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铁十二局模架云主线业务全面线上化,杜绝“线上线下两张皮”,业务场景覆盖率提升190%
企业简介
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原平构件分公司隶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拥有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和自带劳务等16项各类型专业资质。2017年6月,分公司正式入驻山西省原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孵化出建筑用铝合金模板(铝模板)、智能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全钢爬架)、装配式集装箱房屋、钢结构四大业务板块。
1 业务需求/挑战
从2020年开始使用简道云系统以来,我们已逐步构建并发展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设计管理”等近20个系统应用,这些系统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公司内部运营的活跃度和效率,而且使得公司活跃用户占比超过一半,有效支持了多个项目的高效落地。我们成功地以有限的成本、灵活高效的方式完成了“一体化核心系统,从零到一”的建设,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员工的系统操作习惯。
然而,随着系统开发的深入和日常应用的推广,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1、线上线下两张皮,即线下业务操作与线上系统数据之间存在不匹配、不同步的情况,这导致了一些工作流程的断裂和信息的不透明;
2、线上系统覆盖不完整,存在部分业务流程或数据未被纳入系统管理的现象,需要进行查漏补缺;
3、高层对数据应用价值缺乏感知,高层领导对上线的应用感觉只是将线下搬至线上,没有意识到其价值所在。
具体来说,在业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难题:
1、线上线下两张皮
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源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如重复数据、错误数据等,导致线上线下数据无法准确对应。
数据更新不及时:线下业务数据可能无法实时反映到线上系统中,导致数据滞后或缺失。
缺乏数据校验机制:系统可能缺乏有效的数据校验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错误。
系统设计未充分考虑实际业务需求:如果系统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实际业务需求,就可能导致线上线下操作存在障碍。
2、线上系统覆盖不完整
系统设计之初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所有业务需求和流程,导致某些关键业务功能被遗漏或未能得到完整实现。
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系统未能及时地进行更新和调整,导致线上系统无法完全覆盖新的业务需求。
业务部门与IT部门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协作,导致业务需求未能准确传达给IT部门,或者IT部门对业务需求的理解存在偏差。
3、高层对数据应用价值缺乏感知
数据报告过于技术化: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复杂的统计方法,可能导致非技术背景的高层领导难以理解。
传统思维惯性:高层领导可能习惯于依赖经验和直觉做决策,对数据驱动的理念持怀疑态度。
数据不准确、不完整或不一致,导致高层领导对数据的可信度产生质疑,进而降低对数据价值的感知。
2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那些核心问题,我们在模架云2.0系统升级蓝图方案上,将模架云2.0整体架构分为三个层级:主数据模块,公司应用模块,事业部直营厂应用模块。主数据记录这个模架云系统的所有关键主数据信息;公司模块包含公司整体通用的应用内容以及公司管理层关注的公司整体经营层面相关的管理看板;事业部直营厂主要涵盖事业部和直营厂的业务流程表单和相关的台账看板,会根据铝膜,爬架,集装箱,钢结构分别拆分成不同的应用。
同时对核心生产系统进行以下升级:
1、管理规则固化层面
升级目标:提升业务流程契合度,加强计划和预实管理
重新梳理固化主线业务流程,加强目标管理,比率的数据突出性要大于绝对值,将目标管理融入到各个模块(如无目标,可以引入同比和环比),分析仪表盘多加一些比率性的指标(改造、新增)。优先升级计划管理模块,梳理各个模块与计划模块的关联度,增加数据关联性。(如下图)
2、系统架构设计层面
升级目标:完善流程与数据流转设计,增强架构扩展性
整体架构,应用分为三类:公司级应用、事业部级应用、分厂级应用,三类应用数据通过跨应用表单对接,业务链体系应用插接融合到各事业部应用体系中,未来以事业部、分厂为维度管理应用,同时让业务人员参与到子应用维护工作中。(如下图)
3、用户功能开发层面功能
升级目标:完善权限与功能模块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业务线和职能线重新梳理角色权限体系,新建独立表单优先子表单处理,非实时性处理数据,尽量用数据工厂而非聚合表,结合新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最终形成可支持公司未来5-10年发展的高可扩展系统应用架构。(如下图)
4、整体价值总结
此次系统升级实现了显著的效益提升和全面的业务优化。通过搭建21个新应用、330多张表单和65个仪表盘,不仅显著增强了系统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还覆盖了经济管理部、物资部、事业部、研发技术部等20多个部门,实现了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使得业务场景覆盖率高达190%,这意味着新系统能够处理更多种类的业务操作,满足更广泛的业务需求。同时,业务流程自动化比例提升了5%,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更重要的是,成员访问系统访问率的提升达30%,显示了员工对新系统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3典型应用场景
3.1 场景一:经济管理——项目收益率计算、成本半自动化归集
升级前:
① 升级前的线下业务运转方式:
项目复杂性及商务谈判导致报价需多次调整,增加了工作量和时间消耗,降低了工作效率。紧急项目中,频繁调整可能错失商机,影响业务发展。升级前的报价收益率管理:
月度成本表仍依赖线下表格,由各项目部/分厂填报生产完成量、耗材及其他材料成本数据,经济管理部汇总后得出各单位的月度成本数据。
月度成本表:
升级后:
② 升级后的系统操作方式:
将报价表和收益率表分开搭建,营销人员在收益率表中对重复报价的项目进行多次收益率测算,通过抓取项目楼座数据,只需在线上填写该项目的合同使用层数、不含税单价、沾灰面积、沾灰单价、非沾灰面积、非沾灰单价等报价数据,计算出该项目的预期利润单价。而在实际报价表中,项目报价表只需通过引用项目收益率表,通过关联项目名称等字段,可将该项目的收益率数据引用出进行多次报价审批。
将月度成本表搭建至线上填报,通过数据工厂通过自动化收集各表单的成本数据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公式计算,以月度、年度为维度,单位成本为指标得出月度成本数据,在仪表盘中将其展示出来。
收益率测算表:
月度成本数据工厂:
③ 价值总结:
在项目报价管控上,通过项目收益率表对该项目进行多次收益率计算,得出满意的项目报价金额。项目收益率有助于我司进行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通过对比项目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可以及时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成本偏差和预算超支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月度成本上线,通过自动化收集来消除人工计算近一周的时间,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实时监控成本变动情况,及时发现成本异常或超支现象。更精确地追踪和分析各项成本支出,从而找出成本高的环节和原因。
报价表引用收益率:
月度成本明细:
3.2 场景二:营销管理——协同挖掘客户商机
升级前:
① 升级前的线下业务运转方式:
当前公司的营销内部管理工作,包括客户管理、商机管理、销售跟进等,仍主要依赖线下及微信工作群进行,缺乏统一的线上管理平台或系统。这导致数据分散,难以集中管理分析,影响决策效率和准确性。内部销售动作跟踪及人员指导缺乏透明度,业绩评估受限。同时,多事业部间客户信息未能有效共享和打通,造成资源浪费、重叠及跨部门协作困难。
升级后:
② 升级后的系统操作方式:
搭建客户信息管理表,以分析客户购买行为,为不同级别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具体措施包括信息管理、客户级别划分、销售动作选择及统计跟进。
首先收集客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名称、地区及经营方向等信息。根据客户分析,判断客户级别和类型,如老客户、新客户或潜在客户。针对不同级别,实施不同销售动作,如向老客户推销更多产品,向新客户积极推广,挖掘潜在客户。
在客户分析阶段,考虑合作客户数量和地区分布。制定销售动作时,根据客户类型选择不同动作,涉及多部门和人员协作。通过共享客户资源和制定联合推广计划,推进跨事业部联合营销项目。
回写客户主数据:
③ 价值总结:
在跨事业部营销场景中,搭建客户信息管理表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通过客户信息管理表,能够形成统一的客户视图,准确识别并理解客户需求,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营销策略。同时,它促进了不同事业部之间的协作,优化了客户关系管理,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客户信息管理表还提高了销售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为企业的整体运营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客户基本信息:
3.3 场景三:物资管理——物资构件数据库
升级前:
① 升级前的业务运转方式:
系统升级前,物资分类标准模糊,缺乏明确的归类标准,导致物资分类困难、编码复杂。物资分类体系存在不足,各业务板块拥有独立的物资分类表,累计表单达22张,管理效率低下。
② 系统操作方式:
在各个业务板块中,物资管理中各表会引用对应的物资主数据名称,像铝模型材入库单引用新增铝型材名称、铝模新辅材入库单引用新增铝模辅材型号等,出现一张表引用另一张表的现象,造成大量表单冗余,无法正常的物资编码分类。
铝模型材入库单引用新增铝型材名称:
铝模新辅材入库单引用新增铝模辅材型号:
升级后:
③ 升级后的系统操作方式:
为了提高物资管理效率,我们将物资主数据进行合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表单,同时引入物资标准分类。通过对物资主数据进行整合。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去掉重复、过时、错误的数据,确保合并后的数据准确、完整。在此基础上,引入物资标准分类,对各类物资进行统一编码、分类,便于后期查询、统计和分析。
④ 价值总结:
通过对物资主数据标准分类使得各类物资数据有了明确的归属,物资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物资主数据进行标准的划分,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让各类纷繁复杂的物资数据有了清晰明确的归属,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更使得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定位到所需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实现了物资数据的规范化,避免了因数据不一致导致的决策失误。
物资分类管理:
物资设备编码库:
3.4场景四:调度管理——租赁模式科学调度,有效控制成本
升级前:
① 升级前的业务运转方式:
系统升级前,我司调度中心在运营流程中功能受限,未能充分发挥核心作用。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技术支持,调度中心在预排产、排产及退场等关键环节上无法精确把控,可能导致资源调配不合理和效率低下,影响整体运营流程。
系统操作方式:
营销人员通过发起流程,调度中心在生产排产节点中进行选择排产厂、项目总状态等字段完成对该项目的整体调整,之后就是排产厂对该项目进行生产,对各个生产工艺进行生产进度的调整。
升级后:
② 升级后的系统操作方式:
我们对调度模块上线一个整体应用,在项目报价完成后,调度中心需要对项目进行预排产计划。这一阶段,主要根据项目的设计要求和各分厂的生产能力,对项目的生产进度进行初步规划。预排产计划应当考虑到各分厂的生产计划饱和程度,以避免生产能力过剩或不足。
在预排产计划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将对项目进行深化配模。这一阶段,设计人员会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对生产计划进行细化和优化。深化配模的目的是确保项目的生产过程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保证最终产品质量。在深化配模完成后,我们将根据新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厂对项目楼座进行生产。
项目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项目的进展情况,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在项目完成即将退场时,营销人员将发起退场计划,事业部将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退场计划的目的是确保项目能够按照预期完成,同时保证模板库存的周转率。
③ 价值总结:
我们通过搭建调度管理应用,对模板库存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租赁模式上进一步完成了对模板库存的科学管理,进一步降低了模板周转成本。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安排发货,从而避免了模板的过度闲置和浪费。这一举措有效地把控了运输成本,提高了模板的利用率。
针对退场计划的管理,我们进一步避免了模板库存的积压。调度管理系统会根据项目进度和模板使用情况,自动生成退场计划。通过对退场计划的合理安排,我们不仅确保了模板能够及时回收,还避免了因库存积压而导致的额外成本。
项目报价→预排产:
生产清单→排产计划:
4 总结与展望
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正逐渐转向线上,以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式推动业务发展。为此,我们针对模架云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以更好地适应公司的管理需求,提升运营效率,进一步释放一线生产力。在功能设计方面,我们考虑了未来业务未来2~3年战略性调整的需求,避免了系统推倒重来而造成的浪费。这意味着,我们的系统不仅满足公司当前的管理需求,还能够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变化和挑战。
在解决业务系统出现线下线上两张皮的现象上,我们发现,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是关键,要整合线上线下所有的业务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其次要对业务流程重新设计和优化,以确保线上线下业务能够无缝对接。最后要实现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以便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我们始终坚持以“数字化”为核心,需要注重跨部门协作、用户体验、技术投入以及学习和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不断优化和完善模架云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和创新。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以更好地满足公司的管理需求,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壮大。