奖励。 东华转向始终以成就电动转向第一自主品牌为愿景,坚持艰苦奋斗、卓越执行、勇于担当、合作共赢的企业精神,自主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进步贡献力量。 二、业务挑战及痛点 目前东华转向已经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深水期,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且已实现业务流程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在这期间数据量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截至24年东华转向各系统总数据量增长至十亿级),为公司积累了大量数据财富。下一步,主要聚焦于对数据的应用和深度挖掘,以实现更精准的业务决策、更高效的运营管理和更优质的客户体验。 而关于数据应用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数据孤岛问题显著: 数据分散在多个系统、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中,形成数据孤岛。跨系统的数据流通受到严重阻碍,数据抵达应用层的传输过程中经常存在信息遗漏、脏数据无法过滤、更新滞后等导致的误差。另外,同类数据(如设备参数数据)在不同系统(如不同产线)中的存储结构和命名方式并不统一,加剧了数据整合的难度。 2.2数据质量问题参差不齐: 由于数据孤岛的问题,且缺乏有效的数据整合、数据清洗能力,导致最终应用层的数据质量无法保证,业务人员经常“有数不敢用”,习惯性地去质疑系统对KPI指标的计算口径是否有误,给数据应用的推进工作带来一定阻力。 2.3数据库性能瓶颈: 另外,此前数据决策系统主要通过直连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取数处理,在应对高频率的电子报表抽取和复杂的计算任务时,这种模式会导致系统负载迅速攀升,时常会出现系统响应缓慢甚至崩溃的问题。直连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同样会对业务库的服务器产生较大的负载,潜在地影响到日常业务功能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数据决策系统的效率,也对企业的运营和决策过程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三、解决方案: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中关键的生产要素,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与创新的关键动力。东华转向深谙数据之重要性,针对当前数据应用中的挑战与瓶颈,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实践 3.1 FDL打造坚实数据底座 东华转向基于finedatalink,通过其实时同步和离线计算两大引擎,提供高效的数据处理和集成能力,从数据源头开始,通过数据清洗、转义、分类、重组、合并、统计等步骤,构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湖仓一体数据中心,为公司打造了一个坚实数据底座。目前为止,fd已对接公司所有业务系统(包括ERP、MES、EICP企智云、PLM等),同步数据超4.7亿条,其中实时数据(秒级更新)超2亿条;在数据联通方面,消除了公司的数据孤岛;在数据处理方面,复杂逻辑的数据获取效率提升了6.5~30倍;在能力建设方面,公司具备了从业务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展现的数据全链条,人员具备了数据分析全流程的开发能力,保证了公司数据中心后续的迭代及扩展。 3.2 FR与FBI集成一体化的数据决策分析平台 东华转向融合了“实时监控看板、日常固定报表、BI自定义分析”三种模式,结合移动端的消息提醒功能,构建出一个既灵活又易用、充满智慧的决策支持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能够实时反映业务动态,提供详尽的固定报表分析,还支持用户根据需求进行自定义的数据分析,真正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到应用的全方位、多层次数据变现。目前,决策系统挂载模板数超400张,形成公司4大运营控制塔,助力公司高效运营。 3.3自助BI分析铸就数据驱动的文化氛围 为更进一步深挖数据价值,培养数智人才,打造高效数据驱动型企业。2024年,东华转向在全公司范围内举办“数据蝶变”BI数据分析大赛,公司6个部门9个平台组织了11支参赛队伍,大家打破业务边界,相互协作,以FineBI工具为平台进行数据创新应用,涌现出一批数据分析的能人智士和一系列由数据驱动业务提效降本的好方法和金点子。公司内逐步形成了一种以数据为驱动、注重数据分析和洞察力的数据思维与数据文化。 四、典型场景 场景一:生产运营管理-“经-管-执” 三级控制塔 1痛点/需求: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不断扩张、客户体量的不断增长,原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主要痛点与需求在于: 市场与供应链的动态变化:高层决策者亟需快速准确掌握工厂整体生产情况,做出有效合理的战略调整 生产管理的精细化需求:在客户需求爆发式增长、产能快速提升的阶段中,生产问题也随之显著增加,各环节的管控漏洞逐步显现。生产相关管理人员亟需提升管理手段,在线监控生产各环节的防错控制是否有效,确保分层审核、变化点等管理流程按期严格执行,保证问题处置闭环且高效 生产执行人员的压力:对于生产执行人员而言,他们每日都面临着繁重的生产计划压力。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他们不仅需要时刻关注生产进度,确保任务能够按时完成,还需要实时查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系统互锁及检验状态,以便在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定位问题,并通过按灯系统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或管理人员 2解决方式: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我们整合各类生产数据,设计了一套自上而下、覆盖“经-管-执”三级的生产运营管理控制塔,以实现工厂的透明化管理和数字化运营。 (1)经营层 面向经营层人员,通过搭建PMC数据中心,实现工厂级、产线级和工序级的数据逐级联通,满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需求。工厂级根据实际产线物理布局映射到大屏数据地图,实时显示产线生产状态;产线级通过设备数据采集,展现各工序的实时报工与异常预警;工序级联通生产过程全要素信息,涵盖人机料法环测、首检巡检、生产JPH等,满足质量精确追溯需求以及生产效率的监控管理。经营层人员可以远程在线直接查看工厂-产线-工序三层级的实时监控平台,掌握工厂整体实时生产状态,依托动态生产执行信息,应对多变的市场和供应链,做出更合理和有效的决策。 (2)管理层 面向生产现场管理者,紧紧围绕现场管理的三现原则,搭建一套车间管理平台,做到车间管理全在线,实现车间分层审核LPA、变化点管理、产线问题管理等流程作业在线化、同时监控生产进度及合格率,制定分级预警机制,通过钉钉推送预警消息,逐级上报,推动现场问题的审核处置关闭,确保生产现场的PDCA闭环管理。 此外,平台还融合了安全管理、车间班组文化建设、质量嘉奖、企业宣传等内容,车间日常晨会只需围绕车间管理平台进行开展。 1、整体视角 2、分层审核LPA 涵盖分层审核计划录入、日常分层审核表单填报、分层审核进度跟踪、分层审核问题审核、关闭等。 3、变化点管理、产线问题监控 涵盖变化点表单录入、验证产品结果数据自动取值、问题上报、问题处置、问题关闭。 4、产能监控 涵盖:小时产出及合格率、日计划达成明细、人员技能等级矩阵图,满足对生产进度、产品质量及上岗人员的在线管理。 5、消息通知预警 例如:移动端OA的产线线边按灯升级提醒、产线合格率异常通知等。 (3)执行层: 面向最终生产执行人员,秉着质量管理“三不原则: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流出不合格品”,通过全要素生产数据的联通,搭建一套产线线边监控系统,重点关注各工位前后道互锁状态、日常首检完成情况、产线整体直通率,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质量立体防错,时刻关注各工位生产下线动态,把控生产节奏。 3实施效果: 依托数仓实现将数据纳入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要素、手段和生产力,通过以上三个层级的控制塔,解决了原先管理手段单一,问题处置滞后等问题,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运算、归集,报表呈现,保证生产各个环节在线透明、处于严格受控状态,公司上下全层级生产运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项目落地一年内,公司产量增长达22%,人均日产出提升33.3%,通过数据流,生产防错覆盖率已从60.2%提升至80%,互锁有效率已提升至100%。目前公司的生产效率、质量水平较国内一线合资品牌高20%,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场景二:仓储物流管理-实时监控+精准预测 1痛点/需求: 在面对生产订单爆发式增长,排产计划频繁调整,同时因物流业务链较长,业务类型复杂,某一环节一旦出现异常,极易给现有模式下的库存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仓库物料无法实时透明掌握、库房存在不可预知的涨库溢库风险等,容易突发库存积压、物料短缺、库存资金浪费等情况。 2解决方式: 实时透明监管库房、容积预测 透明监管方面,通过整合全流程仓储数据,利用fvs工具 1:1 复制现实中的库房模型,孪生展示库房当前最新的库存状态(库位空闲、物料明细及批次、是否呆滞物料),另外整合各类报表,快速查阅收货及上架任务状态,全方位实时把握库房收发存各环节。 容积预测方面,建立一套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历史库房吞吐流量,推算日出入库能力上下限,结合实时排产计划、存货数据、在途物料等,最终输出三类预警:缺料预警(当预测时间段任意一天任意一类物料出现需求数>库存数+入库数时,推送缺料预警信息)、单日流量预警(当预测时间段内任意一天,出库托盘数>最大出库流量或入库托盘数>最大入库流量时,存在超出库房最大吞吐能力的风险,人员配置需进一步优化)、库位预警(当预测时间段内任意一天,空库位数+出库可空出库位数<入库即将占用库位数,库房未来存在爆仓风险、库存配置需进一步调整) 库存资金管控 此外为更好的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通过搭建BI仪表盘,重点对存货资金进行管控。主要将公司库房划分为内库及外库,直观地展现不同仓库不同市场不同基地等多维度下的库存资金占用及明细排名情况,有助于库存管理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快速了解库存资金水平及结构,减少大量囤货以及避免超量生产,辅助决策制定及风险管理。 内库 内库库存资金分析主要展示公司内库中原材料及成品资金的占用情况,满足业务人员从时间、库房类型、存货类型等多维度进行关联钻取,查看资金占用排名及明细。 2、外库 外库库存资金分析主要展示各市场下各基地外库资金占用,满足业务人员从时间、客户、基地等多维度关联钻取,监控外库每日收发流量以及在途状态,督促相关负责人关注产品的生产以及发运情况。 存货资金预测 为进一步实现对存货资金的预控,结合实时库存数据、采购在途数据、最新生产排产计划,搭建库存资金预测模型,滚动推算出未来一周的库存资金趋势走向,实现库存资金超前预测,超出警戒值时则自动推异、预警,方便管理人员迅速响应,优化生产计划结构,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库存资金占用。 3、实施效果: 全方位透明的库存管理与先进的预测机制,显著提高了公司库存管理的精细度和效率。这不仅使公司库存管理人员能够基于实时、准确的数据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调整,还使他们能够提前识别并应对潜在的库存风险点。通过实时监控库存流动、预测未来需求趋势以及优化库存配置,公司能够确保库存水平的合理性,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风险,进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项目实施以来,在公司产量爆发式增长时,存货周转天数仍然呈现下降趋势,存货资金月均值也显著降低。 场景三:数据人才培养 1痛点/需求: 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数据应用率的不足。尽管企业拥有大量数据资源,但员工普遍缺乏数据驱动决策的意识,更依赖于传统的经验和直觉。此外,虽然企业已构建了数据决策分析平台,但报表的日活跃度不高,反映出业务人员对定制报表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进一步阻碍了数据的有效应用。 2解决方式: 组织BI培训与开展BI竞赛 通过组织定期的数据分析与BI培训,提升员工的数据意识和数据分析技能,使其认识到数据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举办BI竞赛,激发员工学习和应用数据分析的热情,鼓励创新数据应用案例,设立奖项以表彰优秀的数据应用成果。 建立数据应用反馈机制,收集员工对数据应用的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数据应用策略,确保满足业务需求。 BI分析与日常分析报告会议相结合 深化业务人员数据分析的意识,鼓励业务人员将日常工作汇报与分析通过BI的形式进行展开,自主制作仪表盘在月度各项业务分析会上进行汇报,逐步适应数据分析的常态化应用。 部分成果展示: 1、季度专题会议报告 2、月度业务分析报告&研发项目跟踪 3、每日生产碰头会进度跟踪 3实施效果: 通过BI培训与竞赛的开展,企业内部数据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员工的数据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业务人员开始主动学习和应用数据分析技能,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BI仪表盘汇报分析的形式在会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节省了会议材料准备和整合的时间,提高了会议效率。同时,通过直观的图表展示和实时更新的数据,使得汇报内容更加清晰、具有说服力,有助于与会人员深入分析和发现数据背后的潜在问题与机会。 整体上,企业人才队伍向数智化、复合化转型的步伐加快,业务人员开始具备独立制作BI模板和仪表盘的能力,降低了对IT部门的依赖,提高了数据应用的灵活性和效率。 五、总结与展望 1宏观价值 提高决策效率:通过实时监控看板和BI自定义分析,数据决策分析平台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使决策更加科学高效。 优化业务流程:汇通多场景数据,便于发现业务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从而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员工少跑路”。 提升客户体验: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和行为,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推动公司创新:数据驱动型企业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够发现新的业务机会和市场趋势,从而推动公司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和发展。 2经验分享 数仓中台——坚实的数据底座:在构建数据驱动型企业的过程中,数仓中台作为坚实的数据底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数据存储的仓库,更是数据加工、整合、清洗的枢纽。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底座,能够极大地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打造一体化的数据决策分析平台:一体化数据决策分析平台是数据驱动型企业的重要工具,这种一体化的设计,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全面且便捷灵活的数据分析方式。 培养全员数据思维与内部BI推广培训:除了技术手段的支持,培养全员数据思维也是数据驱动型企业建设的关键。通过内部BI推广培训,员工能够逐渐具备数据意识,学会利用数据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这种全员参与的数据文化氛围,不仅能够提高数据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也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未来规划与展望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数据驱动的理念,以数仓中台为核心,构建坚实的数据底座,并在此基础上,沿着打造一体化的数据决策分析平台与培养全员数据思维两个核心方向不断深化与拓展。我们将不断优化数仓中台的技术架构,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同时尝试探索融合机器学习、AI等前沿技术手段,基于多场景历史数据分析,构建业务模式智能化模型,实现机器智能决策。此外,为将数据驱动的理念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将继续通过培训、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数据素养和数据技能。
【2024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逐“数”而行,尽“数”其能,数顶思维助力宁水构建数据服务新平台
企业简介 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宁波水表厂。六十余年来公司始终专注计量行业、深耕供水领域,坚守产品品质与技术创新,2000年实现股份制成功转型,2019年实现主板上市,2020年确定集团化发展路线。目前公司拥有五百余项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41项;累计主持或参与制修订标准80余项,并负责起草十二五至十四五我国水表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在行业内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全球领先,核心产品智能水表获得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公司始终秉持“让每一滴水创造价值”的使命,为实现“成为有价值的百年企业”的发展愿景而不断努力。 1、业务需求/挑战 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会带来企业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更导致了市场环境、客户需求、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而这一切无不对企业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何让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融通达,通过平台让数据流动起来,共享起来,紧紧的抓住数据,让数据创造价值。是宁水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所在。 集团根据信息化发展战略,先后上线了ERP、OA、FineReport、PLM、CRM、SRM、HRM、FineTube、WMS、ME、APS等13套信息系统,实现了从研发、销售到生产执行、集团行政管理,售后维护等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与优化。随着信息系统的增多,管理颗粒度愈加细化,业务系统功能之间的交互频繁,数据之间的接口庞杂且开发运维成本高,仍然存在无法打通的数据孤岛;业务部门统计口径不一形成的数据应用和共享壁垒,导致同类数据不同维度的重复开发。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部在报表上的管控难度。 2、解决方案 要创造企业的价值,企业运营这个火车头方向很重要,在营销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网络数字化、团队数字化要做的工作很多,做的时候要有顶层的设计,相互关联,不能引成孤岛独立。 建立集团数顶平台-企业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将“数顶”的IT思想通过报表可视化,以研发为核心,技术先行,通过高效率的制造环节,打造公司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解决方案 统一数据管理:通过帆软的FineDataLink工具实现与集团13套业务子系统数据源抽取、清洗、分析,实现数据同步共享。同时通过单点登录实现业务系统用户免登录,流程数据共享。 建立数字化分析平台:通过帆软的FineReport搭建数顶架构,实现整体的集团数字化平台框架 数据采集录入:使用帆软的FineReport、简道云工具快速搭建表单、流程,支撑采集业务端零散信息。 全局业务支撑:使用FineReport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即呈现,设置查看预览等权限;利用定时调度任务实现提醒、预警机制等。 3、典型应用场景 3.1 场景一:质监部门信息化提升 业务管理痛点: 集团涉及质量成本的相关流程众多,应用系统分散,质量部门在管理质量成本数据时,工作量较大,且数据获取难度大耗时长,需对数据进行人工整合、删选、分析比对方可使用,这使得质监部门在管理质量成本数据时增加了大量统计工作。例如,质量成本由4种不同类别的成本组成,而他们的数据又都分别来源于10条不同的OA流程。以往的数据采集,需要人工先将OA流程导出,再通过EXCEL对每条流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据了解,人工计算质量成本的数据呈现要5个工作日左右。 成本控制细粒度待加强:质监部在成本控制上缺乏足量且标准规范的数据支撑,部分成本数据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去收集统计。 数据收集不规范:集团内涉及质量相关的费用流程众多,但数据填写的标准及格式不统一,导致数据归集上存在困难。 数据整合与利用低效:数据分散导致人力统计费时费力且难以整合,导致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成本监督控制的效率。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痛点,集团质监部计划通过强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信息部通过与质监部沟通,深入了解业务模式和流程,分析实际业务需求,共同制定信息化改进方案。 建立质控中心运维平台:通过建立成本统计分析系统,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监控,提高成本控制的精细度和准确性。 规范流程质量数据与指标:通过帆软填报工具采集数据,并通过限定录入数据格式、内容,结合跨系统取数比对,进一步加强对原始数据录入的防错防呆控制,规范流程中关于质量内容的数据录入,确保数据格式规范、指标统一。 数据优化提高利用率:通过帆软报表的数据集成与展示功能对原本冗杂的信息量进行了优化,将分散在各系统的数据通过关联关系进行了整合,提高数据利用率的同时,也确保了信息的及时性、精确性和完整性,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场景价值: 通过质控中心运维平台的大屏呈现,管理者与决策层可以直观的了解成本情况,绩效指标完成情况、部门工作重点等,提升管理决策效率。其次,通过成本统计及明细钻取OA流程实现数据实时查询,以往需要耗时5人天的人工统计归集的工作量,现在通过报表查看即能实现同一平台内跨系统追溯。在绩效指标方面,以往通过人工导出数据,在Excel中计算分析得出结果后,再通过即时沟通工具分发的模式,现可直接通过报表直接图形化呈现,通过报表数据及图表的呈现,可以实时查询跟踪监督绩效指标的进展,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使管理更加高效。 例如:质控中心运维平台 通过报表取数,实现共10个流程13种取数规则的质量成本相关内容,并实现钻取数据源头表单。 绩效指标实时跟踪 3.2 场景二:信息部管理提升 业务管理痛点: 宁水集团随着需求量增加,共计开发了1000+报表,许多报表存在需求定制化且开发人员不同,在报表后续管理和运维工作中,信息部遇到了难题和挑战 需求追溯难:各部门提出的需求与其他部门的需求或有重叠,但因不了解其他部门已发布报表的内容及报表的数据逻辑,从而引发一个新的类似需求另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报表资源的冗余。 权限管理粗放:在FR中结合组织架构与角色设定权限,当遇到人员调动或新增等情况,在申请查阅报表权限时,难以在OA流程中指定具体内容,从而造成信息部人员需要线上另行沟通确认,影响工作效率且不利于后续审计。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痛点,信息部采用需求文档(BRD)、报表目录清单辅助权限管控来解决: 建立需求文档(BRD):集团应用开发流程通过OA系统实现,我们利用FR工具实现OA流程取数,与对应开发的报表相关联。在每一张发布的报表上放置“需求文档”按钮,点击即可实现需求内容的钻取。 报表目录清单:通过FR工具获取决策平台已发布报表的目录,联合BRD文档与需求流程。融合进OA系统中的权限申请流程,使申请人可直观了解所有报表目录并选择开通适合自己的内容。 企业的信息部需求与业务需求相比,似乎总是被忽略,但小投入的报表开发却能使运维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的提升 场景价值一: 通过BRD文档的建立,开发人员在运维管理中可以直观的通过BRD了解报表的需求历史以及报表逻辑,大大减少了回顾报表逻辑的时间以及与需求提出人的沟通成本。一方面业务人员的部分疑问通过自主阅读BRD即能解决;另一方面通过BRD找到对应的开发人员,原本回溯报表逻辑的问题处理需要花费1-2小时,现在只需要打开需求文档阅读,2分钟即可明了。 场景价值二: 通过报表目录清单的制作,集成至OA权限申请流程内,申请人可直观了解有哪些报表以及报表内容,勾选需要查阅的报表项目。在后续的流转中点击即可查看树结构的报表目录清单,直观了解申请人要查阅开通的报表。 场景价值三: 信息部IT综合运维平台,将部门内关键绩效指标,重点内容综合展示在大屏中,便于管理层通过报表直观了解部门运维情况。 3.3场景三:支撑销售业务实时统计 业务痛点: 销售部门在管理经销商业务数据时,需要添加特定的经销商属性内容来作为汇总维度分析指标数据等,因为ERP中档案信息的更新历史档案数据只能以Excel等文档形式存储,遇到同期分析等需求则需要专门人员花费2个工作日整理Excel后输出,还有可能遇到错误操作导致数据有误,影响决策。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痛点,联合信息部通过FR实现填报采集额外属性,保存历史档案信息。并通过查询报表实现销售业务单据统计,完成率、同比等分析。 场景价值: 通过经销商月度汇总指标的查询报表呈现,管理者与决策层可以直观的了解经销商销售进展情况。其次,通过汇总抬头可钻取明细关联客户的销售情况及进展,以往需要耗时2人天的人工统计归集的工作量,现在通过报表查看即能实时查询,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使管理更加高效。 3.4场景四:支撑生产业务跟进 业务痛点: 生产部门的调度人员在日常跟踪订单进度情况时,需要查询订单物料的入库情况。虽然拥有生产订单的执行情况和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报表,但需要人工查询搜索,往往需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才能查询完整,影响工作效率。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痛点,信息部通过FR实现按日期查询特别关注物料的入库情况,带出订单的信息,能都在一张报表上全览所有信息。 场景价值: 通过报表实时查询,调度人员日常只需要打开报表通览今日入库情况,就能了解到需要跟踪进展的订单有哪些,以往需要花费2-3小时的工作,现在10分钟内就能完成,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使订单调度流转更为高效。 4、总结与展望 现阶段数顶平台正在逐步从数据集成处理到数据分析应用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目前集团内部以业务模块为基础、以点带面的形式开展数据分析场景落地,由于前期信息化与目前智能制造建设过程中业务模式变化的问题,数顶平台规划与业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磨合。通过帆软的FineReport、FineDataLink等工具,实现了集团内13套系统之间、云上与本地的数据交互,实现了跨服务器、跨数据库、跨平台的多维数据采集与应用可视化,打破软件系统边界,促进了跨域融合,促使业务数据共享,实现数据生产力推动智能数字化建设。 展望未来,一切终将在线,互联的本质,催生海量、多维、高频的数据,价值化的数据是企业“活的”生产资料;企业用数据说话,数据结果的呈现更能实际反映在经营过程中还原事务的本质;数据驱动,实现自我变革和能力提升;去中心化,构建共享服务架构;赋能个体,应对不确定性,以人为本;真正让数据成为生产力。宁水集团秉承“水滴”公司文化精神,从传统经营管理逐步迈向数字经营管理,将“数顶”的IT思想也有效落地在公司的实际运营中,在未来的数智化方面走的更好。
【2024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逐“数”而行,尽“数”其能,数顶思维助力宁水构建数据服务新平台
企业简介 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宁波水表厂。六十余年来公司始终专注计量行业、深耕供水领域,坚守产品品质与技术创新,2000年实现股份制成功转型,2019年实现主板上市,2020年确定集团化发展路线。目前公司拥有五百余项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41项;累计主持或参与制修订标准80余项,并负责起草十二五至十四五我国水表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在行业内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全球领先,核心产品智能水表获得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 公司始终秉持“让每一滴水创造价值”的使命,为实现“成为有价值的百年企业”的发展愿景而不断努力。 1、业务需求/挑战 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会带来企业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更导致了市场环境、客户需求、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而这一切无不对企业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何让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融通达,通过平台让数据流动起来,共享起来,紧紧的抓住数据,让数据创造价值。是宁水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所在。 集团根据信息化发展战略,先后上线了ERP、OA、FineReport、PLM、CRM、SRM、HRM、FineTube、WMS、ME、APS等13套信息系统,实现了从研发、销售到生产执行、集团行政管理,售后维护等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与优化。随着信息系统的增多,管理颗粒度愈加细化,业务系统功能之间的交互频繁,数据之间的接口庞杂且开发运维成本高,仍然存在无法打通的数据孤岛;业务部门统计口径不一形成的数据应用和共享壁垒,导致同类数据不同维度的重复开发。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部在报表上的管控难度。 2、解决方案 要创造企业的价值,企业运营这个火车头方向很重要,在营销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网络数字化、团队数字化要做的工作很多,做的时候要有顶层的设计,相互关联,不能引成孤岛独立。 建立集团数顶平台-企业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将“数顶”的IT思想通过报表可视化,以研发为核心,技术先行,通过高效率的制造环节,打造公司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解决方案 统一数据管理:通过帆软的FineDataLink工具实现与集团13套业务子系统数据源抽取、清洗、分析,实现数据同步共享。同时通过单点登录实现业务系统用户免登录,流程数据共享。 建立数字化分析平台:通过帆软的FineReport搭建数顶架构,实现整体的集团数字化平台框架 数据采集录入:使用帆软的FineReport、简道云工具快速搭建表单、流程,支撑采集业务端零散信息。 全局业务支撑:使用FineReport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即呈现,设置查看预览等权限;利用定时调度任务实现提醒、预警机制等。 3、典型应用场景 3.1 场景一:质监部门信息化提升 业务管理痛点: 集团涉及质量成本的相关流程众多,应用系统分散,质量部门在管理质量成本数据时,工作量较大,且数据获取难度大耗时长,需对数据进行人工整合、删选、分析比对方可使用,这使得质监部门在管理质量成本数据时增加了大量统计工作。例如,质量成本由4种不同类别的成本组成,而他们的数据又都分别来源于10条不同的OA流程。以往的数据采集,需要人工先将OA流程导出,再通过EXCEL对每条流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据了解,人工计算质量成本的数据呈现要5个工作日左右。 成本控制细粒度待加强:质监部在成本控制上缺乏足量且标准规范的数据支撑,部分成本数据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去收集统计。 数据收集不规范:集团内涉及质量相关的费用流程众多,但数据填写的标准及格式不统一,导致数据归集上存在困难。 数据整合与利用低效:数据分散导致人力统计费时费力且难以整合,导致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成本监督控制的效率。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痛点,集团质监部计划通过强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信息部通过与质监部沟通,深入了解业务模式和流程,分析实际业务需求,共同制定信息化改进方案。 建立质控中心运维平台:通过建立成本统计分析系统,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监控,提高成本控制的精细度和准确性。 规范流程质量数据与指标:通过帆软填报工具采集数据,并通过限定录入数据格式、内容,结合跨系统取数比对,进一步加强对原始数据录入的防错防呆控制,规范流程中关于质量内容的数据录入,确保数据格式规范、指标统一。 数据优化提高利用率:通过帆软报表的数据集成与展示功能对原本冗杂的信息量进行了优化,将分散在各系统的数据通过关联关系进行了整合,提高数据利用率的同时,也确保了信息的及时性、精确性和完整性,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场景价值: 通过质控中心运维平台的大屏呈现,管理者与决策层可以直观的了解成本情况,绩效指标完成情况、部门工作重点等,提升管理决策效率。其次,通过成本统计及明细钻取OA流程实现数据实时查询,以往需要耗时5人天的人工统计归集的工作量,现在通过报表查看即能实现同一平台内跨系统追溯。在绩效指标方面,以往通过人工导出数据,在Excel中计算分析得出结果后,再通过即时沟通工具分发的模式,现可直接通过报表直接图形化呈现,通过报表数据及图表的呈现,可以实时查询跟踪监督绩效指标的进展,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使管理更加高效。 例如:质控中心运维平台 通过报表取数,实现共10个流程13种取数规则的质量成本相关内容,并实现钻取数据源头表单。 绩效指标实时跟踪 3.2 场景二:信息部管理提升 业务管理痛点: 宁水集团随着需求量增加,共计开发了1000+报表,许多报表存在需求定制化且开发人员不同,在报表后续管理和运维工作中,信息部遇到了难题和挑战 需求追溯难:各部门提出的需求与其他部门的需求或有重叠,但因不了解其他部门已发布报表的内容及报表的数据逻辑,从而引发一个新的类似需求另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报表资源的冗余。 权限管理粗放:在FR中结合组织架构与角色设定权限,当遇到人员调动或新增等情况,在申请查阅报表权限时,难以在OA流程中指定具体内容,从而造成信息部人员需要线上另行沟通确认,影响工作效率且不利于后续审计。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痛点,信息部采用需求文档(BRD)、报表目录清单辅助权限管控来解决: 建立需求文档(BRD):集团应用开发流程通过OA系统实现,我们利用FR工具实现OA流程取数,与对应开发的报表相关联。在每一张发布的报表上放置“需求文档”按钮,点击即可实现需求内容的钻取。 报表目录清单:通过FR工具获取决策平台已发布报表的目录,联合BRD文档与需求流程。融合进OA系统中的权限申请流程,使申请人可直观了解所有报表目录并选择开通适合自己的内容。 企业的信息部需求与业务需求相比,似乎总是被忽略,但小投入的报表开发却能使运维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的提升 场景价值一: 通过BRD文档的建立,开发人员在运维管理中可以直观的通过BRD了解报表的需求历史以及报表逻辑,大大减少了回顾报表逻辑的时间以及与需求提出人的沟通成本。一方面业务人员的部分疑问通过自主阅读BRD即能解决;另一方面通过BRD找到对应的开发人员,原本回溯报表逻辑的问题处理需要花费1-2小时,现在只需要打开需求文档阅读,2分钟即可明了。 场景价值二: 通过报表目录清单的制作,集成至OA权限申请流程内,申请人可直观了解有哪些报表以及报表内容,勾选需要查阅的报表项目。在后续的流转中点击即可查看树结构的报表目录清单,直观了解申请人要查阅开通的报表。 场景价值三: 信息部IT综合运维平台,将部门内关键绩效指标,重点内容综合展示在大屏中,便于管理层通过报表直观了解部门运维情况。 3.3场景三:支撑销售业务实时统计 业务痛点: 销售部门在管理经销商业务数据时,需要添加特定的经销商属性内容来作为汇总维度分析指标数据等,因为ERP中档案信息的更新历史档案数据只能以Excel等文档形式存储,遇到同期分析等需求则需要专门人员花费2个工作日整理Excel后输出,还有可能遇到错误操作导致数据有误,影响决策。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痛点,联合信息部通过FR实现填报采集额外属性,保存历史档案信息。并通过查询报表实现销售业务单据统计,完成率、同比等分析。 场景价值: 通过经销商月度汇总指标的查询报表呈现,管理者与决策层可以直观的了解经销商销售进展情况。其次,通过汇总抬头可钻取明细关联客户的销售情况及进展,以往需要耗时2人天的人工统计归集的工作量,现在通过报表查看即能实时查询,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使管理更加高效。 3.4场景四:支撑生产业务跟进 业务痛点: 生产部门的调度人员在日常跟踪订单进度情况时,需要查询订单物料的入库情况。虽然拥有生产订单的执行情况和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报表,但需要人工查询搜索,往往需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才能查询完整,影响工作效率。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痛点,信息部通过FR实现按日期查询特别关注物料的入库情况,带出订单的信息,能都在一张报表上全览所有信息。 场景价值: 通过报表实时查询,调度人员日常只需要打开报表通览今日入库情况,就能了解到需要跟踪进展的订单有哪些,以往需要花费2-3小时的工作,现在10分钟内就能完成,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使订单调度流转更为高效。 4、总结与展望 现阶段数顶平台正在逐步从数据集成处理到数据分析应用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目前集团内部以业务模块为基础、以点带面的形式开展数据分析场景落地,由于前期信息化与目前智能制造建设过程中业务模式变化的问题,数顶平台规划与业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磨合。通过帆软的FineReport、FineDataLink等工具,实现了集团内13套系统之间、云上与本地的数据交互,实现了跨服务器、跨数据库、跨平台的多维数据采集与应用可视化,打破软件系统边界,促进了跨域融合,促使业务数据共享,实现数据生产力推动智能数字化建设。 展望未来,一切终将在线,互联的本质,催生海量、多维、高频的数据,价值化的数据是企业“活的”生产资料;企业用数据说话,数据结果的呈现更能实际反映在经营过程中还原事务的本质;数据驱动,实现自我变革和能力提升;去中心化,构建共享服务架构;赋能个体,应对不确定性,以人为本;真正让数据成为生产力。宁水集团秉承“水滴”公司文化精神,从传统经营管理逐步迈向数字经营管理,将“数顶”的IT思想也有效落地在公司的实际运营中,在未来的数智化方面走的更好。
【2024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数字化应用广度下的数据集成管理
企业简介 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曾用名:上海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是德国马勒贝洱公司和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于2004年合作成立的合资企业,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共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作为整车热系统集成开发供应商,公司致力于汽车空调系统、发动机冷却模块及组件、新能源产品及系统的开发、制造与销售。依托先进的管理、专业的技术、强大的本土研发、试验验证和试制能力,公司给国内自主和合资品牌主机厂客户开发和生产用于传统燃油车、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热系统的相关产品,并提供有效的售前和售后支持。目前,为满足中国华北、华南、华东以及西南地区的客户需求,公司分别在成都、沈阳和宁德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在长沙、南京、宁波、武汉、吉林等地设立了分公司。 公司一直积极推进质量持续改进,降本增效,节能减排工作。在研发创新上凭借一系列国外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和试验设备,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先进的、完整的热系统解决方案。作为汽车领先的热管理标杆产品,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在2010年起就引入欧洲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和管理理念,并在2016年起启动了本地数字化实施管理,到2022年基本完成了数字化产品布局及信息化基础建设,其中PLM作为企业自研平台,能够不断的进行业务迭代和客户需求实现,拓展传统PLM功能,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成熟度和产品化功能,并在2023年受邀作为工博会优秀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进行访谈介绍。本公司一直秉承着目光放在未来,直面市场竞争的信念,努力把握行业变革所带来的机遇,迎接汽车行业转型带来的新挑战,争取以高于国内乘用车增长率的发展步伐,持续稳步提高市场份额,保持国内整车热系统行业的领先地位! 1、业务需求/挑战 上海马勒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遗留的历史数据量大且繁杂,难以归档,面对新项目时,无法精准高效地从历史数据中归纳出相关经验教训,问题重复出现,浪费大量的时间重复解决,导致生产周期也大大增加。在辅助决策时,数据颗粒度不够造成多次的错误分析。准备数据分析报告时,如Excel,PPT,通常需要多位部门员工花费多周的时间确认数据的统一和输入的质量,耗时长且时效性低,难以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支撑企业快速决策。针对上海马勒在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数据归档无序:大量的纸质文件归档,归档的方式缺乏系统性,数据难以快速调用、查找、分析。 数据时效性差:生产数据和管理数据生成的报告往往具有滞后性,决策时数据的时效性大大降低。 权限分配混乱:纸质文件调阅和访问难以控制且用户访问用途不明,管理难度高。 数据解读无效:各自独立的系统与纸质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共享机制,导致数据的集成分析难度高。 2、解决方案 为更好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变革,企业在2021年7月正式成立了数字化管理科,进行数字化转型改造,并在当年9月正式批准企业数字化的发展路径,建立功能模块4步走,企业集成3阶段的模式,逐步推进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力,以企业智能化为目标来进行功能、管理的持续优化: 功能模块4步走 企业集成3阶段 功能来自于需求,从数据和功能建设的过程中,覆盖到企业所有部门,因此在项目过程中构建了功能广度的管理三维控制:功能管理、技术集成、体系架构,并以此构建企业数字化的执行架构。 此架构下约束了企业数字化工具投入的实施重点: 功能管理:分职能、分业务、分板块的快速实现企业信息化推进,功能导向的开发以减少线下操作带来的数据收集问题。 技术集成:创建数据中台,通过数据治理形成企业的数仓,逐步构建起系统件间的数据交互内容和传输标准,保证数据一致性以解决数据不可靠问题。 体系架构:企业统一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建立企业的数字化实施流程,以:需求分析立项确认需求确认开发实施测试验收。为开发管理的过程来逐步完成企业数字化工具建设,以保证实施有效性 3、典型应用场景 3.1 场景一:市场预测 企业每年都会分析未来3-5年的市场需求,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运算和历史数据真实性的确认,来预测未来市场的需求,以支撑企业的客户管理、利润分析、重点产品策划、产能负荷评估、投资管理、研发成本策划。然而在需求预测时,由于数据分布在各个职能部门,每年此行动需要建立15人的执行团队进行为期2.5个月的数据汇总和分析工作,费时又费力,且数据基于Excel和纸质表单导致数据的可利用性低,数据质量差,经常导致团队进度停滞或分析归类错误等情况发生,从而影响企业决策的导向,因此在2023年由数字化牵头,逐步实现企业数字化平台的集成及智能化搭建。 第一步:场景数据主数据化 将相关的数据逐步从Excel和文档转入到主数据库构并构建数据流进行数据传递; 如客户数据: 此过程中共累计对28类数据字段重新进行分类、分级,保障数据一致性。 第二步:业务流程化 从各个功能中进行数据校正后,以系统流的方式,进行数据传递策划,并构建功能图; 第三步:数据BI校正及使用 通过BI数据钻取的功能,将各类业务数据进行集中后,根据业务部门报告习惯,建立业务BI场景,在过程中通过BI结果的展示,进行数据的二次校正及检查; 如工厂数据: 此过程中对主数据内容进行二次校验,实现标准化,共解析、统一16组数据用于最终的报告展示和BI分析。 现在通过系统的日常流程维护,2024年初试运行已经实现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保证,企业运营和市场的等待期大大缩短(目前维持1人进行3天数据确认,长期此过程可被数字化代替)。这一转变,使得企业数据的可管理性和可分析性大幅度提高,促进后续业务流程化的管理,加快数据的处理速度,提升整体的业务效率。快速的市场分析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把握市场动态,灵活调整运营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精准预测利润空间,为产品的定价和成本的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高效规划重点产品的研发方向和市场投放节奏,确保产品竞争力;同时为投资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撑,从而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快车道上能够真正实现快速响应、快速决策。 3.2 场景二:质量管理 质量作为开发管理、生产管理、售后管理的关键角色,在制造型企业的各个方面承担着保障、分析、防错的重要角色。企业经历了多年的辉煌以及来自于德国百年的经验,质量有着强大的管理手段和管控方式,但是管理细节颗粒度带来的是大量的报告收集、汇总、汇告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开发过程中,质量工程师每周需要2-3小时的数据整理动作,每月需要2天的时间来实现报告的整理;生产过程中,各类的文档数据收集每月需18小时进行汇总,并需要额外的3天时间进行报告整理;售后管理中,每月需进行1.5天的报告整理,在公司运营收紧的状态下,非增值动作让业务部门苦不堪言。 数字化部门从2022年开始介入进行数据的治理和集成,开始着手搭建QMS平台,并构建系统架构: 目标实现:1. 数据采集自动化; 2. 管理报告自动化;3. 分析数据可视化; 4. 生产数据及时化 此过程中,与生产管理中的传统思维,进行了以下革新: 去除传统鸟笼式涂写式看板转为线上电子看板 减少对传统检具硬件的依赖转为更为柔性的蓝光检查 减少数据间纸质的传递转为PAD线上录入的写入方式 管理的权责从讨论制转为流程定义的责任制 在2023年2月起企业网生产端实现了线上管理的功能要求 BI的功能逐步接入,快速的实现生产数据可视化、标准化、及时化的要求,减少了车间工位旁大大的鸟笼空间。 2023年仅上海工厂统计,产品开发端质量工程师在减少人员4人的情况下,也不用额外的数据收集统计,通过PLM系统集成及审批管理,BI对数据进行自动汇总和检查并生成报告;生产端共累计节省纸张25030张,在每班少了一名检验员的情况下,人均工时节省1247小时;售后端报告实现自动化生成,已不需要额外的工时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 3.3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上海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在国内有10个生产基地,1个研发中心,还有马勒全球研发资源对项目的支持。对项目经理而言,每天都要思考:如何进行项目协同,如何对客户信息进行传达,如何保证任务的执行,如何进行项目的风险把控,如何进行预算跟踪,同时项目团队的领导每天也在发愁,如何对728个项目工程师进行协同。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目经理将大量的时间放在项目报告上,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经理基本40%的时间都放在做报告上,各个部门每周需要花费2.5天的时间进行项目汇报,每月需要2天时间进行管理层汇报,背后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的整理、汇总和分析,工程师不得不将用于研发工作的时间放在PPT上,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产品质量。 基于以上问题,数字化管理团队于2020年起(当时归属在研发PMO产品开发管理科)决定自主研发PLM系统,立项名称为IPDP(Intelligent Product Development Platform),开始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重构。结合企业的管理流程要求,最终精炼了122个关键流程和69个关键文件,覆盖项目管理中,内容包括:项目计划、零件开发、工艺开发、APQP、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团队矩阵、行动计划。将项目管理变成体系流程约束型管理方法,并在2022年逐步形成IPDP式的协同型目标管理,此过程中,系统在迭代3代后,形成了以产品开发管理为核心,构建生产数字化集成的智能链管理架构: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管理科从2021年起开始构建报告中心,为了更好的进行多维度分析,及项目管理数据中台的创建,2023年IPDP正式开始进行报表平台的升级,通过帆软BI进行数据集成,根据汽车行业信息安全要求TISAX,帆软平台提供了更高效的授权方式、对项目成员、工厂、产品类别,组织层级进行多维度授权,助力企业构建了产品开发团队用的管理中心。通过BI平台的升级和集成,工程师们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他们再也不需要手动汇总数据、制作复杂报表或者在多个系统间切换来获取项目信息。现在,所有的关键数据和分析报告只需一键打开,大大节省时间和经历,降低了出错率。 这种集中的数据管理方式不仅加速了决策过程,还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完全符合TISAX对汽车行业的高标信息安全要求。工程师们可以更加专注于产品开发的核心任务,创新与协作能力得到了解放,从而有力推动了企业的产品研发效率和竞争力。 4、总结与展望 企业在数字化的建设中,数据标准、管理透明、降本增效始终是企业的挑战,数字化管理中如何快速的识别问题数据,构建用户的报告需求,对数据结果需求分析,以及效率提升始终是企业的目标。为了找到对应合适的工具,走过了3年的弯路,帆软BI和FR产品的介入大大提升了数字化管理的水准,仅6个月就打造出超过30份的业务分析深度数据报告,其中包含83,600多类数据字段,共引用数据仓862万条数据,大大提升了报告的产出,数据的质量和维度的集成。 随着BI和FR产品在企业的深度使用,管理的理念也随之转变,用户不再依靠传统的PPT,Excel来进行报表的创建,而是首先想到就是通过系统来导入,ETL分析不再是高高在上的IT分析产品,用户同样也体验到IT产品带来的好处,同时操作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数字化管理的难度,自主约束比强制管理带来更好的管理效果,不仅是功能上的实现,管理的变化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管理效率提升。 目前企业正式进入到数据集成和BI阶段,并且针对PLM平台已经开始AI大模型及GPT应用,BI低代码的灵活性以及数据结果的展示能够对模型结果进行校验,快速实施,高效集成和有效管理。因此,相信下一步的AI/BI产品更能体现出数据集群效应,为企业的效率带来下一次的腾飞。
个人成就
内容被浏览14,249
加入社区5年225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