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团队介绍
团队成员:队长张一鸣、队员谭苗子、肖明浩
指导老师:刘晖
学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 作品背景
“双碳”是当下备受关注的主题,指的是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全球持续升高的温度,是人类活动不断增加的碳排放所致。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过去十年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最热的十年,比工业革命时期的平均气温升高了1.2℃,这一趋势让《巴黎协定》中规定的将升温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变得更加紧迫。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积极响应全球呼吁,于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这意味着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这是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重要贡献。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作品选择“双碳”作为主题,通过数据可视化和直观分析,呼吁人们关注碳排放的严重性。这些作品旨在让公众和企业了解低碳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采取实际行动,共同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碳中和不仅是中国的国家战略,也是全球各主要国家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并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实现碳排放的削减,并最终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全球的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巨量碳排放。
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响应并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我们已经在国家层面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对全球环保事业的重要贡献。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生活方式、企业运营等各个方面,全面实现绿色低碳的转型。
这份作品,正是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聚焦于碳排放这一主题。我们希望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让大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碳排放的严峻形势,理解低碳生活和低碳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深信,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认识到碳中和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起来,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双碳”目标,构建一个真正的绿色地球家园。
3 制作流程
设计过程:
设计思路:
4成果展示
案例介绍:
近年来,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的重要员献者,2018年碳排放量达到1013.46百万,位居全球第一近年来,中国一直十分重视碳排放过度问题,积极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本案例首先分析了中国排放现状,进而所了中国进行碳减排的科学路径,最后可视化了中国实现“双碳”的时间轴并结合该仪表板的可视化分析为中国实现“双碳”战略提供了参考建议。
4.1中国碳排放现状
4.1.1发展阶段分析
4.1.2重点省份分析
4.1.3重点行业分析
4.2中国进行碳减排的科学路径
4.2.1建设碳市场
4.2.2推进生态创新
4.2.3加强社会治理
4.3“双碳”未来
4.4总结与建议
5 总结与分享
5.1经验
团队配合:及时交流和分享:我们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了频繁的交流和分享,及时分享各自的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以便于及时纠正和调整。
互相学习和提高:我们在团队中互相学习,例如从数据清洗中学习到新的数据处理技巧,从报表制作中学到新的可视化技巧。
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我们深刻认识到数据质量对于数据分析结果的重要性。为了确保数据质量,我们在数据收集、预处理和清洗阶段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指标梳理:选择合适的指标:在分析“双碳”实现路径时,我们选择了多个指标,如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占比、能源消费结构等。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双碳”目标的实现情况。
指标的动态调整:随着分析的深入,我们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对指标进行了动态调整,使指标更符合实际需要。
5.2踩过的坑和走过的弯路
数据源的可靠性: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数据源存在不准确或不及时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谨慎的质量控制和使用。
避免过度解读数据:数据分析师常常容易过度解读数据,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醒业务团队不要过度解读数据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