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数据生产力大赛】园区(企业)全链条碳管理项目

楼主
我是社区第429279位番薯,欢迎点我头像关注我哦~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通州供电公司(简称“通州供电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北京市电力公司授权经营的区域供电企业,主要负责通州地区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电力销售及用电客户的供电服务工作。为更好地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5年12月通州公司升格为大型重点供电企业,通州公司逐步承担起北京市党政军等几十家市级重要单位、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环球主题公园、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电力安全供应的重要政治任务。通州公司供电面积906平方公里,服务地区用电客户76.46万户,现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9座,110千伏变电站33座,35千伏变电站6座,2021年售电量78.43亿千瓦时。公司先后荣获“国网公司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公司先进单位及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优质服务、党的建设功勋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国资委评为2018年度“中央企业先进集体”,涌现出国网劳模及工人先锋号等优秀员工代表,成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的一面旗帜。

1 业务需求/挑战

1.1 需求背景

一是政策导向:积极响应政府导向,加速碳管理应用进程,双碳目标提出后,碳管理机制发展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和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先相关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和公众参与碳配额、CCER以及碳普惠等。

二是市场驱动:市场需求潜力显著,各类企业或机构积极推动碳管理应用,参与碳配额市场、 开展CCER、碳普惠应用。

三是公司优势:具备良好的碳管理开展能力,公司具备足够能力,开展电能相关碳应用研究,多维度支撑政府碳挂了你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和居民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展示国企担当。

1.2 需求痛点

政府侧

1、微观数据集提供:为政府提供微观数据集,助力政府优化宏观指标。

2、碳普惠生态构建:为政府提供强有力的双碳助推器,协助政府构建精细化的用户碳服务。

用户侧

  1. 碳自查能力构建:该平台将提供被认可的碳资产评估体系,帮助企业准确评估和管理碳资产。
  2. CCER项目落地:平台为企业提供从采集到监测到核查的碳服务体系,助力企业执行碳减排策略,形成CCER资产。

1.3 建设优势

针对通州供电公司,实现全链条碳管理,存在对应的优势辅助进行双碳目标的达成。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以公司自身已有资源优势,具备构建面向企业和园区碳管理服务能力。

详细能力优势分为三点:

  1. 数据优势
  2. 公司拥有全社会用户用电数据,而电能作为能耗重点,是碳排的重要能源大头。
  3. 服务优势

公司拥有深入用户的服务体系,具备对用户做精细化运营能力。

  1. 协调优势

公司具备上可推动政府政策制定、下可协调用户高度配合的整合能力。

2 解决方案

2.1 整体架构

为实现整体的全链路碳管理,通州公司以实际业务价值作为系统设计的根本,基于首都碳监测平台,构建园区级碳管理子模块,打造”111+3”数智化碳管理平台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1”个碳管理数据底座

以电网用户户号为主键构建基于用户台账所关联的所有用能数据,以用能数据加工计算,形成对应的碳数据。

“1”套碳管理功能模块

以国网一线视角提供数字碳管理功能模块,为用户提供客户建档,碳核查,碳诊断的一键生成服务,实现碳管理能力的通用化和实用性。

“1”个碳数据大屏

结合国网公司现有BI软件(帆软),提供快速大屏生成服务。

“3”侧价值赋能

公司:围绕减碳场景,提供传统售电业务外的新盈利模式探索。政府:基于微观数据共享提供决策支撑。用户:结合自身双碳情况实现额外收益。

2.2 实践探索

本次项目确立了以数据采集、排放核算、核查认证和交易抵消为核心的四大步骤,以此为纲领,从技术能力、运营体系、政策机制、商业机会四个维度,逐一落实各个环节的具体业务目标,最终形成围绕碳账户、碳积分、碳交易的碳资产管理平台,助力企业在低碳转型之路上行稳致远,同时也推动电网公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新盈利模式的探索。

3 典型场景

3.1 场景一:客户档案管理

构建客户建档业务流程,完成能耗数据、碳排行为数据采集,维护碳排因子库,实现对用户能耗数据和行为数据的碳计算,形成用户历年碳排档案,同时基于碳排放数据,从设备改造、清洁能源规划等方面提供减碳建议。

因子库构建

碳排放监测

3.2 场景二:监控一张图

结合已用户碳数据库,为用户侧提供碳排一张图及碳资产一张图,赋能用户对自身碳信息的概览和决策支撑。

碳排一张图

b9eaa640a54a143f3454032ea31d253

碳资产一张图

94b15db31f3430e6b8a0146e052dc30

3.3 场景三:商业模式探索

通过碳排摸查为契机,以降碳诊断为商机,结合光储建设、充电桩V2G、高能耗设备改造等降碳项目,创造施工收益。

以公司为代理主体,对非配额企业通过聚合零散用户碳减排量(CCER),形成碳汇聚合,统一授权公司经行碳汇交易,采用交易分成模式。对配额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能力,结合实际服务提供碳配额交易建议。最终探索出碳场景下新盈利模式。

以通州试点园区为基础,初步构建用户碳账户体系,结合用户自主碳减排措施,形成积分获取,积分消耗机制,从而激发用户自主减碳行为,公司参照需求响应业务模式,获取政府相关补助收益。

通过通州碳管理平台,形成围绕通州供电公司运营体系下的可持续商业生态构建。实现用户碳资产服务变现,收益部分回馈用户,激发用户持续与电网公司进行碳汇服务,从而做到盈利的可持续性,同时政府作为行政机构,通过政策扶持激发区域的用户接入数量的增加,形成聚沙成塔的减排效益,也增加国网碳汇交易量能增加的助推器。

4 总结与展望

增量用户侧数据接入:用户侧接入的数据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通过能源大数据中心获取用户全量用能数据,内部制定标准的API,接入用户自建能源系统数据源。

因子库完善:目前碳管理系统具备各个能源系统碳因子维护能力,后续由专家团队逐步完善各类细分能源碳排计算能力。

后续完善计划:

将着重推进与第三方核查机构的深度对接,通过线上化的业务流程创新,确保企业碳排放数据具备市场化交易资质,同时,基于核验后的碳资产,构建通州全域企业碳账户体系和碳积分制度,探索用户自发低碳行为的碳普惠机制建设。筹建通州碳运营团队,业务系统涉及较多与客户接洽调研工作,相关工作内容第一阶段已完成流程标准化和单据标准化工作,需要有一线运营人员进行相关业务推广和落实工作。

分享扩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