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简介
引用:习近平江苏行丨走进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兴源创(HYC)是一家苏州本土企业,2005年成立,是国际领先的工业检测设备及系统提供商,主要布局四个检测赛道:平板显示、智能穿戴、半导体、汽车电子。在2019年成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目前人员规模2200人,研发人员占比43%,上市四年来研发投入均超过15%。
HYC坚持以科技创新聚焦全球高端检测领域,在工业制造产业链中,工业检测设备是除了设计、工艺、材料以外非常重要的关键设备。公司拥有完全自主开发的技术平台及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电、光、声等多学科检测领域深耕十余年。
从2021年开始,华兴加大对数字化的投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获得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5G工厂、智能制造成熟度4级企业、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荣誉。针对高端检测设备行业,让客户更放心,让智造更简单”是HYC数字化战略方针,二期工厂则是我们实现数字化的重要载体,该工厂已获“国家5G工厂” ,是苏州第3家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的工厂。
|
2.业务需求/挑战
2.1业务背景:智能工厂
华兴源创的订单为非标订单,同时在市场要求逐渐提升的背景下,质量和交期都在变高。我们面临的交期需求正逐渐从90天缩减到60天,同时该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同时叠加上
- 极多品种
- 极小批量
- 极短时间
- 极频繁变更
- 极脉冲订单
- 产品复杂【BOM子料18万+】
- 电子原材料采购周期长
等一些列buff,也就意味着我们现在面临“多品种小规模转向大规模定制交付模式”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HYC于2020年开始正式入局数字化,2022年自研了MES、WMS、QMS等业务系统,同时1号智能工厂启动。智能工厂厂区内部单独部署5G基站数量800+个,分别下沉两套主备UPF至厂内数据中心,华兴厂区范围内5G无死角全覆盖,数据不出厂区,保证数据安全性。智能工厂的打造可助力客户上市时间缩短50%,准时交货提升130%,并实现关键生产工序自主化和100%自动化。
然而,工厂生产信息涉及的业务模块和数据来源繁多,随着智能工厂的运营投入,许多信息获取、数据分析相关的困难逐渐暴露出来,这对于我们2023年的数字化组织变革目标而言是不小的挑战,我们判断,智能工厂还需要在数据获取、分析和业务管理闭环上做一些系统化的建设,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
|
2.2业务痛点:最后一公里,阻塞在哪里?
管理层难以全局掌控生产执行
华兴的生产信息涉项目订单、计划、工单、物料、仓储、质检、设备、厂内物流、异常提醒、异常处置等模块,这些信息来源于ERP、SRM、WMS、MES、QMS、LMS等多个系统。智能制造中心长经常关心生产执行情况,询问“工单总数”、“质量一次合格率”、“出货达成率”、“工单齐料率”等数据,以便进行业务指导,而加工工厂长、封装工厂长、线束工厂长又有各自业务上关注的指标,业务和IT小伙伴为一个指标要从多个系统中拉取、计算,并反复核对业务含义和数据口径,花费半天时间才能回答得上来领导的问题。
业务层数据分析难以深入
生产执行过程中,工厂长通常还会关心到工单和人员层面的情况,关注工单物料齐料状况设备和人员负荷,若是遇到了问题工单,还会追溯到谁负责的、是否影响交期;仓库主管、计划主管、质量主管等层级的管理者关注的数据层级则会更深,例如当日收料、当日出库、工单延期量、供应商合格率等等。上层的数据指标好不容易算完,主管们的又一个“灵魂拷问”却无法得到及时回应,数据分析思路便戛然而止,业务分析和调整优化的思路也断了。
IT工程师开发压力剧增
随着各层业务人员对数字化的意识深入,大家想要的数据看板也越来越多,今天仓库主管想要一个看板,明天计划主管也要一个报表,未及开发完,工厂长提出“要制作一个每天、每月、每季度、年度汇总,实时查看工厂的整体生产执行情况、设备情况、异常工单情况和异常问题负责人的看板”,工程师点头答应的同时,默默把又一个DDL往后再延。
|
3.解决方案
为了真正建设好智慧工厂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结合帆软产品的特性,设计了一个“数据分析平台”和一个“数据仓库平台”,前者面向各级业务,高效支撑从决策到执行的各类数据应用诉求,后者面向IT,构建一个可快速支撑各种数据应用搭建的数据仓库。
3.1智能工厂建设框架
在华兴源创所面临的背景与挑战下,我们着手构建HYC智能工厂,从软件、硬件、网络等多维度发力,厂区内部单独部署5G基站数量800+个,分别下沉两套主备UPF至厂内数据中心,华兴厂区范围内5G无死角全覆盖,数据不出厂区,保证数据安全性,建设架构如下图所示;
为了提升业务流转的效率,华兴源创团队构建了完善的业务信息系统,实现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质量”,“物料”,“设备”,“风险”等环节的支撑与覆盖。
基于以上智能工厂的构建,我们得以下效果。
- 助力客户上市时间缩短 ↓50%
- 准时交货提升 ↑30%
- 关键生产工序自主化&100%智能化
- 人工智能驱动多学科高技能工培训&全球调配
- 人工智能赋能研发选型和参数化设计
|
3.2数据分析平台框架
在智能工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数据的应用、分析和决策支撑层面,依然面临数据分散、不贯通、口径不一、分析链路较长的痛点,
1)到各个系统去看,线下导出来看,效率低;
2)及时性不一致;
3)统一公司语言和口径不同:应排/未排、应投/未排、应完/未完等的指标定义;
4)协同不变:有些料的采购会联动研发;
5)监管指标不透明:隐藏的指标多,例如CNC设备的负载率、利用率不高;
所以我们在智能工厂的最后一公里层面,构建了数据分析平台与数据仓库平台。
下图为我们的数据分析平台框架,最上层的是一个统一的数据决策系统,它是所有业务用户的数据分析门户,并可以集成企业微信、钉钉等办公软件,将数据看板推送给需要的业务人员;在应用层,我们经过多轮调研,设计了财务、采购、库存、研发、生产、质量、销售、人资等主题的看板,也有部分是填报类表单,可以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回填。这两个层级依托于帆软的FineReport和FineBI产品集成部署,简道云则作为轻量化的应用搭建平台,填补一些缺失的业务流程。
|
3.3数据仓库平台框架
支撑数据分析平台的是我们的数据仓库平台,应用帆软的FineDataLink数据集成工具,我们将ERP、MES、WMS、HPS、QMS等业务系统的数据抽取转化至ODS层,再按照不同的主题域和数据层级将数据汇总计算,分为DWD、DWS、ADS三个层级,同时资产、科目、成员、部门等公共维度表也进行了建设。这些数据最终流向各类领导驾驶舱、大屏、移动端看板、报表等应用,近期还进行了业务人员自助分析的培训推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数仓的建设,形成了取数、算数、用数的闭环。
|
4.典型应用场景
4.1工单预警看板
通过“工单预警看板”,中心长及工厂长们,可实时查看整体生产或四大工厂的工单执行情况、物料情况、资源情况、ECN变更情况、生产质量情况,可以及时干预工单异常情况,确保生产计划达成,不断完善生产执行机制。
为了便于中心长和厂长们追溯更明细的信息辅助决策,我们在看板呈现上采用“总览呈现+逐层穿透”方式,实现即可实时总览整体生产、不同工厂生产情况,兼具“逐层穿透”每个运行数据背后的详细信息。
对于部分时效性要求高的数据,如工单信息、生产领料和生产资源,我们应用FineDataLink的实时管道功能实现实时的数据抽取。这样,在厂长们发现生产执行指标异常时,可以快速锁定到对应的工单,追溯明细信息,提醒对应的责任人或调度所需的资源。
|
4.2项目周(月)报看板
在过去,每个项目的周月报看板是需要人工线下统计、计算再进行向上汇报的,每次汇报都要来回倒导数、对数,耗费不少时间成本。通过“项目周(月)报看板”,中心长及工厂长们,可实时查看当周/月/季/半年/年度,生产运营指标执行情况及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及业务优化,同时每周/每月自动发送看板数据至公司高层经营管理会汇报,提高周/月报经营分析效率。
在看板设计上,我们同样采用“总览呈现+逐层穿透”方式,实现实时查看中心/不同工厂运营指标情况,兼具“逐层穿透”每个指标数据背后的详细信息,让各级项目负责人决策有数可循。
由于周月报看板是定期调用的数据,我们使用FineDataLink的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数据抽取同步,在一个可视化的界面设计和维护这些定时任务,数据开发的效率比以往写大量的SQL提高了许多。
|
4.3设备巡检系统
华兴大部分设备都接入了IOT平台,但IOT平台中只有设备的硬件信息和运转采集信息,缺少设备的运维管理信息,设备部门希望将人工维护的设备档案建设起来以便沉淀知识经验,降低对人工经验的依赖。
这样一个“设备巡检系统”不至于大到专门建设一个系统,但业务侧需求较为迫切,于是,我们采用帆软简道云快速开发,通过IOT平台同步设备运行信息,对设备进行保养、巡检与维修管理,提供稳定的可用、可预见的设备资源。
由于简道云的数据存储在云端,我们使用FineDataLink实现本地数据和简道云数据的双向实时互通,将需要进行日点检和异常维护的设备列表输入到简道云表单,触发业务流程自动运转,也可以将简道云中填报的设备状态信息关联本地数据计算,不需要人工介入反复的上下云。
|
4.4生产执行评分系统
生产执行的的评分过程是贯穿了从中心长到各级主管、再到一线员工的业务流程,如果通过人工流转,整个过程复杂且漫长。通过“生产执行评分系统”,根据相应业务及计算规则,实现分层评分中心长看工厂长评分---工厂长看生产主管/班组长评分--班组长看一线员工评分,辅助管理层/HR,进行团队管理(能力提升、绩效评估)、生产业务优化、作业流程优化、作业标准及操作方法优化。
我们采用“工厂--车间--班组--人员”的多层级层级方式,设计实时查看各层级评分的看板,同时结合OA评分流程,工厂长进行主观分评价,联动计算评分。
|
4.5BI推广“HYC组织能力提升”
在完成各类业务数据、业务流程的线上化后,各业务板块的效率确实提升了,但整体的数字化建设还缺少最关键的一环——人和组织能力的提升。FineBI是一个简单易用的自助分析工具,我们大部分业务人员都可以快速上手操作,从IT维护的公共数据中快速拉取自己需要的看板。
BI推广和开发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两种不同的模式,按“公司层级--中心/部门层--关键用户”分层汇报、宣贯、引导、培训与应用:
- 按“公司层级--中心层级”:IT开发为主,承接复杂的数据应用开发,中心层级汇总需求,于IT商定排期,按期交付;
- “部门层级--班组层级--个人层级”:个人业务层级人数众多、需求个性化,IT只负责提个数据,具体的数据看板由业务人员自行开发为主。
推广过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有力支持,生产计划、销售、产品线等部门的业务同事纷纷加入FineBI自助分析的大军,尝试开发了许多看板,在学习数据分析思维的同时,在华兴内部逐渐形成了贯穿全员的数字化意识。
|
5.价值总结
通过Fine-数仓将公司全域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整合与集中存储,并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同时通过FineReport、FineBI、FineVis、简道云等数据应用工具将“静态”、“孤立”的数据,赋予了“生命”:
1)数据驱动决策:管理层能够基于准确、全面的数据分析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而不是仅凭经验或直觉。如:通过FineDataLink统计、计算、分析出“产品标准交期”,为公司项目接单、项目排产、采购计划等提供重要的数据基准;
2)提升运营效率:帮助公司深入洞察业务流程、项目执行、生产执行、立上执行等的各个环节,发现低效、瓶颈及异常问题,从而进行即时风险干预、业务优化和改进,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如:通过FineVis“工单预警看板”可实时为生产管理层提供各维度的生产执行情况、异常情况,及时干预并跟踪干预结果;
3)增强战略规划能力:通过FineBI开发的各类分析看板,对公司各维度的业务历史数据和趋势预测,为公司的战略规划提供有力支持,帮助公司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和应对挑战。
4)更好的资源管理:有助于公司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如:通过FineVis开发的“客户现场预警看板”,实时反应全国各客户项目现场的立上服务情况、人员及其需求情况,极大程度帮助了公司合理协调、分配与调度各部门资源;
5)提升绩效管理:提供准确的绩效指标和可视化的报表,便于企业及时评估业务绩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如:通过FineReport开发的“生产执行评分系统”,实时、合理的对工厂各层级人员工作及能力进行评分,为公司绩效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6)促进跨部门协作: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使不同部门能够基于统一的数据看板(统一的业务标准、数据标准)进行沟通和协作。
7)反向促进业务系统的优化:FineBI的推广和应用,使公司及各层级部门提高了数据获取、分析意识,从而发现 现有业务系统中存在部分不足之处,如,部分流程、业务场景未覆盖到位、部分细节业务为覆盖、部分系统数据存储不完善等,从而“以数据分析为顶层要求,反向促进业务系统持续进行完善与 优化,使业务系统更能满足业务及管理的需求;
6.未来规划
6.1定制化设备行业产能共享的云工厂
华兴智能工厂的下一旅程是云工厂。中小工业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由于产业链上下游冗长、信息流通慢、协同难,设备利用率季节波动、不稳定性高等因素,较难应对市场灵活需求。通过聚合工业企业及其上下游力量,由各垂直领域的云工厂或产业运营商作为引领者,可以实现以订单驱动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推动产业范式革新与产业整体的数字化升级。
客户经由统一的入口下单,云工厂平台进行订单的拆解和分发,根据各工厂产能情况智能调度产能;并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设计、供应链、物流等资源供工厂共享使用,由此培育形成协同设计、共享制造等全新的产业生态。
|
6.2拥抱AI时代
HYC积极迎接AI时代的到来,未来公司全业务域拥抱AI、实现AI,在数据分析领域的AI应用将与帆软AI产品团队探索。
|
6.3FVS-数字孪生场景拓展
数字孪生也是我们将要探索额领域,按“信息追溯、实时跟踪、数据驱动、物理仿真、模拟预测、预警联动”为需求目标,结合数字孪生阶段“L1以虚映实、L2以虚控实、L3以虚预实、L4以虚优实、L5虚实共生”为理论指导,利用FVS作为基础工具,打造”HYC数字孪生“;实现设计仿真孪生、计划排产孪生预测、生产孪生及预测,等各类场景,进行“预测、模拟、实时、控制、优化及验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