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量产工厂数字化转型方案
企业简介
长安汽车公司,即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862年,是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之一。长安汽车是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龙头企业,也是国内小排量车的领头羊,其汽车产销量多年居中国前四位,品牌价值达216.19亿元。长安汽车拥有强大的整车制造和零部件供应能力,其汽车谱系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全部领域,拥有排量从0.8L到2.5L的系列发动机平台;在海外拥有已建和在建的6个生产基地。此外,长安汽车还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特大型汽车企业,其总部设在北京。长安汽车始终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重塑能力、升级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强度,坚定坚决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为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努力奋斗。长安汽车拥有来自全球30个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1.8万余人,拥有73家分子公司,22个整车及发动机工厂,产品远销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六国十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
长安汽车荣获国家“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等诸多赞誉,名下两江工厂也获得高度赞扬,荣获“中国汽车行业标杆智能工厂”荣誉。
其中两江工厂现有员工8766人(其中一厂区3112人,二厂区3021人,三厂区1696人,职能937人),资产规模103亿元,占地面积2112亩,产能100万辆。是全球第二、国内最大的整车制造工厂,长安汽车智能制造核心战略工厂。
1 管理需求和挑战
为实现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转型目标,长安汽车迈出了第三次创新创业的步伐。其核心聚焦于“实现高效、柔性、敏捷制造,快速满足客户大批量个性化定制需求”,以制造技术和制造管理为双翼,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智能赋能以及管理升级,将制造能力打造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推动公司的创新创业计划迈向成功。
两江工厂作为公司目标的重要承载者,致力于构建“标准化、一体化、自主选择、可复用”的特色智能制造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工厂紧抓“数据标准化”、“工厂一体化”、“开发自主化”、“成本、效率、体验优先”、“业务深度融合”以及“场景可选择、可复用”这六大核心特征,通过精心设计的九条升级路径,依托“零代码”和“低代码”两大平台,以“数据治理”、“长安精益制造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为坚实支撑,坚定不移地推进智能制造的升级规划,以实现工厂制造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工厂不仅需要在制造流程和技术上实现创新,更需要对人才结构和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因此,培养具备数字化素养和技能的人才,已成为当前工厂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通过加强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厂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推动公司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转型目标稳步前进。
2 培养方案
培养范围:工厂全体人员。由工厂各业务部门抽调2-3人作为种子选手统一参与工厂级培训,深度掌握数字化技术,负责本部门整体业务系统搭建及本部门其余人员培养。
人才能力画像:
能力项
能力级别与判断标准
业务分析能力
L1:具备洞察业务痛点和提取数字化需求的能力,且能准确判断是否该需求是否可通过简道云解决;
L2:具备流程梳理能力,能够使用流程图等工具将复杂流程清晰表述,并从中提取各节点的业务痛点及数字化需求;
L3:能够结合业务需求、简道云功能合理设计解决方案,降低开发效率的同时满足业务需求及使用者体验,且能考虑业务变更后系统迭代的支持度和便捷度
应用开发能力
L1:掌握基础表单、流程、仪表盘的开发能力;
L2:熟练掌握数据工厂、智能助手、仪表盘、聚合表、插件等高阶功能,能够灵活组合以上高级功能实现较为复杂业务效果;
L3:熟练掌握前端事件、API、单点登陆能功能,具备一定的代码开发能力,能够实复杂的如系统对接之类的需求;
数据分析能力
L1:能够有方法有逻辑的梳理业务流程、制定业务目标,基于流程和目标识别业务达成的关键因素,并基于现状输出差距分析;
L2:能够提取出简单、易识别的量化指标衡量关键因素的完成结果,且有流程获取目标数据、对目标数据进行处理;
L3:能够基于数据结果定位原因,找到数据“好”、“坏”、“异常变化”的业务因素,并且将数据洞察结果应用于业务,促进业务改进和创新
培养方案:
培训周期;每年一次,4-5月,持续两个月。
培训方式:工厂整体牵头,组织各单位抽调2-3名人员参训,工厂统一培训培训并认证能力水平。
培养内容:每年开展一次线上进阶场景培训(L2)及开放平台培训(L3)以提升应用开发能力;开展一次业务分析培训(线下)提升业务分析及数据分析能力。
内部转训:各单位组织参训员工进行内部转训,扩大培养成果。
培养成果:
历时3个月,开展进阶场景培训(L2)、开放平台培训(L3)以及线下业务分析培训共三期。实现L2级学员认证55人,L3级认证9人,业务分析培训认证29人。为工厂各单位培养3名及以上简道云精通运用人才(L2级以上)。
通过开展进阶场景培训(L2)、开放平台培训(L3)以及线下业务分析培训,大幅提升两江工厂整体数字化水平(简道云)。各单位简道云应用水平评分(两江工厂自创,从使用率、看板应用、进阶应用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评打分)平均分由82.41提升至91.21,进展显著。
3 典型成果
3.1 场景一:备件领用/采购系统
(1)发现问题:
①当出现紧急情况,备件库存不足,零件又短时间内无法完成采购。
②安全库存设置,各类型备件安全库存数值不一致,及易损件、长库龄零件管控,从而精简备件库存金额。
解决过程:
设计了简道云应用对备件库存进行系统化管理。通过设计简道云备件管理流程,实时对备件库存进行监控,当库存低于安全值时自动发起采购,并传递给管理负责人进行审批,有效避免了库存不足导致的效率损失。同时设计了备件管理驾驶舱,对备件的领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备件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场景价值:
之前经常出现因备件库存管理不当,且遇到紧急需求时,零件不够用的情况,只能临时寻求兄弟单位借用。现在整个备件管理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员工仅需发起领用流程及审批采购申请,无需对备件余量进行监控,同时驾驶舱的加入也帮助了员工对备件管理的理解深度,并直观的掌握备件状态,减少了廉洁风险。
3.2 场景二:设备检修管理系统
(1)发现问题:
①设备检修计划传递效率慢,每次设备检修计划通过邮件方式传递,且传递链路及设计人员广,整个过程消息传递过慢。
②传递容易出现遗漏和错误,传递过程通过邮件方式,整个过程全靠人工识别,容易产生错误,且错误无法得到及时纠正。
③检修过程人力耗费大。每次检修需指派专人全程跟踪计划及检修完成情况,人力消耗大。
解决过程:
①建立检修计划E化流程:
检修计划数据线上存储备份与线上处理,实现所有检修计划数据的集中,极大提高了数据的信息价值,并建立线上的检修计划管理E化流程。
②集中化管理与整理:
将内部检修、智服检修、技改技措、委外维修等集成到一个表单,便于分类整理归档。
③流程处理效率提升:
E化检修计划流程,实行手机在线填写、在线审批、在线流转、在线确认、在线通报。
④数据统计与分析可视化:
利用简道云制作可视化界面,各区域实时跟踪检修计划状态,实时掌握计划全过程情况
场景价值:
①节省了检修计划收集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每次每个相关人检修计划收集时间至少平均节约60min/次,至少减少 8 次邮件往来。车间内部节约人工费用约:48元/小时×1小时×12月×12人×4次/月=27648元
②通过简道云平台,建立了检修计划E化流程。提高了焊接车间业务执行的透明度,极大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了处理表格的工作负担。
3.3 色差管理系统
(1)发现问题:
当前车辆色差管理出现如下问题:
①可能存在外饰件与车身在各自色差检验阶段均合格,整车装配后车身与外饰件目视色差明显
②色差数据检测和记录方式仅能确认是否合格,对于趋势无法直观做出判断
③涉及部门及人员多,信息沟通成本高
(2)解决过程:
通过简道云搭建色差管理系统,建立以下三个功能模块。
①建立色差监控模块,对颜色标准进行录入。然后通过现场设备设备和简道云仪表盘对车身色差,外饰件色差,及车色差趋势进行监控管理。
②建立色差匹配模块,首先建立色差匹配标准,然后对外饰件及车身进行色差匹配并监控。
③建立问题管理模块,建立车身/外饰件色差超差问题管理台账及车身与外饰件匹配管理台账。同时建立异常车辆返修管理程序,对上述问题进行整改及闭环管理。
(3)场景价值:
提升了色差管理效率,减少了因色差不合格流向市场导致的顾客抱怨。同时色差管理系统也提升了沟通效率,能够清楚对问题车进行管理,防止因沟通失误导致问题流出。
4 总结与展望
经过近一年的零代码培训,两江工厂零代码开发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零代码基础开发能力实现全员覆盖,L2级进阶知识掌握人员培养55人员,L3级高阶开放平台技能掌握9人。覆盖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线,并牵头搭建起了两江工厂的零代码管理平台。实现累积开发应用51个,表单1216个,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均搭建本部门业务管理驾驶舱,并完成本部门90%CPS业务的E化替代,总体日均使用人数1300+,日均操作量8000+,整体办公效率提升50%。同时实现了业务需求的快速实现、快速迭代,降低了对it人员的依赖。
数字人才培养前后情况对比:
对比项目
数字化培养前
数字化培养后
L2
8人
55人
L3
0人
9人
简道云应用水平得分
82.41
91.21
后续,两江工厂将探索数字化工具融合发展路线,将零代码工具与低代码、RPA、Alteryx等数字化工具进行融合,探索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以应对工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为此,两江工厂将持续开展数字化培训,除定期开展零代码相关培训外,也将同时加大其他数字化工具培训力度,探索数字化工具融合发展路线,培养多维度全方面人才,为工厂的数字化发展,持续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