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引擎—海昌集团大数据分析建设之路
1 企业简介
海昌海洋公园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知名的主题公园和配套商用物业开发及运营商,发展起步于大连,自2002年建成以展示南北极动物为主的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极地馆,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凭借行业优秀的极地海洋动物保育技术,公司将其业务模式逐步推广到核心城市,展开了海昌海洋公园在全国的战略布局。
目前海昌海洋公园已经在上海、三亚、大连、青岛、成都、天津、武汉、重庆以及烟台经营了十座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综合主题公园,每年游客接待量超2000万人次,累计游客接待量超1.4亿人次。其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和“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这两座全新的大型主题公园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盛大开园,相继迎接全球游客的到来。此外,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郑州海昌海洋公园“也即将成为中原地区首度钜献的海洋主题公园。
2014年3月13日,海昌海洋公园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主题公园运营商。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后,海昌海洋公园将继续深化品牌建设,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持续打造以海洋公园为核心的主题公园行业内领导品牌,倡导“勇于创新、阳光健康、真诚可靠”的品牌个性和“有梦、有爱、有快乐”的品牌主张,为游客提供集公园游览、餐饮、购物、住宿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体验。未来海昌海洋公园将以更高品质、国际化、多元化的旅游综合性主题产品呈现给游客、回馈社会。
2 项目背景
海昌集团信息化及数据化现状:
(1)海昌集团在历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多种类IT基础建设系统,包括票据、商餐、酒店、车场等系统;存在大量的数据未发掘应用,数据价值处于沉寂状态;
(2)海昌集团各地区公园分别建设,业务系统相对独立,存在口径不统一、指标口径不透明;各系统的上线时间不一致、系统间数据未打通,存在数据孤岛;
(3)从宏观上看,缺乏统一的分析页面查看整体运营概况、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完成数据的存储、计算、清洗;
3 解决方案
(1)项目建设目标
针对海昌集团的项目建设需求,提出了以下建设目标:
- 构建数据仓库,整合深大、宏理、绿云、富士、科拓系统数据;
- 统一指标口径,全面梳理现有数据,规范数据接口,确保数据管理标准化;
- 通过PC端、移动端驾驶舱,通过指标、数据及时反映公园经营成果、辅助决策。
(2)平台技术框架:
基于FineData+FineTube+FineReport的应用框架建设整体数据平台,通过FineTube实时抽取现有多业务场景下的数据到统一的数据平台FineData中进行存储,保障了历史数据的归集,同时,基于前端报表工具FineReport进行数据的统一展现分析,保障数据的输入端统一、输出端统一。
4 项目成果
4.1 成果总结
(1)建设成果
平台主要分析模块:票务分析模块、停车场分析模块、商餐分析模块、衍消分析模块等
平台报表/分析模板成果:月均访问量达到3万次、平台活跃用户数100人以上;
数据底层建设内容:总数据量2TB、最大单表4000W+;
(2)整体价值
海昌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可视化呈现,即通过把复杂的数据转化为可以交互的图形,帮助管理层更好地理解分析数据对象,发现、洞察其内在规律,极大地降低个人认知壁垒,将复杂未知数据的交互探索变得可行。依托旅游大数据的可视化发展趋势,管理决策层可以较直观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此辅助精准决策。并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数据分析支撑,为管理决策层提供更加直观的决策依据,为挖掘更深层数据价值提供可能。
海昌大数据平台将各系统供应链的各参与方连接起来,实现旅游供应过程中服务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三流”合一,为旅游智慧营销提供扎实数据支撑。旅游服务供应链上的各方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关系,起始端旅游需求量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下游各环节的变动,而利用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系列变动的规律。
大数据平台建设对企业管理带来了深渊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经营管理的数据决策分析;
2、通过数据管理推动运营优化;
3、形成海昌在旅游行业的数据资产,能够驱动产生新的盈利模式。推动海昌成为行业的标杆。
4、实现报表自动化、可视化;实现决策效率、管理一致化支撑。
5、打通消费者维度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消费动机。
6、主动预警风险、发现风险,对经营动作进行干预,把握业务机会。
7、逐步实现园区运营的智慧化。
4.2 典型场景
场景一:打通系统多样性整合
业务系统包括票务系统、酒店系统、商餐系统等数据分散在各项目,数据彼此互不相连,无法横向分析对比; 系统一期建设完成,实现10个项目经营数据打通,票务、商餐、酒店、车场业务系统数据打通,并通过PC端web浏览器、移动端,实时监测各项目经营情况,辅助进行经营决策分析。
景区综合监测
|
"累计订单";"销售金额";"接待人数";"离园人数";"在园人数";"饱和度";"预警";"访客数量";"人数占比";"本期今日接待";"同期今日接待";"客户类型比例"
|
票务收入分析
|
"本期累计人数";"本期销售金额";"同期累计人数";"同期销售金额";"销售收入排名";"产品销售排名";"年卡重游次数";"近30天收入趋势";"去年同期收入趋势";"小时销售趋势";"去年同期小时销售趋势";"本年收入趋势";"去年收入趋势";"客户类型比例";"销售渠道占比";"销售渠道趋势";"OTA分销人数";"OTA分销金额"
|
年卡数据分析
|
"年卡销售";"年卡开卡";"年卡接待";"销售年龄结构";"销售渠道占比";"本期年卡销量、接待趋势";"同期年卡销量、接待趋势";"本期年卡接待趋势";"同期年卡接待趋势";"年卡开卡走势";"项目销售排行";"产品销售排行";"年卡重游人数"
|
游客接待分析
|
"客源地分析";"累计接待";"网络接待";"年卡接待";"日接待量分析";"时段入园分析";"现场购票本期";"现场购票同期";"网络购票本期";"网络购票同期";"团队本期";"团队同期";"散客本期";"散客同期";"近30天接待趋势";"去年同期30天接待趋势";"本年接待趋势";"去年接待趋势";"近十年接待趋势";"日均接待量"
|
游客画像分析
|
"总人数";"省内人数";"省外人数";"省份画像数";"城市画像数";"性别占比";"团队本期";"团队同期";"散客本期";"散客同期";"同行人数";"预定分析";"年龄段";"重游人数"
|
网络分销分析
|
"本期累计人数";"本期销售金额";"同期累计人数";"同期销售金额";"销售收入排名";"产品销售排名";"项目退票排名";"产品退票排名";"销售统计";"退票统计";"近30天销售趋势";"去年同期销售趋势";"近12月销售趋势";"同期销售趋势";"未来7天游客趋势";"用户提前预定分析";"各渠道销售情况";"自营分析排行";"自营退票统计";"OTA分销排行";"OTA退票统计"
|
酒店住宿监测
|
"总房间";"已出租客房数";"可用房间数";"出租率";"酒店营业额";"当期入住趋势";"同期入住趋势";"平均房价";"REVPAR";"出租率趋势";"未来7天出租率";"每日营收走势";"营收占比";"销售渠道占比"
|
停车场监测
|
总车位;"已使用车位数";"剩余车位数";"当日累计驶入车辆数";"当日大巴累计驶入车辆数";"当日小车累计驶入车辆数";"车位免费金额";"小车的收入金额";"停车场接待趋势";"时段驶入车辆";"时段离场车辆"
|
商品数据分析
|
"商品订单数量";"商品销售金额";"项目销售排行";"商店销售排行";"本期近30天收入趋势";"同期近30天收入趋势";"本期小时销售趋势";"同期小时销售趋势";"本年收入趋势";"去年收入趋势";"产品销售排行";"品类销售排行";"用户支付方式占比
|
餐饮数据分析
|
"餐饮订单数量";"餐饮销售金额";"项目销售排行";"餐饮销售排行";"本期近30天收入趋势";"同期近30天收入趋势";"本期小时销售趋势";"同期小时销售趋势";"本年收入趋势";"去年收入趋势";"产品销售排行";"品类销售排行";"用户支付方式占比"
|
衍消数据分析
|
"衍消订单数量";"衍消销售金额";"项目销售排行";"商店销售排行";"本期近30天收入趋势";"同期近30天收入趋势";"本期小时销售趋势";"同期小时销售趋势";"本年收入趋势";"去年收入趋势";"产品销售排行";"品类销售排行";"用户支付方式占比"
|
通过搭建统一的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汇总及标准化;通过线上填报进行数字化,定时推送及查看数据,提高效率;
场景二:口径标准统一化
各项目数据标准不一,数据分类及业务多样化;数据延时,通过搭建统一的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汇总及标准化;通过线上填报进行数字化,定时推送及查看数据,提高效率;把不同口径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通过finetube进行数据整合,不同口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统一展现,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和安全性。
本次项目中通过FineTube作为统一的数据源对接平台,结合了票务系统、商餐系统、酒店系统、车场系统的数据,对所有数据的抽取同步过程进行平台化管理,保障数据质量及数据的及时性;
场景三:大数据平台存储
基于FineData的高性能存储及查询,所有业务系统的现有数据及历史数据进行统一存储;给前端的高校查询提供底层支撑;通过多个公园的数据接入,充分发挥了平台的高容量、可扩展、高可用场景,保障实时园区分析展现能24小时高效运转;将原有的离线分析转变为线上可视化系统。
、
场景四:统一展示平台
各项目数据需通过上报后人工汇总,无法实时监测;不同项目有各自的数据管理系统,但是管理层无法从总体把可控整个集团所有项目的总体经营情况,需要通过各项目手动汇总上报,操作繁琐,汇总时间跨度大,数据容易出现误差,数据时效性差。导致汇总后的数据价值大打折扣。建设大数据平台,统一了数据监测分析工具,各项目,不同系统数据可以通过平台实施监测展示,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
5 项目总结
5.1 CIO/项目负责人点评
大数据分析平台项目上线会意义重大,项目进程讲的很清楚,各种问题说的比较保守,这个项目历时1年零3个月,我一直在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展;也一直在推动大数据分析平台项目一期的上线;
目前大数据目实施存在的困难:
1.旅游行业业态复杂,涉及的行业业态比较多,信息化进程慢也是这个原因。牵扯的业态比较多对整个数据系统的建设挑战比较大,也加大了系统间数据打通的难度;
2.整体来看,这个行业业务管理标准化程度、数据管理的标准化管理程度都比较低。要想一些办法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的管理。
3.数据管理意识不足,跟过去这个行业的管理的推动力有关(传统管理思路更为关注创意、服务);跟其他更讲究精细化管理的行业相比还是不足。
5.2 经验心得
从2020年3月召开项目启动会开始,经历蓝图设计、开发建设、分布上线,到2021年5月项目收尾,通过业务需求及页面梳理,确定26张数据分析看板。通过内部测试及项目测试,共计解决161余项问题,各页面采用分步上线。项目历时15个月,经过搭建架构、数仓建立、数据汇总及页面分析展示。
通过大数据平台项目,初步建立集团数据中台,完成各项目公司、各业态的数据打通和集成,建立海昌集团统一的数据仓库,实时呈现数据,多端展示各项目业务系统数据分析成果,各项目日报的填报收集及移动端推送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