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大部分人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能听歌就已经非常时尚了。手机内存特别小,一般都是64M和128M,一首歌4M多,下载十几首就满了,听腻后就换歌,出现了专门帮别人下歌换歌的人,我干的就是这个。
这个事没技术含量:下一堆歌存在电脑里,顾客上门后,把他要的歌一首一首导进手机,没有的歌就临时搜索下载。我很快发现,哪怕整天埋头干,一天下来也干不了几单赚不到钱。我必须跟别人干得不一样才行。
我想到了三个突破口:只要我提前储备足够多的歌,就能减少临时找歌的情况。我开始疯狂下歌,没日没夜地下,睡觉前开始下一批,半夜起来接着下,一刻不停地下。说夸张一点,我当时把整个音乐网站都拷到了硬盘里。直到现在,那个下载完成的提示音还经常在我脑子里回响。
如果每个人都拉着我边想歌边点歌边找歌,速度肯定会被拉慢,我就自己做了个曲库,“明星+曲目”编好号码,这样找起来就很快,比如刘德华的《爱你一万年》,编号1001。我打印了几本厚厚的歌单,买了小桌子、小椅子放店门口,顾客来了先坐下来翻歌单找歌,把一串编号给我就行了,跟点菜差不多。
我还发现,同样一首歌,正常4M多大,有的版本却只有2M多,是因为比特率的区别。我摸索钻研,学会了用软件二次编码,这样一来速度又快了1倍。
有了这三个操作,我的整体效率比同行至少快5~6倍,同行怎么干得过我?我有资本打价格战了,同样的收费,我给顾客多下1倍的歌,顾客自然就都来我这里了,来了就发展成回头客。
我还搞转介绍,谁帮我介绍新用户,我就给他免费下载一次,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裂变式营销”。我的生意好到爆,回头率特别高,门口排满了人,在2005~2007年那种物价水平下,我每天再差也能挣个两三百块钱,在当地也算是高收入了。
后来手机越来越高级,支持下载电影了,我又帮顾客下电影。电影下载后一般都有上下黑边,当时的手机屏幕很小,有黑边就更加没法看了。我通过二次编辑把黑边去掉,解决了用户痛点,这个业务又被我做火了。
通过导歌、导电影,我悟出了两点道理:
一、干苦力活想赚钱靠效率;
二、提高效率靠系统:我们这些底层人只能从低门槛的事做起,靠的是重复使蛮力,赚多少取决于干多久。一天只有24小时,如果别人怎么干你也怎么干,干得再辛苦也没用。只有系统地提高效率,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你才有机会赢。效率,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你才有机会赢。
3.从5家到26家:
我靠什么死里逃生、逆势扩张
这个不起眼的业务还带来了意外收获,找我导歌、导电影的人一多,店里的手机、充电器就跟着好卖了,用现在的话说,我成了手机店的“流量入口”。边上的店每年都有干不下去的,我们就接盘扩大规模,直到2008年,我们拿下了边上的4间门店。
后来发生了一些事,小W自立门户去其他地方开店了,老店留给了最初投资他的H哥。我人生中第一次经历“分家”,生意越做越大,但彼此之间的信任没了。信任是最重要的!我按照原来的模式跟H哥合作了一阵子,到了2009年也决定自己出来开店卖手机。
从2009年算起,12年过去了,小W那家店现在也还开着,20多平米。他可能还没走出那次分家的阴影,一直一个人自己做,没有组团队扩规模。没有刻意对比的意思,今天既然是做分享,我就要敞开来分析我到底做对了什么,对吧?我除了比小W更拼,付出了更多,关键是我通过系统思考和数字化,突破了自己的能力天花板,招聘、管理一堆人跟着我一起干。
我的第一家店开在开发区,开发区只有几万人,当时却有40多家手机店,其他店起步早、店面大,每个月我们店的销量都大概只有他们的1/3,单机毛利也比他们低,扣除各项成本基本没有赚头。
竞争对手不停开新店,我本来就落后,如果没动作肯定要被打死,只能硬着头皮跟着扩张,但很快就出现了问题。只开一家店时,我主要靠自己干,店多了以后就要靠店长,他们有没有意愿、有没有能力干好?这是个大问题。
一开始很不顺,我到处填坑,哪个店不行我就去哪个店防守,有起色了就离开,但我一离开这家店就又不行了,结果就是人员流失率特别高。店长都是从销冠中提拔起来的,都是管理菜鸟,我不去还好,去了以后他们压力很大,干脆辞职不干了。店开得越多问题就越突出,开到5家店时,公司到了生死的边缘。
我作了深入的反思,总结起来就两点:
一是数据严重滞后;二是员工缺乏动力。当时市面上能买到的“进销存”全是电脑单机版,不能联网在手机上查看,全靠后勤员工跟每家店收集数据,然后录入汇总。这导致我去厂家进货谈政策时,后勤人员经常给不出最新的准确数据。这太要命了!我不知道哪个机型卖得好,不知道什么货该进多少,也没法根据预计销量下大单,没法向厂家争取更大的优惠。
员工也一样,看不到数据,搞不清楚自己的业绩,我们只能定期在群里发业绩截图,但只有一个数字,没法作分析,也得不出有价值的指导建议,员工们干得没有激情。管理层开会个个板着脸,没有足够快、足够多的数据,大家心里没有底,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团糟。
说到底,是公司的内部管理和业务运营没有数字化,还在靠人工、靠感觉。
我开始思考:我们本身就是做手机生意的,每个人都机不离身,能不能用手机就把工作给办了?2016年,我开始在网上寻找试用各种管理平台,最终把团队办公搬到了钉钉上
钉钉很快就提升了我们内部的协作效率,但光靠基础功能还不够,我又去逛钉钉应用广场,刷到了一款叫“简道云”的应用,简介中写着“无需编程”,“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搭建应用”。我一看不需要编程,还有什么好怕的?就来劲了。
我自学消化了教程,然后开始动手。“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搭建应用”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低代码开发”。我开始通过搭建一个个应用,去解决公司管理运营中的一个个问题,4年时间里用简道云搭出了“九大系统”
进销存系统、运营商业务系统、经营分析系统、工资绩效系统、财务报销系统、营销辅助系统、技能考试系统、售后服务系统、加盟连锁系统。
我使用简道云开发的九大系统
我们手机零售连锁行业太特殊了,市面上的通用软件没法用。比如财务系统,我们涉及全国代理、地区代理、普代,涉及全程保价,通用软件解决不了。再比如运营商业务,卖的是话费套餐、流量包这些虚拟商品,不存在进和出,奖励的区间和梯度也很复杂,需要一系列自定义,普通的进销存软件根本解决不了。
我把九大系统推到钉钉工作台投入使用,员工每卖出一部手机后,主动在进销存里录入,公司财务系统里自动增加一笔收入,进价、利润一目了然,工资绩效系统自动给他记一笔提成。可以多人跨店合作,一起分享提成,手机一卖出,每个人当场就知道能得到多少激励,变得干劲十足,这跟以前听老板“画饼”完全不一样。
电脑端简道云工作台呈现的营销辅助系统
所有数据全部汇总在经营分析系统里,我出去谈业务随时打开简道云查看,什么维度的数据都有,跟厂家的谈判变得很主动,进货选品精准,还能争取到最优政策。之前困扰我们的数据滞后和员工激情的问题,就这样一下子给解决了。
系统迭代了好几次,越来越成熟,我一个人干不动了,去年招了两个专业码农帮我一起干。回头想想真有意思,我一开始只是为了解决困难活下去,没想到这套系统现在成了我的核心竞争力。
这几年线下生意越来越难做,很多同行都坚持不下去了。开发区的40多家手机店,现在只剩下10几家,其中3家是我们的。在这种形势下,我靠着效率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把单机毛利做得反而比前些年更高了。
2020年全行业受到疫情冲击,一些同行来我这里学习取经,找我合股合作,我通过收购、入股、联营的模式,接收了一些位置较好的店面,目前总共管理了26家手机卖场。可以说,我们已经转型成为一家零售管理公司,法宝就是上面说到的“九大系统”。
从5家裂变到26家,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对比、思考、总结。很多店还停留在纸质管理阶段,他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跟我当年一模一样。这些店地理位置比我的好,只要我把方式方法注入进去,就一定能做起来。总规模扩大后,我在厂家面前也更有话语权了,能争取到的政策也会更好。
这些老板为什么敢把店交给我管?就不怕我做假账吗?这涉及数字化背后的思想精髓:透明带来信任。
传统管理模式下,老板不敢甩手请人管,怕请的人做假账捞钱。采用数字化管理后,系统7×24小时在线更新,每一次操作都被记录在系统里。店员每卖一部手机都即刻上报,店长审核、后勤再审,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牵制,股东、老板随时都能查看,不可能造假。
优秀可以批量复制了,人才的天花板也打破了。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到店顾客少了,我们就调转方向做外呼,卖手机卡卖流量包,管理工具是“九大系统”里的营销辅助系统。系统把外呼任务派给员工,谁打了多少、成功率多少、提成多少,都实时呈现,而且相互之间透明可见。
在数据的支撑下,外呼营销的最优方法被提炼了出来,只要大家都按这个最优方法去做,转化率就有保证。一开始,线下门店的销冠瞧不上外呼,不愿意做,后来发现很有搞头,也都加入了进来。那段时间大家的收入比疫情前还要高。
店长的梯队建设也简单了,他们不再什么事都自己干,只需要抓大放小,分析数据、做好激励。以前员工最烦店长啰嗦,唠唠叨叨又解决不了问题。现在大家反而希望店长能多管,做不好就调出数据做比对分析,一起把问题找出来,把业绩做上去,把收入提上去。管他就是帮他多赚钱。
5家店的时候,团队总共40多人,现在26家店,总共150多人,通过钉钉和简道云搭建的应用,所有业务流程都无纸化、数字化,一是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后勤人员,二是公司数据通过系统互通,减少了沟通成本,方便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我想这就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降本增效”吧。
电脑端简道云工作台呈现的经营分析系统
到目前为止,我们接手的店都做起来了。大环境好的时候,看不出谁好谁不好,现在潮水退去了,管理能力就成了决胜的关键。最终还是“二八定律”,我想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还会继续往上提。
今天先聊到这里。回首这19年的创业路,我因为家庭原因提前走向社会,在被社会“毒打”的时候没有放弃抵抗,没有偷懒,没有停止思考。
驱动我走到今天的,是问题意识: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我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自己解决不了,能不能借用什么工具和方法?能不能拉上优秀的人一起干?
这种开放的学习心态跟数字化思想是相通的,也促成了我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草根与数字化、与低代码开发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