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数字化工具角度构建数字人才画像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对于数字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数字人才画像,我们将从“选、育、用”三个角度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1. 选才
- 明确标准(总行标准):对标同业最优实践及我行数字化转型战略要求,建立数字、科技、专业、通用四大能力域62个能力项,搭建分层分类数字化人才培训认证体系(见下图)。分类上,能力标准与课程大纲衔接,覆盖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规划师)、数字化应用(数据分析师、数据建模师、数据治理师、数字化产品经理)、数字化技术(需求分析师、数据开发工程师、研发工程师、敏捷教练)三类九域人才角色;分层上,能力层级与课程层级对应,分为初、中、高三级,原则上不能跨级。数字化规划师从中级开始培训,其余八种角色从初级开始培训。学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至少一个角色进行学习,鼓励多选,一人多证。
2. 育才
定制化培训:精准对接岗位需求
个性化学习路径:通过到各部门走访评估与不同岗位调研分析,为每位数字人才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这不仅涵盖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聚焦于岗位所需的特定技能,如数据分析、计算技术等,确保培训内容高度相关且实用。
混合式学习模式:结合企业定制的在线课程的灵活性,线下实操的针对性深度互动,形成混合式学习体验。在线课程便于学习者自主安排时间,深入学习理论知识;而实操演练、案例研究则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习成果更快转化为工作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鼓励员工在课前通过视频、阅读材料等自学新知识,课堂时间则用来讨论疑难问题、深化理解及团队协作,这种模式促进了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实践项目:加速能力转化与创新
业务场景模拟:创建贴近实际工作的模拟项目或沙盒环境,让数字人才在低风险条件下尝试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业务痛点。这种“干中学”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和实战能力。
跨部门合作项目:推动数字人才与其他部门成员共同参与跨职能项目,如数字化转型、流程自动化等,促进知识共享和团队协作,同时增强他们对业务全局的理解。
持续学习:构建终身学习文化
学习资源共享平台:搭建企业内部的知识库和学习资源平台,汇集行业报告、技术文档、最佳实践案例等,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学习,促进知识的积累与传承。
认证激励机制:建立与个人职业发展挂钩的技能认证体系,对于完成特定认证的学习者给予奖励或晋升机会,激发自我提升的动力,同时也为组织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高标准技能的专业人才。
3. 用才
- 敏捷团队模式:采用敏捷管理方法,组建跨功能团队,每个团队包含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数据分析师等多角色成员,以项目或产品为导向,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这种结构强调团队自治,减少层级沟通,提高决策效率。
- 矩阵式管理:在大型项目或复杂环境中,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即人员同时隶属于职能团队和项目团队。这种方式既保证了专业技能的深度,又促进了跨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有利于数字项目的高效推进。在传统直线职能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横向的项目或任务导向维度,员工同时拥有两个上级:一个是所在职能领域的直线经理,另一个是所参与项目的项目经理。这种结构在数字化转型和大型复杂项目管理中尤其有效,矩阵式管理的几个关键点:
- 1). 双重汇报机制
- 在矩阵式结构中,员工同时向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汇报工作。职能经理负责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职业发展和日常行政管理,确保团队的专业技能持续精进;项目经理则负责项目进度、质量、成本控制以及团队成员在项目中的具体任务分配,确保项目目标的达成。这种双轨制汇报增强了沟通的复杂性,但也大大提高了资源的灵活性和任务的专注度。
- 2). 资源优化配置
- 矩阵式管理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根据项目需求灵活调配资源。项目团队可以从不同职能团队抽调所需的专业人才,避免了单一职能团队资源闲置或过度负荷的问题。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使得企业能够高效应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复杂项目挑战,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 3). 跨部门协同
- 矩阵式结构天然促进了跨部门间的协作与知识共享。由于项目成员来自不同职能背景,他们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能够打破部门壁垒,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思维的碰撞。这对于数字化项目尤为关键,因为数字化往往涉及到技术、市场、产品、运营等多个领域,跨领域的合作是创新和成功的基石。
- 4). 提升决策速度与灵活性
- 矩阵式管理减少了决策层级,使得项目团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响应,决策更加高效。项目经理拥有一定范围内决策权,能够快速调整项目方向或资源配置,应对突发情况,保持项目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 5). 挑战与对策
- 虽然矩阵式管理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潜在的冲突,比如资源争夺、双重指挥可能导致的责任不清等问题。为克服这些挑战,企业建立明确的沟通机制、清晰的角色定义、有效的冲突解决途径来协调资源、监督进度和促进跨部门合作。
在这种模式下,数字人才可能同时属于多个团队,例如:
- 数字化规划师:作为项目顾问,为多个项目提供战略咨询和支持。
- 数据分析师:在多个项目中担任数据分析师,提供跨项目的数据洞见。
- 数据建模师:在多个项目中负责数据建模和治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 数字化产品经理:在多个项目中担任产品经理,确保产品符合企业战略。
- 数据开发工程师:在多个项目中负责数据处理和应用开发。
- 研发工程师:在多个项目中负责技术研发,支持产品开发。
- 激励机制:为数字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晋升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二、量化指标评估效果
1. 业务价值指标
1.1 金额增长
- 年度收入增长率:目标为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年收入同比增长率提升至10%。
数字人才培养项目注重提升员工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业务理解,使他们能够精准识别市场趋势,优化产品或服务,从而直接促进收入增长。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培训,市场部门能够更有效地定位目标客户,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带动销售额提升。
- 新客户获取:数字化营销渠道带来的新客户数量较上一年度增长12%。
- 交叉销售/追加销售贡献:通过数据分析识别交叉销售机会,增加此类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至30%。
1.2 效率提升
- 流程自动化比例:确定核心业务流程中自动化处理的比例,目标提升至50%。
- 处理时间缩短:关键业务流程(如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响应)的平均处理时间缩短30%。
数字化工具的熟练应用减少了手动操作,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这依赖于员工对这些工具的掌握程度。因此,对员工进行流程自动化、数据分析软件等方面的培训,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数字人才培养中包含的敏捷思维训练、数据驱动决策能力的培养,使团队能更快地识别变化,缩短决策周期。
1.3 时间缩短
- 市场响应时间:从市场趋势识别到策略实施的平均时间缩短至2天。
- 决策周期:重大业务决策的平均决策周期缩短80%。
2. 人员培养指标
2.1 培训人数
- 年度培训覆盖率:确保全年内至少有15%的业务人员参与至少一项数字技能提升培训。
- 截止2023年末,分行FineBI-FCA认证86人,FineBI-FCP认证2人。
2.2 认证人数
- 认证通过率:参加认证考试的业务人员中,通过认证的比例达到18%。
- 高级认证比例:鼓励并支持员工获取行业认可的高级认证,目标占比3%。
2.3 部门覆盖
- 培训计划定制化:根据各部门业务特点,定制专属培训计划,确保所有部门的数字人才培训覆盖率100%。
- 跨部门协作项目:促进至少I个跨部门数字转型项目,提升团队间的数字技能共享与协同作业能力。
3. 数据资产指标
3.1 数据积累
- 数据源扩展:新增数据源3个,拓宽数据收集范围,提升数据的广度和深度。
- 数据增长量:相比基线年,数据总量增长100%。
数字人才培养强调数据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员工能够更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不仅增加了数据的积累,也提升了数据在决策中的应用水平,直接关联到业务效率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3.2 数据质量
- 数据清洗效率:采用自动化工具提升数据清洗效率,错误率降低至2%。
- 数据一致性检查:定期进行数据一致性校验,确保核心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达98%。
通过培训,员工了解到高质量数据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进行数据清洗和管理,确保了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这对于做出正确决策、优化业务流程至关重要。
3.3 数据应用
- 决策支持度:通过数据分析支持的决策比例达到50%,表明数据在决策中的影响力。
- 流程优化案例:每年至少实施3个基于数据分析的流程优化项目,明确量化其带来的效率或成本节省。
- 创新产品/服务开发:基于数据洞察,推出2个创新产品或服务,评估其市场接受度及对业务增长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